孟宇博
摘要:“立德樹人”是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根本任務,是高校教學管理必須把握的正確方向,高校教學管理活動要圍繞立德樹人的理路來思考來實踐。高校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堅持育人為本,尊重學生、服務學生、塑造學生。堅持正能量的輸送,堅持師表垂范的影響,堅持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相統一,將思想培樹、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立業勵志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出色修為者,把高校辦成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關鍵詞:高校 教學管理 立德樹人 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145-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的高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既要貫徹落實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亦要貫徹落實到高校教學管理中,歸根結底,就是要提高認識,解放思想,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地分析研究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現狀,找出與完成“立德樹人”目標的差距,確立治校育人的正確觀念和改進招法,開拓高校教學管理的新局面。更為具體的說,“立德樹人”是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根本任務,是高校教學管理必須把握的正確方向,高校教學管理活動要圍繞立德樹人的理路來思考來實踐。高校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堅持育人為本,尊重學生、服務學生、塑造學生。堅持正能量的輸送,堅持師表垂范的影響,堅持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相統一,將思想培樹、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立業勵志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出色修為者,把高校辦成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一、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學管理活動必須達成的目標
“立德樹人”涵養對大學生培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重視對大學生政治信仰、人生理想和道德品質的綜合培塑。大學生成長成才思想政治素質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衡量標準。“立德樹人”是與實現教育的“三個面向”相一致和相統一的,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實現教育的“三個面向”是鄧小平針對中國國情,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高屋建瓴的論斷,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區別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與別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也即“搞四個現代化,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1]
“立德樹人”就是要確保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堅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培養合格接班人,與教育“三個面向”的內在特質相一致。教育現代化首先是面向中國和植根中國國情的現代化,要培養大學生們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堅守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品行的充實修為,擁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品行和操守。教育現代化是面向世界和開放于世界的現代化,要培養大學生們不斷解放思想、擴大視野,在傳承中國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學習、吸收和借鑒世界先進文化。尤其在紛繁的政治文化潮流的沖擊中能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原則,堅持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擁有相應的國際交往能力。教育要立足現在,教育要面向未來,就是要擁有大教育格局,要有前瞻性膽識,要立足于當代中國國情,著眼于中國發展需要和未來世界發展,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儲備好人才大軍。
“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學管理活動的目標,需要立足現在的謀劃、組織,也需要面向未來的考量、開拓,其教育實踐需要有短期目標,也需要放眼未來世界發展的長遠目標,使所樹之人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新世界,使所樹之德能夠引領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立德樹人”必須立足于當代中國國情,著眼未來世界發展,旨在人類未來社會,必須統籌兼顧國家、社會、民族和人類發展的長遠需要,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儲備好人才大軍。那么,這樣的認識和理解是對單純地就高校教學管理活動談高校教學管理活動,就高校教學管理已經取得的經驗來循常規、走老路的慣性理路的打破?!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也即高校對大學生培養必須達成的目標為高校教學管理活動掀起了一面向前求索的鮮明旗幟,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人人都應當深刻品味、對號入座、解放思想、創新工作。
二、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管理活動目標的理路考量
一為態度問題。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者應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的核心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把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觀融入學生“三觀”教育是第一要義。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以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相統一,在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的謀劃和組織上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貫通一致又分兵把口地培養學生,以德育領先,以專業知識和務實能力的培養融入,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給予熏陶。
二為行動問題,高校如何堅持“立德樹人”目標?高校堅持“立德樹人”目標的根本在于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方向性的保證,要把黨的領導作為制度建設和安排固化下來,形成體制和機制。高校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要處理好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的關系,一所大學都要以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立校,大學文化和大精神要濃縮立德樹人目標。教育部已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對高校履行“立德樹人”的神圣職責已經作出了制度安排,有令必行、結合實際、圍繞實現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來謀劃和實施。[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統領,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的熏陶和影響不可缺少,教育評價的改革要跟上,必須破除不合理的唯學分的教育評價模式,尤其要特別強調教師對學生“立德樹人”的師表作用,絕不能允許教師對學生的培養教育和自己的言行不對號問題的存在。
總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和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掛起鉤來,要處理好立場、態度與措施問題,堅持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論,堅持以人文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黨和國家對高教事業的需要為本。高校需要堅持推動教學管理工作的實踐創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新,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細落小落實,落到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用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高校教學管理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是要體現這樣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在這樣的方向上履行責任,有新作為。
參考文獻:
[1]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陳寶生.全國系統謀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切實把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引向深入[N].中國教育報,2017-01-13.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