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戰路
摘要:文章結合高等職業院校開展國際化辦學的現狀,著重分析了影響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化辦學的制約障礙,同時提出了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化辦學的解決對策,對指導高等職業院校特別是西部地區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化辦學的深入開展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國際化辦學 制約障礙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211-02
一、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現狀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開展比較好的院校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地區,西部地區的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最近幾年才剛剛起步。在國際化辦學“引進來”方面,西部地區的高職院校在來華留學生招生培養方面大部分采取的是免學費、免住宿費等政策,有的高職院校不但對來華留學生免學費、免住宿費,而且每月還有一定的生活補助費,以此來吸引來華留學生。有的高職院校雖然收取來華留學生一定量的學費和住宿費,但最后都以校內獎學金的形式返還,這樣做導致各高職院校在來華留學生招生方面各自為戰,難以實現收費培養。在“走出去”方面,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高職院開展得比較早也比較好,有幾種國際化辦學模式可供借鑒,一是中方院校和外方企業合作在境外辦學,如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斯里蘭卡與斯里蘭卡城市建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國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斯里蘭卡城市建設有限公司魯班學院,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泰國與泰國光肯橡膠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泰國學習中心。二是中方院校和中方企業在境外辦學,這些中方企業一般為走出國門在海外有投資建設項目的大型企業,如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和紅豆集團在柬埔寨與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有限公司(中資)合作成立西港特區培訓中心,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高職院校和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在贊比亞開展職業教育辦學試點,廣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和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印度成立柳工—柳職院全球客戶體驗中心印度分中心。三是中方院校和外方院校和外方企業合作在境外辦學,如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在老撾和申沙萬學院以及老撾申沙萬教育集團開展“1+2”聯合培養。東南沿海這些高職院校依托我國企業或者外方企業在境外建設海外分校,培養人才。近年來,西部地區個別有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在境外投資搞建設,也“借船出?!?,開始在境外建立海外分校,但當前還未取得實質性成效。
二、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制約障礙
(1)國家在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政策支持方面欠缺。高校境外辦學相關政策法規不盡完善,質量監督體系缺失。我國對境外辦學的相關政策只有2003年正式頒布實施的《高等學校境外辦學暫行管理辦法》,但是由于十多年來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此政策已經無法滿足發展需要,已于2015年11月廢止。另外,我國財政也明確規定,不允許公辦高校對境外分?;蝽椖窟M行投資,一些國家項目經費也不允許在境外使用。目前,我國高校境外辦學的監管工作還只是依靠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來進行,其會定期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上發布教育對外活動信息,并對其學歷學位進行認證。即便如此,這些監管也是遠遠不足的。由于缺乏國家應有的政策指導和支持,各高職院校為了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或者“特高計劃”任務,在來華留學生招生方面大多是實行免費培養,這樣做的結果是高職院校的來華留學生招生市場出現無序的狀態。為了招到來華留學生,一些高職院校在招收來華留學生時的承諾和做法,勢必造成高職院校之間的惡性競爭。
(2)高職院校內部全員的國際化辦學思維需培育。當前,高職院校內部,特別是西部地區高職院校內部一部分教職工還固守舊的思想意識,認為國際化辦學那是本科院校的事,高職院校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和基礎開展,只要搞好國內學生人才培養就行,認為國際化辦學那是“錦上添花”,更有甚者認為高職院校搞國際化辦學是“出力不討好”“花錢賺吆喝”。這些不合時宜的思想勢必影響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進程和開展,對于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更是雪上加霜。
(3)高職院校內部國際化辦學的師資隊伍缺乏。當前,高職院校普遍缺乏國際化辦學的專門人才,特別是西部地區的高職院校,以西部地區某個國家骨干示范高職院校為例,來華留學生看好的建筑工程技術等專業,專業任課教師雖然專業功底扎實,但對于來華留學生的教育培養缺乏英語交流的功底,專業任課教師普遍存在與來華留學生溝通交流的障礙;而該校大批的英語教師,雖然在與來華留學生的溝通交流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礙,但他們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知識卻知之甚少。因此當前,在國際化辦學過程中缺少既懂語言又懂專業的國際化師資力量。這就從客觀上制約了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進程。
三、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解決對策
(1)國家應該在國際化辦學政策方面向高職院校傾斜,應該放寬一些條條框框方面的束縛。首先,國家應鼓勵支持職業院校境外辦學,出臺有關政策,鼓勵校企協同共建海外分校、實習實訓基地;鼓勵支持職業院校與境外院校共建海外分校,支持社會力量與職業院校境外辦學,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境外辦學形式。同時國家應該簡化職業院校境外辦學的審批程序,放寬制度束縛。其次,國家應實現職業教育學歷的國際互認。再次,國家應在政府獎學金中設置職業教育來華留學生獎學金。最后,國家應鼓勵支持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在來華留學生招生和培養方面實現合作招生、合作培養。因此,只有國家在國際化辦學政策方面向高職院校傾斜,才能從根本上解除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政策束縛。
(2)應進一步統一思想,培育高職院校全員的國際化辦學的思維。針對高職院校部分教職工對國際化辦學的認識偏差,高職院校應通過各種形式的思想教育,統一認識、統一思想,將全體教職工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統一到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決策上來。借鑒江蘇省一些高校的做法,學校每年召開一次大規模的國際化辦學專題會議,同時以學校層面發布學校每年的國際化辦學藍皮書,在年終考核方面將國際化辦學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對各部門、各院系和教職工進行考核,并將給來華留學生任課的教師在評職稱時進行加分,給來華留學生任課的教師課時費實行系數區別對待,依此提高教職員工國際化辦學的思想認識。因此,高職院校內部只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強全體教職工特別是管理干部的國際化辦學的思想意識的培育。
(3)國家應該加大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圍繞“教師能力多樣化、教師隊伍結構多樣化、教師來源多樣化”建設國際化教師隊伍,以“雙語、雙師、雙能”為中心建設跨文化的國際化教師隊伍,開展優秀職教師范生國際交流項目,開展職教師資培養單位教師海外研修項目,擴大青年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新教師海外研修計劃,啟動企業兼職教師海外研修計劃,進一步鼓勵和吸引外企優秀技術人員成為職業院校教師的重要來源。同時,在國內建立若干個國際標準的高水平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在海外建立若干個海外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
高職院校應結合院校實際進一步引進和培養適應國際化辦學的專業人才。梳理學?,F有的人才隊伍,根據學校人才隊伍現狀,分層次分梯度積極引進適應國際化辦學的專業教師,同時對現有有潛力的教師開展培養培訓。一是送出去培訓,利用寒暑假進行短期培訓。二是實戰培養培訓,通過組建任課教師團隊給來華留學生授課,采取一節課由一名優秀的專業教師和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同時給來華留學生授課的形式,教師間互鑒互學,經過2輪到3輪的實戰演練,最后遴選優秀的專業課程教師,形成高職院校本校的國際化師資隊伍。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