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福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是中華民族對全人類發展的巨大創造和貢獻,他不僅僅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民主的康莊大道,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巨大歷史飛躍,也為世界其他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借鑒和參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實踐是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衰亡論的有力回擊,為經濟相對落后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模式探索經驗;中國的和平崛起有力回擊了“國強必霸”的冷戰思維,中國向世界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方案,彰顯真實親誠,達濟天下的中國文化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出了工業化與環境資源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有益的借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堅持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以人為本、人民共享”才是一個政黨執政的立黨之本,一個國家發展的“定海神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蘊含的制度性優勢和和諧文化,不僅僅為中國的未來發展,也為各國擺脫治理困境謀求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和經驗遵循。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是中華民族近半個世紀以來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貢獻和發明創造,對于解決一些世界問題都提供了生動鮮活而有力的解決思路和模式,他帶領占到世界人口22%的中華民族就即將步入現代化,改變了中國從近代以來被排斥在世界舞臺之外、任人宰割的邊緣地位的歷史,從重新走向世界舞臺,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再到站在世界舞臺中心,成為全球治理體系的構建者和重要影響者,具有越來越顯著的世界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雹賹嵺`證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人類追求共產主義的新路徑,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探尋和指引人類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的“自由王國”的新境界;對于世界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從10個方面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取得重大成就。40年來,我國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大力實施科技強國戰略,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在2017年達到82.7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多年超過30%”②,我們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來,我們完善了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確立了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戰略,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道路;40年來,我們培育和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道路;40年來,我們持續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形成了鮮明的治黨經驗;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全球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和諧世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時代和實踐有力的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成功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是成功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未來之路。我們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目標,必須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要實現全面現代化強國,必須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真正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是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F在,我們已經迎來了民族復興的曙光,“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雹?/p>
一、 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衰亡論的有力回擊,為經濟相對落后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模式探索經驗
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礎上暢想了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系列特征,他闡述了社會主義要建立在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基礎上,通過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階級最終達到最大多數人的民主。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必須不能跨越的首先是生產力的發展,否則共產主義實現的物質基礎將無從談起,但可以跨越社會發展階段的“卡夫丁”峽谷。列寧把社會主義從理想照到現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斯大林帶領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先后有10多個國家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但是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始終沒有處理好制度選擇和道路發展、評價指標等的關系問題,說到底就是沒有搞清楚社會主義道路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過分的強調了制度模式的“一大二公”和高度集中,忽視了馬克思所說的社會主義必須建立資本主義社會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實現首先必須是以生產力的極大解放為前提,而社會主義的本質,必須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實現共同富裕。加上在西方反社會主義運動的滲透下,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巨大挫折。以最為有名的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歷史終結論》中唱衰社會主義,認為自由市場和三權民主才是人類社會的終結和歸宿,成為世界“最后的人類政府形式”。并揚言,社會主義中國活不過20世紀,并將千禧年作為社會主義終結的大限。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給了“社會主義衰亡論”一記響亮的耳光。中國的社會主義模式不僅僅沒有消亡反而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并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用。以至于弗朗西斯-福山近幾年放棄自己之前的結論,認為“歷史的終結推遲了,我們在實際上走錯了方向”來為自己辯護,在2015年以來,他不斷地發表文章抨擊美國民主制度的弊端,“感嘆改革無望”、“死路一條”,引發學界關注。④
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能不能尋找到一條實現本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道路呢?答案很肯定,當然可以。當前,世界正處于大變革時期,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經歷著巨大的變化。隨著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社會經濟發展、政治變革等方面出現混亂,政局更迭頻繁,經濟停滯通脹,社會動蕩不安,社會信仰缺失以及人口與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等一系列問題,相比這些國家所出現的情況,我國發展反而出現“風景這邊獨好”。而中國是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用短短的40年,迅速擺脫貧困,達到小康,初步實現了共同富裕,走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100多年走過的工業化和現代化路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一個千古未有的人間奇跡。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笔澜缟蠜]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的真理和發展途徑。只有能夠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一個制度也必須要為最廣大的人民謀取福利,不斷滿足人民的需要,才是評價一個政黨執政公信力和一個制度合適不合適的根本標準。因此鄧小平曾鏗鏘有力的提出,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擁護不擁護應當成為檢驗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正是在這個標準的指引下,我國所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堅持人民導向,把滿足人民的需求,增強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作為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最終實現了人民在物質、精神、社會、生態、政治等多方面的現代化。
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模式為落后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提供了范例。對于現代化是不是就一定要是“西化”?國際社會仍然有太多的誤解。中國的40年的發展回擊了西方某些國家所謂的只有三權分立和自由選舉才是適合人類的制度的叫囂,和所謂“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現代化就是資本主義化”的錯誤言論。其實,中國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模式也是一種有生命力且能夠給人民帶來福祉的制度,各國要根據本國國情和民族特點選擇社會制度,更可以參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政策來推動本國的改革。
二、中國的和平崛起有力回擊了“國強必霸”的冷戰思維,中國向世界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方案,彰顯了真實親誠,達濟天下的中國文化精神
1960年5月27日,毛澤東曾經與來華訪問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有一段對話。大體意思在說,等中國強大了會去侵略別的國家,會去占領殖民地;毛澤東回應了他說,中國不會這么做,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永遠不侵略其他國家。這個思想所折射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國強必霸”的冷戰思維。然而,這種思維與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完全不同?!昂汀蔽幕侵腥A民族自古以來所扎根于民族基因中的特殊文化,中國文化從未也沒有通過對外擴張來傳播自己的文化,我們主要通過中華文化的“內吸”力,吸引其他文化,無論在什么樣的開放背景下,侵略、好戰一直與中國無關。正如“和平學之父”約翰·加爾通所說,有些人總希望有一個暴力選擇,但中國以自己特有的視角來觀察現實,陰陽平衡、尊重智慧、眾生平等理念被視為理所當然,和平關系的普遍原則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為起點。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正如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一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⑤中國一直以來奉行內走獨立自主,外求和平發展的道路,同國際社會保持有效合作,堅持對話而不對抗、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全球外交戰略,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和諧世界。一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平等尊重主權和和平共處的基本原則,提出各國不論大小強弱,平等參與全球治理,共享全球發展紅利,實現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發展。6年多來,無論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案還是“一帶一路”的發展愿景,越來越多的中國倡議上升為國際共識,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轉化成國際行動……中國外交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營造了我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彰顯了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大國責任和擔當。中國的崛起是和平崛起,回應了西方“國強必霸”的冷戰思維,走出了發展——強大——侵略——災難的歷史怪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講話中指出,“無論中國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都不會威脅誰,都不會顛覆現有國際體系,都不會謀求建立勢力范圍。按照西方國際政治理論的邏輯,國強則必霸。中國特色外交道路打破了這一霸權邏輯,以和平發展的方式推動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雹?/p>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出了工業化與環境資源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有益的借鑒
西方過去300多年的發展揭示出一個現象,工業化的發展帶來一系列的人類污染和資源被破壞的后果,幾乎沒有哪個走向現代化的國家可以避免這個難題。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全球氣候大會標志著人類開始認真審視發展與環境問題的關系問題。馬克思曾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我們看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的疲勞。財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魔力而變成貧困的源泉。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我們的一切發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F代工業和科學為一方與現代貧困和衰頹為另一方的這種對抗,我們時代的生產力與社會關系之間的這種對抗,是顯而易見的,不可避免的和無庸爭辯的事實?!雹?0世紀人類十大環境災難無一例外的發生在這些早期工業化的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緊緊圍繞發展這個核心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探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⑧深刻認識和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邏輯,及時總結推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鮮活經驗,不僅僅對于建設美麗中國,而且對于保護地球,實現全人類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同時,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并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寫入黨章。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2017年,黨的十九大又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再次強調“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生態文明正式被寫入國家根本法,實現了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統一。6年多來,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制定修訂的法律達十幾部之多,成為遏制環境違法行為的有力武器。一次次新理念新戰略的提出,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發展制度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高瞻遠矚和巨大貢獻。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堅持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以人為本、人民共享”才是一個政黨執政的立黨之本,一個國家發展的“定海神針”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講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他指出,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照務`國實干興邦。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雹崦褡鍙团d,國家富強,人民才會真正幸福,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屈辱歷史就有力地驗證了這一點。
我們黨自從誕生之日起,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無不重視中國人民在歷史變革、發展和進步的巨大作用。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論聯合政府》中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的動力”的思想,強調“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⑩從新中國建立之日起,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就扎根中國實踐,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現實問題,探索“走自己的路”,探索人民經濟生活改善,政治當家做主、社會文明進步的道路。經濟上從三大改造、到土地革命,從“論十大關系”、到兩個階段的劃分,從人民溫飽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設想,無不體現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福祉為出發點的探索。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是我們黨一直以來堅持的堅定理想和根本宗旨。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這其中必須給人民群眾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是重要內容,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關鍵。1942年毛澤東在《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一文中就明確指出:“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彼瑫r還進一步根據當時陜甘寧邊區的條件強調,“我們的第一個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就是組織人民、領導人民、幫助人民發展生產,增加他們的物質福利,并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與文化程度?!泵珴蓶|始終堅持黨的事業的成功取決于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而要想取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秉h必須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尤其是條件艱苦時期的物質利益”。當談到人民民主時,毛主席和黃炎培在延安窯洞關于歷史周期律的一段對話,生動的告訴我們唯有民主才能“跳出這周期律”,“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會中指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是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民主人士、國內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團結奮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礎”,“只有這一條道路,才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正確的方向。”B11同時,毛澤東在1950年6月召開的黨的七屆三中全會的講話中強調指出:“必須認真地開好足以團結各界人民共同進行工作的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人民政府的一切重要工作都應交人民代表會議討論,并作出決定。必須使出席人民代表會議的代表們有充分的發言權,任何壓制人民代表發言的行動都是錯誤的?!盉12同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國家最高政權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睆亩_立了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借鑒中國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學,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引導人民投身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跨越。在這個跨越發展過程中,人民的福祉依然是鄧小平同志魂牽夢繞的問題。經濟上,他始終堅持著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物質利益原則,明確地肯定了個人物質利益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盉13鄧小平積極鼓勵人們去追求自己合理正當的物質利益,鼓勵人民通過勞動致富的簡單卻正確的夢想,從而為人們追求利益和發家致富提供了倫理依據,人們不再談利色變。同時,鄧小平還認為,一切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也要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意愿出發,并著眼于人民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 ;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評判各項方針政策對錯與否的標準。因此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B14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以人為本、人民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底色,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底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談到“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在習近平的25分鐘的講話中,9次提及“中國夢”,44次提到“人民”。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人民”出現145次之多;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出現203次,“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把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B15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國革命和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以人民利益和福祉為出發點和歸宿,把握和運用社會發展規律,建立和完善了獨具人民性、真實性、先進性和道義力量的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和完善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基層民主自治制度等。這一系列制度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治理提供了豐富經驗和價值遵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民族改革開放40年來艱苦探索的成果,是新中國成立69年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是中國近代178年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體現,更是5000多年來中華文明時代價值的輝煌再現,不僅僅順應中國人民的意愿,同時又適應世界歷史大勢和時代發展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蘊含的制度性優勢和和諧文化,不僅僅為中國的未來發展,也為各國擺脫治理困境謀求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是中國之福,也是世界之幸。
[注釋]
①《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2018-01-05,新華社.
②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2018-12-18日,央視網.
③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2013-08-09 ,人民日報.
④https://www.guancha.cn/FuLangXiSi-FuShan/2014_10_12_275200.shtml.
⑤《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5年9月3日.
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8-4-10,人民網.
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頁.
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強調“綠水青山”》,2017-06-05,新華網.
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2016年版,第5頁.
⑩《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1—1332頁.
B11《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3—1464頁.
B12同上.
B13《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頁.
B14《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頁.
B15《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28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參考文獻]
[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當代價值與世界意義》,《前線》雜志2018年第8期,李海平.
[2]《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黨建》雜志2018年第2期,秦剛.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2017年08月17日,人民網,季思.
[4]《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上海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石媛.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2016年版),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出版社2016年4月版.
[7]《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2016年版.
[9]《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單位:山東政法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