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ransportTopics》雜志網站5月15日文章,原題:在向電動公交車的轉變中,中國正在領先美國 在布魯克林迪卡爾布大街上,一輛公交車正在一臺安靜得出奇的馬達牽引下緩慢行駛。它看起來比路上行駛的其他公交車更新。在交通高峰期間坐車的通勤者們似乎并未意識到,這是美國為數不多的電動公交車之一——確切地說,去年全美僅有300輛。
但在中國,電動公交車壓根兒算不上新鮮事。截至去年底,全球近42.5萬輛電動公交車中,有42.1萬輛在中國。彭博新能源財經頻道(BNEF)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電動公交車總量增長約32%,其中絕大部分在中國,而歐洲僅有2250輛。BNEF還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電動公交車總量有望猛增至60多萬輛,屆時美國的這一數字不到5000。
中國正采取典型的自上而下策略以實現其明確的車輛電動化目標:制定并向全國下達有關要求、補貼制造業企業并促進各地市出臺競爭政策。BNEF估計,截至去年底,中國公交車的電動化率已達到18%。
公交車(電動化)為何如此重要?與小型乘用汽車相比,它們不但體型龐大且幾乎一直處于行駛狀態,這意味著它們(燃油公交車)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BNEF估計,1000輛電動公交車上路行駛1天,就能減少500桶柴油消耗。
2009年,作為在應對迅猛城市化的同時降低化石燃料進口戰略的一部分,中國開始在公交系統中優先推行電動化。隨后一系列綜合政策、監管規定和補貼在中國迅速出臺,從而催生出一個新行業。10年后,這些舉措收效顯著:中國已成為電動車領域遙遙領先的全世界單一最大市場,深圳已成為全球電動公交車的領軍者,而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其他城市緊隨其后。▲(作者布萊恩·艾克豪斯,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