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琦


引言
地鐵是城市中最便捷的交通王具,其特點表現在沒有對環境的污染,可以在短時間運送大量乘客,是我國的重要交通運輸形式,解決交通運輸中的基本問題與矛盾。
在中國,人民的經濟水平得到提高,各地區相繼建設地下交通、并開通地鐵。地鐵作為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作為交通工具而存在,還作為傳遞城市信息、塑造城市形象的“媒介”而存在。地鐵標識系統直接關系著乘客的換乘及進出站,對地鐵內人流的影響至關重要,人性化的地鐵標識系統不僅可以提高乘車效率,還可充分利用地鐵空間,減少擁堵,提升城市公共形象。
北京地鐵各條線路由不同運營公司管理,所以其標識系統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地鐵中線路的標識系統不規范,地鐵標識系統引導不明確、標識系統中字體規范的問題、地鐵中廣告色彩花哨繁復影響標識系統圖形信息獲取、標識系統中字體大小不統一與地鐵中環境色彩復雜而影響圖形語言的表達等問題。鑒于地鐵標識系統中存在的問題眾多,本文將重點研究標識系統中與字體內容相關的問題。
(一)地鐵標識系統的分類
標識系統是在任何情況下,針對不同人群與語言引導到達目的地,在標識系統中,人們通過標識中三個基本的元素信息來為人們做出正確的引導,其中包括:文字字體、圖形符號、色彩。標識系統的分類是從兩個部分來進行:一是通過標識系統來標注方向、位置、位置中的圖形符號以及外觀的藝術形式、材質和工藝等元素的研究;二是指圖形符號在地鐵空間中的信息導視系統的研究范圍。
綜上所述,將標識系統的功能和標識在環境中的內容信息分為引導性標識、識別性標識、方位性標識、說明性標識、警示類標識的類別:
1.引導性標識:通過箭頭和符號等能夠指明所在的場所方向或設施的標識系統。這類標識在陌生環境中使大多數人通過其引導來找尋方向。
2.識別性標識:是對地鐵中事物的認知識別過程進行分別表現,標識的設計是地鐵中設施或環境建筑的設計能否清晰地表現出這是哪里,這是什么。
3.方位性標識:一般多存在于出入口或路途中等地方,是提供目標地點整體的場景認知,將周圍建筑與環境因素、以及環境相關的設施等,以信息圖形或地圖的方向呈現出來。
4.說明性標識:是對地鐵中設施等事物的操作方法、相關的內容與規范以及活動安排等采用的標識系統。
5.警示性標識:是地鐵中能夠起到提醒、禁止等一些行為以此來維護人們和社會的秩序與安全。
二、地鐵標識系統文字的意義
“標識”的概念來自于英文的“sign”,sign在詞典中的解釋:n記號、符號、信號、暗號、手勢、招牌、廣告牌、跡象、足跡。所謂標識,就是被符號化了的傳達心底的一種媒體。
地鐵的標識系統是城市中重要的組成,引導乘客在地下環境中進行必要的交通活動,而標識導向是對乘車的信息與信號傳遞給乘客、能夠提供清晰且清楚的引導信息。地鐵標識系統是通過一套溝通傳達系統.來引導擁有不同語系及目標的人群通過相同的空間,進而將其連接起來,在系統內的任意標識、任意表達方式,都有其獨特功能,并呈現出一種特定的情境內容,即信息,其中包括圖形符號、文字等。
地鐵中的標識文字是交通信息的傳達主要手段,是在標識中起到導向的作用。標識文字的文字量能夠準確、規范地傳達信息,使乘客能夠在進站、出站、換乘時節約時間。地鐵的空間光線暗沉、人員密集且擁擠,在這過程屯人們要通過快速的閱讀標識牌上的文字信息,標識牌的文字量應做到清晰易懂,使乘客在短時間內能夠快速識別,從而提高地鐵交通的效率。例如:乘客在時間短且燈光環境差的地鐵中.地鐵標識的文字量過于繁瑣且不夠準確。需要站在標示牌前一定時間的閱讀,浪費乘客的乘車時間,無法體現標識能迅速傳達導向信息為人提供便捷的宗旨。
標識系統中的字體設計必須具備易于識別、醒目的條件。一般標識系統中文字選擇會根據標識設計的表現形式來選擇合適的字體。根據地域特色決定多種語言字體的使用,在國內一般都是使用中英文字體,而中文字體一般有黑體、宋體、楷體等。目前北京地鐵標識系統中關于字體內容相關問題仍然存在。
三、北京地鐵標識系統字體內容相關問題優化分析
(一)北京地鐵標識系統字體內容相關問題分析
通過對北京地鐵標識系統進行調研分析,總結出目前北京地鐵標識系統中字體內容相關的問題主要有:(1)字體內容信息主次表達不清晰;(2)字體內容量過多;(3)字體多語言表達欠妥;(4)字體字號不一致問題。
1.字體內容信息主次表達不清晰:在標識設計中,人們閱讀的層次依次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在2號線,4號線乘車的標識設計中,第一部分應是標識設計中最關鍵的信息要素(如圖、)所示,第一部分應是標有2號線和4號線的信息要素,而現有標識中,“乘車”這兩個字在最醒目的位置,對人們在視覺空間中造成了文字的主次,大小的閱讀順序問題,地鐵換乘站,人員流動大,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到最有價值的信息是地鐵標識的重要意義所在。
2.字體內容量過多:在北京地鐵13號線西直門地鐵站指示標識中,個別標識牌中的標識中的內容量很大(如圖2)所示。標識中文字分成兩排排列,使得字體過于小,在一定視覺距離上,文字的內容量過多,字體尺寸小,從而造成視覺信息內容的讀取困難。北京地鐵西直門車站是三條線路的換乘站,西直門地鐵站的人流大.換乘難度高,換乘距離長,在換乘中存在動線交叉、人流混亂、換乘標識如果不清晰,使原本就較長的換乘過程效率低下。
3.字體內容多語言表達欠妥:西直門地鐵站每天的人流量大,地理位置在西北,是北京各個大學聚集的地方,而車站的流動人口中有很多外國人口,在標識設計中,只有中文字體的站臺說明,而未有英文翻譯字體,著實欠妥。地鐵標識系統的標準化設計原則中規范出文字信息采用雙語設計,由于來自世界各地使用人群,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對于地鐵交通的標識設計,其文字信息均采用雙語形式:母語即中文+英語。因此,在出站進站的重要位置的指示標識,標識應統一為中文+英語的形式進行提示線路,對此車站不熟悉的乘客將無法對要去的地方作出正確選擇,路標提示等于沒有提示,標識應更有效、人性化地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
在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車站,標識中文文字有“此處樓梯無法換乘去往朱辛莊方向,請往站臺中部走”,而標識未有英文翻譯字體的體現(如圖3a)所示。南鑼鼓巷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點,每天的人員流動很大,據旅游景點調研相關數據顯示,南鑼鼓巷每天的各國游客及中國游客占到游覽人數的79.7%,所以在換乘過程中,引導信息要明確,適應各類人群對地鐵標識的需求。而標識未有英文翻譯,使換乘的過程對外國人造成了困難。
同樣在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車站,標識中文文字有“8號線終點站請勿上車”和6號線換乘的標識,“8號線終點站請勿上車”標識并沒有翻譯成英文(如圖3b)所示。在換乘的過程中,只有中文標識,而沒有翻譯成英文標識,會使外國游客或外來人口在未知路線的情況下,在地鐵中迷失方向。
4.字體字號不一致問題:標識系統中的字體設計必須具備易于識別、醒目的條件。在國內一般都是使用中英文字體,而中文字體一般有黑體、宋體、楷體等。目前在北京地鐵標識系統中,西直門地鐵站的13號線出口的標識設計中,注意到了標識系統的字體大小不統一的問題(如圖4)所示。在(如圖4a)中,標識的第一部分是地鐵圖形符號,第二部分是標有T3號線的字體,第二部分的字體與第一部分的地鐵圖形符號大小相同,而標識中第三部分的“西北出口A”與第二部分和后面的出口指示標識的文字字號不統一,且在重點出口標識的文字字號,字體和色彩都不一致,造成標識系統的不統一,這種情況在地鐵中常見。地鐵出站尋路,人們往往要通過標識中的文字信息來獲取出口的位置,在(如圖4b)中的標識中最重要的方位出口名稱“西北口”未能有效體現,而是標識中字體過于小,且與前后相關信息內容字體不一致,容易對人們產生誤導,由于北京地鐵客流量在上下班高峰朗乘客數量過大,因此標識字體大小不統一的問題會造成乘客在地鐵內看不清標識,長期停留而不能快速、方便地進出站,不僅影響地鐵標識系統的功能,還影響著地鐵標識系統的協調和美觀。
(二)改善方案
針對地鐵標識系統中文字內容問題,給出改善方案(如圖5)所示。
其中,(如圖5a)中是關于對字體內容信息主次表達不清晰問題的改善,將地鐵線與乘車標識互換位置,清晰地識別信息.做到主次分明;(如圖5b)中是關于對字體內容量過多問題的更改,改善后在減少站臺數量的同時將地鐵線站名進行編號,每一站有一個站內編號,乘客只需記住編號就可以到達站內,更能清晰地讀取信息;(如圖5c)中是關于字體內容多語言表達欠妥問題的改善,改善后標識做出了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的翻譯.方便外國乘客對標識的識別。針對地鐵標識系統中字體字體不一致問題,提出以下兩種方案:一是將字號較小的文字加大,將所有字體大小統一;二是將不重要的字體較小的文字刪除。針對(如圖4)中存在的問題,給出改善方案(如圖6)所示。
其中,(如圖6a)中給出兩種方案,上方的標識將標識加大較小字體,使其與其他字體大小統一,下方的標識保留出口的英文字母,去除中文方位出口和英文翻譯,使標識清晰、簡潔且主要信息保留。(如圖6b)中所采用的方法是通過加大較小字體使其與其他字體大小統一。
結論
地鐵標識系統是乘客在地下交通中的溝通信息媒介,是能夠充分地引導人們地下活動的重要系統,地鐵標識是視覺的信息,能夠在交通活動中發揮處重要的作用,使乘客能夠有效率地完成地鐵中的換乘過程。文字作為地鐵標識系統中的重要元素,作為最直觀的地鐵標識,合適的文字內容直接關系到人們乘坐地鐵時的感受,同時直接關乎城市形象。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分析出北京地鐵標識系統中字體內容方面相關問題,以地鐵13號線西直門車站以及地鐵8號線與6號線換乘站南鑼鼓巷站內部標識系統為例.針對其中字體內容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案。最終實現對北京地鐵標識系統中字體部分功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