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在我們小時候,菜場里有牛肉專攤,鮮紅色的牛肉碼得整整齊齊十分誘人,但這是照顧回族兄弟的,一般家庭沒這個口福,只能走過路過看一眼。要想嘗嘗牛肉的味道,也有,比如食品店里的五香牛肉、咖喱牛肉等小零嘴,飯店里的蠔油牛肉、干煸牛肉絲、芹菜炒牛肉絲等也是價廉物美的下酒菜,更加親民一點的要數牛肉煎包,碼在平底鍋里煎成兩面焦黃,開鍋時香飄十里,直叫路人步履踉蹌。煎包呈扁鼓狀,餡心是牛肉糜加卷心菜絲,有一種格外扎實的感覺,一口咬開,鮮香甘甜,沃腴豐潤,再配一碗閃爍著金子般光芒的咖喱牛肉湯,十足的西北風味!再補充一個知識點:咖喱牛肉湯與油豆腐線粉湯、面筋百葉湯和雞鴨血湯組成魔都小吃界“四大名旦”。
改革開放后,供應充足,牛肉與日常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去西餐館吃一塊三分熟的牛排也分分鐘搞定。今天,牛肉作為一種品類在餐飲市場獲得了廣闊的表演舞臺,那么在雪花牛肉、西冷牛排、黑椒牛柳、蠔油牛肉、五香牛肉、咖喱牛肉湯、肥牛火鍋之間還有沒有空間呢?
王掌柜說得干脆:空間要靠自己去發現,然后用力去撐開!
這位掌柜在魔都餐飲界也是個挺有人緣的帥哥,十多年前放棄公務員的待遇從河南來上海創業,鉚足了勁開成好幾家“掌柜的店”,以中原風味立身揚命,在梁園致美樓退出江湖后,為大上海重拾豫菜這極重要的一味。去年,南京東路世茂國際廣場五樓的“掌柜的店”跟著整個商場升級,轉身為“掌柜”。那么菜品方面有什么變化呢?上周王掌柜請我去嘗鮮,這里就單說一款熱鹵黃牛肉。
吃貨朋友或許會眉頭一皺說:牛肉有何稀奇?稍安勿躁,這可是從中原來的南陽黃牛肉。南陽黃牛有多牛?這么說吧,咱們大中國的黃牛大約有25種,排在前五名的有秦川牛、南陽牛、魯西牛、延邊牛和晉南牛,合稱為中國五大良種黃牛。
南陽黃牛屬于大型役肉兼用品種,如果用評彈演員的慣用口氣來描述的話,也許是這樣的:南陽黃牛來到眼門前,鼻孔里噴出來的兩股熱氣真要將我吹倒,迭只牛體格高大,肩部寬厚,胸骨突出,肋間緊密,背腰平直,四肢端正,筋腱明顯,蹄質堅實。再看面相,慈眉善目,鼻頸寬闊,口大方正,真不愧為畜界美男子,牛中偉丈夫!
那么有人又會問,既然秦川牛在五大名牛中排第一,何不用它呢?瞧您說的,人家掌柜大老遠地從河南來,對家鄉深有感情,當然得用家鄉特產,這叫情懷懂不懂?再說,從小吃慣這口味,烹調起來當然也知道輕重緩急啦。最最要緊的一點,熟悉產地,熟悉食材,就能以恰當的火候、恰當的調味、恰當的形態充分發揮食材獨特的性狀,讓食客領略最好的風味!
掌柜的熱鹵中原鮮黃牛,取用生長期兩年以上的黃牛,而且是靠近腰肋部分的坑腩,堪為牛腩中的金字塔尖。經過漂洗、按獨家配方下大料鹵制兩小時、再碼在大鐵鍋里以文火煨兩個小時以上,起鍋切厚片,上桌后跟臘八蒜、酸黃瓜等,成就了這道中原風味招牌大菜。
我挾起一片先觀察一下,紅亮而厚實的牛肉片在筷頭微微顫抖,一滴鹵汁欲滴未滴,鹵香緩緩升起,入口慢慢細嚼,果然芳香馥郁,無筋無渣——這是叫人耳朵起繭的老詞。但我還發現坑腩的肌理相當清晰,肥肉附著極少,但也不能沒有,如此肥瘦相兼,才能獲得無比飽滿的口感。
“這道菜的利潤真的很低,為的是吸引大家都來品嘗我們的家鄉風味。”掌柜一臉誠懇地說:“在我小時候,牛肉也算奢侈品,難得吃一回。河南人喜歡吃牛肉,洛陽城里回民館子也多,所以烹治牛肉富有經驗。”
我又按照掌柜的提示,挾起一片牛肉,裹了一顆碧綠的臘八蒜,再蘸一下店家自制的“只香不辣醬”,送入口中細細咀嚼,蒜頭的甜味與鹵牛肉的咸鮮味混合在一起,產生了相當豐富的層次感。吃完牛肉再吃一片酸黃瓜,殘留的油膩感一下子清零了。
掌柜家的廚房特意擺在靠近店門的位置,半開放的格局,客人一進店就可以看到幾大塊鹵牛肉在熱鍋中窩著,一旁還有師傅正在平底鍋里煎黑松露牛肉水煎包。這怎么可以錯過?掌柜家的水煎包用發面搟皮,一面開口,面糊結底,微焦的面皮與粉嘟嘟的肉餡均以致命的形態召喚食客來嘗。吃口松軟,餡汁充盈,鮮香撲鼻,偌大的一個才賣9元,吃了兩個就很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