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炳彤
(陽春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廣東 陽春 259600)
鋼鐵行業不斷發展,鋼鐵企業原料不斷變化,低成本控制形成長久方針,我企業使用的燒結原料性價比高的原料為主,對于改善燒結過程透氣性能及提高垂直燒結速度[1]顯得尤為關鍵。
燒結過程中阻力最大的是燃燒帶,其次是過濕帶[2]。減少過濕層,降低過程煙道負壓,滿足燒結過程對透氣性的需求,是低成本配礦結構下重點研究方向,因此使用蒸汽預熱提高混合料料溫也在燒結行業被廣泛應用。使用蒸汽預熱可以顯著提高料溫,追求將料溫控制在露點以上,以削弱過濕層影響。但使用蒸汽的同時,混合料的水分波動,料溫均勻性等在各廠使用效果中體現差異較大。因此,本文通過我廠對使用蒸汽預熱的改造與實驗,以求達到更佳的使用效果為目的,使過濕層減少,削弱蒸汽水分帶入對混合料水分波動的影響,改善燒結狀況并達到持續穩定的生產效果。
我廠為提高燒結混合料溫度,借鑒其它鋼鐵企業使用蒸汽預熱混合料倉的方法,在機頭混合料倉固定斗底部加蒸汽來提高進入燒結機的混合料溫度。在180平米燒結機混合料倉的寬度方向各加一排蒸汽管道,每排9根蒸汽小支管通到礦槽中,在料倉側面各加一排各4根蒸汽小支管通到混合料倉中,如圖1。通過引余熱低壓蒸汽到機頭,經過一次分汽缸脫水,一次汽水分離器脫水,低壓蒸汽壓力為0.3Mpa,蒸汽溫度在120℃-140℃區間。

圖1 改造前蒸汽管分布原狀
通過原有低壓蒸汽管網,切換使用鍋爐高壓蒸汽,壓力為0.5Mpa,蒸汽溫度在160℃-180℃區間。使用高壓蒸汽預熱混合料對生產參數起到正向作用,料溫提高明顯,預熱后料溫為66℃-72℃,提高至露點60℃以上,對減少過濕層,降低煙道負壓以及燒結過程有明顯改善作用,但使用高蒸汽后的水分穩定率及料溫穩定率下降,生產波動次數增加,高低壓蒸汽切換使用對比,高壓蒸汽影響蒸汽在倉內各點均勻性,且帶入水分不穩定,布料設備兩側料溫高于中間料溫等情況。
通過布料設備混合料各點料溫水分檢測數據分析,料倉兩側半米位置處料溫最高,且水分高于其他位置,分析高壓蒸汽噴入倉內有效穿透預熱面積為半米區域,由于側面與延臺車寬度方向兩側半米位置形成直角對沖疊加,因此導致該位置料溫、水分較其他位置高。針對這一問題在料倉寬度上拋開兩側半米位置,原蒸汽支管上方各加設一排蒸汽使用點,每排各為6根,增加中部蒸汽用量,如圖2。
同時對蒸汽帶入的水汽使混合料水分波動問題也做相應改進,考慮管道蒸汽溫度保持性差,損失多,對未覆蓋保溫層的蒸汽管道進行保溫處理;排水設計方面繼續優化,在水平管開始上升的拐點位置增加疏水閥門,如圖3,將混合料倉周圈主管下移,在主管路頂開口安裝支管插入混合料倉,如圖2,環混合料倉小主管端部也加設排水作用的疏水閥排水。

圖2 環混合料倉蒸汽主管上方開口,并新增寬度方向各一排蒸汽管

圖3 水平管路升高轉角拐點加排水疏水閥

表1 改造實驗數據效果參數對比
我廠高壓蒸汽控制范圍可以達到0.5-0.8Mpa,同時滿足蒸汽設備壓力容器允許值,對不同蒸汽壓力進行在線實驗生產研究,控制蒸汽壓力分別為0.6MPa、0.7 MPa、0.8 MPa,編號為1、2、3。
從使用余熱低壓蒸汽置換高壓蒸汽,再到系列改進,料溫高于露點,均值達到70℃,料溫均勻穩定率高,水分穩定,料層控制增厚,垂直燒結速度改善,固體燃耗下降,整體促進了厚料層燒結。
壓力調節實驗中,蒸汽壓力提高至0.6MPa后,生產狀況再次有所改善,負壓下降,垂直燒結速度提高,返礦下降,固體燃耗減少,料溫穩定率、水分穩定率變化不大。繼續提高蒸汽壓力至0.7MPa后,生產狀況各項指標沒有明顯變化,同時存在混合料倉垮料現象,導致生產波動。實驗3過程失敗,由于蒸汽壓力過高至混合料倉內混合料頻繁垮料,影響生產,未形成有效數據。
通過改造與實驗數據分析,我廠高壓蒸汽控制在0.6MPa左右時,可以發揮蒸汽預熱料溫的最佳狀態,滿足低成本配礦燒結要求,并促使了厚料層燒結,達到了穩產提產低耗的目的。
(1)隨著蒸汽的原始溫度的提高,消耗量的增加,混合料料溫形成上升趨勢,過程參數負壓下降,垂直燃燒速度加快,過濕層削弱趨勢發展,并促進厚料層燒結,使固體燃耗下降,成品率的提高,節約了工序能耗。
(2)高壓蒸汽壓力對生產的影響,呈先促進,再平穩,后惡化的趨勢;混合料倉通入蒸汽壓力存在允許上限值。
(3)蒸汽壓力控制應保持在繼續提壓對生產影響平穩的區間段為宜,即可滿足外部適當波動條件,也可消除能源介質不必要浪費,節約成本。
(4)不同蒸汽壓力使用時,其在混合料內穿透距離隨壓力提高而擴大,為保持料溫均勻性,蒸汽壓力變化需合理調整蒸汽管路分布;同時合理使用疏水閥,能有效降低蒸汽通入混合料倉內的含水量,提高蒸汽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