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松
摘 要:智慧物流理念的提出,順應時代潮流,也符合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自動化、網絡化、可視化、實時化、跟蹤與智能控制的發展新趨勢,符合物聯網發展的趨勢。本文對其進行整體分析的同時,將其與傳統物流進行比較分析,探討智慧物流自身的積極作用以及應用價值。
關鍵詞:智慧物流;傳統物流;比較
引言:近幾年,隨著國內經濟的增長,我國社會物流總額也在不斷增長。2016年物流總額為229.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以及物流設備的全面改善下,社會物流總額繼續呈增長趨勢。2017年,社會物流總額為252.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電商物流的發展,智慧物流已經成為物流行業的發展潮流。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如何在新的智慧物流發展條件下占據新的機遇,培養適應現代智慧物流發展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構建智慧物流人才發展課程,提升學生物流管理素質和能力,是當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需要積極思考和應對的課題。
智慧物流理念的提出,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自動化、網絡化、可視化、實時化、跟蹤與智能控制的新趨勢,也符合物聯網發展的趨勢。
一、智慧物流的特征
跟傳統物流相比,智慧物流具有多元驅動性、情景感知性、智能交互性三個顯著的特征。
1.多元驅動性
現代物流和傳統物流相比,在每一階段發展體現都在“多元”上,包括關注物流效率與物流成本、物流服務質量與客戶滿意度等多方面。而作為更高級的智慧物流,能夠通過結合物流技術、應用和經營管理系統運作,做到物流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協調發展,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優質服務以及高滿意度等多元化發展目標。
2.情景感知性
自動識別技術與智能技術的應用,使智慧物流在最大程度上具備了情景感知的能力。面對日益變化的物流市場環境,要做到在整個物流過程都能安全可靠、高效優質,就必須借助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才能保證物流運輸配送的全程情景感知。通過條碼技術、EDI技術、射頻技術以及GPS實時定位與跟蹤等物流信息技術,能夠為物流的全過程獲取相關數據和信息,為智慧物流的管理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支持。
3.智能交互性
現代物流活動著重體現為多方的參與性與關聯性,而作為更加高級的智慧物流,其生態體系建立在萬物互聯的基礎之上的。通過現代物流信息技術,促進整個智慧物流生態體系中各參與方的動態感知和智能交互,包括物流服務實施方、物流服務接受方(客戶)、物流裝備以及貨物本身之間,通過現代物流信息的處理,實現實時溝通與互動、實現實時響應,進而實現物流過程的高效運作。
二、智慧物流市場規模
1.整體市場規模
在經濟全球化和電子商務的雙重推動下,傳統物流正在向現代物流迅速轉型并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智慧物流成為推動現代物流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智慧物流的概念最早是由IBM于2009年提出的“智慧供應鏈”延伸而來,主要將物聯網、傳感網及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通過精細、動態與科學的管理,實現物流智能化、自動化與網絡化,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
2016年是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具有標志性的一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制定了“互聯網+高效物流”戰略,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智慧物流已成為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軍。尤其是電商物流的迅猛發展,不斷刷新物流業的歷史紀錄,智慧物流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2017年智慧物流的市場規模高達為2880億元。
2.與物流相關的國家政策
近幾年無論是以阿里、京東、蘇寧為代表的電商企業,還是順豐、通達系代表的快遞企業,還是車貨匹配企業、大數據服務商等都開始搶占智慧物流的風口。打造智慧物流,一方面是消費升級對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需求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與近幾年國家的政策密不可分。
2014年國務院制定《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2015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培育壯大快遞企業,推進“互聯網+快遞”,構建完善網絡,銜接綜合交通體系。指出只有物流基礎好,制造業才能更好地發展,實體才能變成國家支撐、世界支撐;2017年2月,國家郵政局發布《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鼓勵快遞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推進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的研發和應用。
3.智慧物流領域的部分融資
物流行業的系統非常龐大,有公路運輸、快遞服務、冷鏈供應,也有倉配一體化、末端物流等。物流企業也是異常繁多,一個小的地區甚至都會新誕生好幾家,行業的繁榮促使融資不斷。
2018年2月,同城配送企業駒馬物流獲得了遠洋資本億元以上的B+輪融資,當然這僅是遠洋資本物流版圖中的一部分,其中遠洋資本在2017年4月戰略投資了冷鏈物流企業鄭明物流4億人民幣,在2017年1月投資了供應鏈企業九曳供應鏈B輪2億元。
三、智慧物流與傳統物流比較
1.生鮮冷鏈物流的全面優化
與傳統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最大的應用就在于生鮮冷鏈的優化上。其具體模式如下:供應鏈協作門戶通過廣域網,為企業進行訂單請求、訂單狀態以及貨物的在途情況查詢,等等。
貨物運輸管理:核心功能,包括訂單管理、運輸資源、運單管理、運輸執行等各個子系統的管理。
全程可視監控:企業可對在途運單狀態、車輛運行情況(包括預計最后到達時間等)、車廂內部溫濕度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等方面進行的實時監控。能自動定時向管理系統的服務器傳輸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并可根據企業自身的需要,設置溫濕度限制,進行有效的預警管理控制。
生產運作管理:包括對各生產環節如采購、運輸、倉儲、分揀以及配送等進行全程監控和數據記錄分析,能對生鮮產品的追本溯源。
2.物流園區全面升級:智慧物流產業園區
物流園區作為物流業的重要節點,它是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重要銜接點和實現智慧物流的重要載體。2013年10月頒布的《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規劃中反復強調了物流資源整合、智慧物流設施與技術、物流信息平臺、物流金融服務平臺等智慧物流要素的構建、推廣與應用,對智慧物流的建設與發展具有極強的實質性推動作用。
智慧物流產業園區強調科學技術應用,更強調的是思維的貫徹?!翱茖W技術”強調服務產業,在“科學技術”的背景下,推動新一輪產業發展。智慧物流產業園區含義是:“從產業鏈角度看,是產業鏈構建中不可缺的重要環節;從智慧化角度看,是在發展智慧產業”。
四、結束語
隨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物聯網等概念的提出,以及物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作為這股“智慧風暴”的著陸點,智慧物流這一重要應用領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并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微觀物流層面上為滿足企業成本、利潤與服務質量方面的要求以及社會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低消耗量的訴求,企業在尋找解決這些問題途徑的過程中,也逐步形成了發展智慧物流的強烈愿望。然而,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并且物流基礎設施、物流技術及管理理念等方面仍相對薄弱,發展智能物流還必須依賴于強有力的智能物流發展支撐體系。
參考文獻:
[1]伍寧杰.“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智慧物流轉型路徑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8,(12):116-119.
[2]鄧建兵.鐵路發展智慧物流的思考與建議[J].鐵道經濟研究,2018,(03):28-31.
[3]邱立國,趙薇.長沙智能制造與智慧物流產業聯動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8,(16):169-170.
[4]吳強.智慧物流管理中的物聯網建設及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11):94.
[5]葉勝寒.淺談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現狀及趨勢[J].納稅,2018,(14):158-159.
[6]龍騰.物聯網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03):140.
[7]胡萬達.重慶市智慧物流建設的現狀與對策探析[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30(0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