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的升級,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等擬人化智能語音服務已不是新鮮事。不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認為,智能設備提前內置女聲會加深性別偏見。
據英國《衛報》22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指出:“大多數智能語音設備都使用女聲,只需‘嘿一聲就能獲得回應,這讓人覺得女性就應該更討喜、更溫順、更愿意幫忙?!眻蟾孢€批評說,主人讓干什么,智能設備就得干什么,而且不管主人用什么樣的語氣都得服從,“這進一步固化女性必須服從、可以接受惡劣對待的性別角色”。
至于智能設備愛用女聲的原因,報告分析認為,是開發企業大多數工程師都是男性。一家開發智能設備的企業統計的數據顯示,主人跟智能設備交流用語中至少5%都是“赤裸裸的性挑逗”,實際涉及性暗示的內容比例可能更高,因為目前人工智能還無法完全解讀語言中的微妙含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性別平等事務的官員克拉特表示:“全世界應進一步關注性別問題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特別應關注到底哪些人在給人工智能技術制造性別問題影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智能設備的語音服務不能默認為女性。在智能設備與主人互動過程中,應通過編程技術讓語音助理對涉及性別歧視的侮辱性語言做出適當回應,不應鼓勵這種歧視。該報告認為,在與人互動一開始的時候,智能設備就應明確提出自己不是人類。
其實,智能設備廣泛采用女聲的現象很早就被注意到了,甚至早在人工智能時代之前,電話銀行、自助服務語音系統等也都采用女聲。彭博社此前曾專門就此采訪過許多企業高管,他們都表示,此前的研究顯示,不管用戶本人是男是女,都更喜歡跟女聲溝通。
不過彭博社援引一家叫“神經信息”的機構的研究指出,雖然男女用戶都喜歡跟女聲溝通,但其實用男聲向用戶播報信息,會給用戶留下更深刻清晰的印象。所以說,企業在智能設備的語音和性別定位問題上還真要再好好研究研究?!?/p>
(甄翔)
環球時報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