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進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由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在這部影片中,徐崢飾演的是一名叫程勇的藥販。因為程勇倒賣的藥物價格很低,使很多白血病患者得救,所以他獲得了“藥神”這個稱號。我報考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這個專業的很大一個因素是我受到了這部影片的影響。在我的理解中,每一位優秀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都應該成為公共衛生領域的衛士。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我們專業的學習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們學的是公共管理的大類課程,第二階段我們學的是本專業相關的課程。在基礎醫學概論的課堂上,老師除了傳授我們理論知識,還和我們分享了他從醫的一些經驗與軼事。老師說,由于醫藥行業有著較大的競爭壓力,因此在一些知名度不高的醫院,醫生往往會開一些昂貴的藥物給那些并不十分需要這些藥物的人。老師希望我們能夠成為“斜杠青年”,在學習管理學之余也能當半個醫學生,這樣上醫院不至于被庸醫宰上一刀。
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大四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離學校比較近的醫院或衛生服務站實習,更近距離地接觸公共衛生領域存在的問題,為自身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習中我了解到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試驗性藥物(Experimental drug)是否能被應用于那些目前無藥可救的病人身上?這其中有著十分激烈的矛盾與沖突。雖然這類藥物給了在絕望之中的病人重獲新生的希望,但是藥物療效的不可知性又可能會加速病人的死亡。使用這種藥物的醫生和病人都在冒險,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的不僅僅是雙方的勇氣,還有甘愿用自己的付出為后人鋪路的奉獻精神。
舊的難題,新的挑戰
這個專業的目標,是將公共衛生資源進行合理化的調配。在老師帶著我們去學校附近的鼓樓醫院考察的時候,我們發現這個醫院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醫養結合”,同學們紛紛說這是醫院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方向。但是老師也提醒了我們,這種模式有著收費價格太高的缺點,會大大降低普及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相對落后的農村鄉鎮地區。
據老師所說,我們將來要處理的問題是新舊交雜的。新問題主要是人口老齡化、新型疾病的出現等;而老問題中最經典的,就是如何處理醫患糾紛并且如何在制度上加以完善。聽起來簡單,但是衛生資源調度的背后是大量的數據分析以及各種社會利益的均衡,需要我們每位同學未來持續努力。
捍衛公平,從這里開始
在我們的未來職業規劃中,我們一般會先去鄉鎮醫院工作,利用工作的這段時間對整個鄉鎮居民的健康情況進行一次普查,然后得到相關的數據。之后我們再進入市級醫院,了解市級醫院的實際運行規律,尋找市級醫院與其他醫院緊密對接的機會,使得整個市的所有醫療機構成為一個真正有機的系統,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得到他們應有的衛生資源。
與其說我們是衛生領域的管理者,不如說我們是服務者。“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藥)。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當我想起電影中的老奶奶說的這一段話的時候,我的心在滴血。社會上還存在著許多不公平的現象,但是我們絕不能放棄追求公平,我只希望我能夠成為一個公平的捍衛者。為了我,更是為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