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安 梁軍



摘 要:服務全民閱讀是建設“書香之城”的根本目的。本文以系統科學和生態學理論為指導,系統分析西安市“書香之城”建設的成功經驗。研究發現,以系統化統籌實體書店建設、以智慧化賦予實體書店靈魂、以生態化引導業態創新的探索實踐,在西安市“書香之城”建設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建構城市智慧閱讀生態系統,充分運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貫通全市實體書店的信息流和物流,打通公共圖書館和書店書屋的壁壘,全方位服務全民閱讀,應成為實體書店的建設發展思路。
關鍵詞:實體書店 書香之城 智慧閱讀 生態系統
2018年,西安的“書香之城”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在“2019中國書店大會暨2018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盛典”上,西安榮獲了“2018書店之都”及一系列大獎。作為參與者和親歷者,我們深感西安“書香之城”建設,離不開政府的使命擔當、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真抓實干和各個書店的不懈努力,更離不開遵循以系統化統籌實體書店建設、以智慧化賦予實體書店靈魂、以生態化引導業態創新的探索實踐,以及建構城市智慧閱讀生態系統,確保實體書店可持續發展,全方位服務全民閱讀的發展思路。有鑒于此,我們應用系統科學和生態學思想分析研究這些探索和發展思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實體書店建設研究提供方法借鑒,也為書香城市建設提供可參考的樣本。
一、以系統化統籌實體建設
多年來,西安實體書店數量在全國排名一直在14位左右徘徊。截至2017年10月,西安擁有書店數量827家,與文化積淀深厚且科教事業發達的千萬人大都市不相適應。2017年11月,西安市委宣傳部、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印發《西安市建設“書香之城”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將“促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之城”作為今后五年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進行安排部署,明確了2018年實體書店建設數量翻番的任務。
毋庸諱言,盡管從2014年以后實體書店經營逐漸回暖,但面對當前的零售商業環境和消費模式,實體書店經營還是有許多困難。對擁有千萬人口的西安來說,迅速提升實體書店數量不難,但要確保數量龐大的不同規模、不同業態的書店規避風險,穩定發展,依然是一個挑戰性很強的問題。
首先,實體書店運營難。在新零售環境下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并不樂觀,特別是小型實體書店,運營困難的問題沒有根本性改變,經濟效益持續下降,營業利率大幅下滑。短期內創建如此多的實體書店,確保其做到盈虧平衡,能夠持續發展存在很大困難。其次,建設維護成本高。小型社區書店銷售收入不高,但必須專人管理,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自動售書的閱讀吧和小書屋,雖然能夠免去人工成本,但分屬不同區縣城市建設,若采購標準不統一,也會因為管理軟件不統一,技術保障、倉儲支持系統復雜,無法降低成本。
上述這些痛點問題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聯系的系統性問題。既往政府不斷加大扶持和管理工作力度,但效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有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在系統科學指導下,運用系統思維綜合分析西安實體書店建設問題,打通信息壁壘、貫通產業鏈條,統籌管理不同規模、多種業態的實體書店,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實體書店系統,力求系統取勝。
系統科學是研究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關系、演化和調控規律的科學,以不同領域的復雜系統為研究對象,從系統和整體的角度,探討復雜系統的性質和演化規律,發展優化和調控系統的方法。系統科學的核心是系統整體性原理,認為系統是由一定數量的相互聯系的要素所組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整體大于各孤立部分的總和。系統整體上的性質和性能,就是“系統效應”,它由三個方面決定:一是組成該系統的要素;二是各要素的組成比例和數量;三是系統的結構。要使一個系統達到它預期的系統效應,必須處理好以上三方面的問題。[1]
把城市實體書店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會發現這些實體書店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多功能的復雜系統。系統要素是構成系統基本組成部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決定著事物的本質。以此分析城市實體書店系統,我們不難得出,該系統的要素就是一定數量不同規模和業態形式的實體書店,支持實體書店運營的倉儲批銷中心,以及宏觀調控管理的運營監管機構。實體書店建設,不但要合理匹配書店數量與倉儲批銷機構數量的比例關系,還要考慮不同業態類型和規模的實體書店數量和比例,以及這些書店在城市不同地區的分布情況。
2016年9月,新建的西部出版物交易中心全面投入使用,能夠集中展示全國500多家出版社30余萬種優秀圖書,西安的圖書批銷倉儲能力進一步加強。加上原有的陜西省新華書店圖書批銷中心和西安圖書大廈批銷中心、西安書林圖書批發市場,為實體書店數量翻番提供了可靠保障。
嘉惠漢唐書城、西安圖書大廈、西安鐘樓書店等三家大型綜合實體書店,一直保持著較強的綜合實力,經營門類齊全,備貨充裕,完全滿足各類學校、科研機構和圖書館館配的需求,也基本滿足市民在圖書品種和數量上的剛性需求。開業不久的新華書店曲江書城,以大型綜合商業體的形式,帶動了與其共生的餐飲、購物、娛樂、休閑等眾多業態,對營造市民閱讀消費空間起到了引領作用。相比而言,以閱讀空間引領文化時尚的城市文化空間型大型書店,中小型獨立書店和社區實體書店的數量嚴重不足,難以滿足讀者對閱讀氛圍和環境的新要求,無法適應不斷擴大的城市擴容的速度。有鑒于此,西安市政府制定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系統取勝的建設發展戰略,要求西安市和各區縣在2018年內要建設100個數字農家書屋、100個智慧圖書館、100座公共數字閱讀機,打造12座以上24小時書店、100座書香西安閱讀吧(無人化管理)和100座書香西安小書屋(無人化管理),創建100個書香社區、100個書香村鎮、100個書香校園、100個書香企業和創建1000個書香家庭。除此之外,還要引進多家全國各知名品牌大型實體書店,根據市區人口和企事業機構分布情況,與不同業態類型和規模的實體書店形成合理的結構。
二、以智慧化賦予書店靈魂
除了要素及要素的組成比例和數量,系統結構也決定著系統的性質,而且是更為關鍵的因素。系統結構是指系統內部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時間或空間上排列和組合的具體形式。系統科學的結構與功能原理(也稱組合質變規律,或結構相關性原理)認為,結構是系統的基本屬性,是系統的內部形式,是系統的功能基礎;功能則是系統的外部表現,是系統結構的反映和體現。系統結構的有序合理,保證了系統整體上的功能作用。[2]建設“書香之城”,關鍵就在于努力使實體書店系統結構有序合理,確保發揮其最佳功能。
西安城市實體書店系統可以視為由書店子系統、批銷倉儲中心子系統和監管子系統構成的開放式系統(見圖1),要使其結構穩定,必須確保批銷倉儲子系統和書店子系統按照批銷——零售和閱讀空間——讀者的產業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監管子系統必須對運營情況有效監控。此外,各子系統內部各要素也必須層次清晰,聯系緊密。
然而實際情況是三個子系統之間和各子系統內部的聯系并不緊密,信息難以溝通。批銷倉儲中心子系統的幾個批發機構分各自獨立經營,沒有專業化的圖書銷售信息管理平臺,因而難以保證同城書店實時精準配送。書店子系統中不同業態和規模的書店之間缺乏業務信息溝通,成為一個個信息孤島。因此,如不采取應對措施,短期內迅速增加實體書店數量,一則無法滿足數量眾多的社區書店進貨和自動售書亭頻繁進書換書需求,二則各類書店、書屋、圖書館點多面廣,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統計和監管。有鑒于此,在陜西省新聞廣電局及西安市文廣新局的支持下,西部出版物交易中心多方籌集資金,升級改造圖書發行大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了出版物電子商務中盤的運營模式,推動實體書店與網絡融合發展及轉型升級。
圖書發行大數據共享平臺,打通了實體書店系統的信息壁壘,實現了圖書信息資源全域共享,子系統之間和子系統內各機構間的互聯互通(見圖2),貫通圖書發行產業鏈,實現了信息化物流配送和貨款結算,確保系統結構穩定和功能強大,為迅速增加實體書店數量奠定了基礎。
在此基礎上,省市相關部門組織開發了針對社區書店和無人管理書屋和書吧的云書屋管理平臺。云書屋平臺是涵蓋各級圖書館、各類書屋、書店以及社會書吧的數字化綜合管理平臺,由4套管理系統,讀者APP和管理APP,門戶網站及智能化設備組成,實現了小型實體書店的智能化管理(見圖3)。
圖書發行大數據共享平臺與云書屋平臺的開發應用,實現了實體書店系統全面智能化管理,為全市布設智能化書屋和書吧掃清了障礙,打通了農家書屋、社區書屋與實體書店的信息壁壘,實現了實體書店與社區書屋及農家書屋的全面融合。可以說,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管理智慧化,賦予西安實體書店建設新的靈魂。
三、以生態化引導業態創新
根據產業經濟學理論,當前實體書店在商業零售、文化傳播和出版產業中秩序和利益格局的調整,都是其業態演變的結果。業態是產業活動的存在形式、類型和狀態,是從企業和企業生態,到產業和產業生態的多維概念,包含了企業研發、生產、營銷等全部環節,并隨外在環境因素和內在需求的改變而發展變化。[3]隨著閱讀方式改變和零售業態的網絡化,實體書店持續動蕩,陷入日益嚴重的企業經營危機和產業生態危機。因此,業態創新對于城市實體書店經營和發展走出低谷,實現鳳凰涅槃般的徹底變革,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讓城市實體書店系統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一直是圖書發行業界的追求的目標。以生態學思想和系統科學思想分析生命世界,生態學家建立了生態系統的概念。即自然界的生物都是以生態系統存在的,生態系統是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結構,各成員借助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而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組織和自調節功能的復合體。[4]生態系統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奧妙,就在于生物種群的多樣性和相互之間的平衡協調。以此思想觀照書店產業,業態形式的多樣和不同業態形式書店數量上的平衡和聯系上的通暢,決定了實體書店系統的平衡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為應對危機,順應經濟發展、環境變化和產業升級變革,發行業界不懈的業態創新探索,相繼誕生了非圖書業態有機融合到圖書的經營和銷售體系中的“誠品模式”,圍繞圖書服務進行活動場景設計的“果戈里模式”,以組織讀書活動為基礎的“樊登模式”,以及以“專”“精”“特”吸引專業化或粉絲型人群的小型主題書店業態模式。不斷成熟的新業態,為實體書店產業注入了新活力,也成為實體書店抵御風險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繼西安市新華書店曲江書城復制“誠品模式”,以及引進樊登、言幾又等國內知名實體書店品牌,國內較為成熟的實體書店業態形式幾乎全部落戶西安,豐富了西安市實體書店系統的業態形式,為其高速穩定發展打下了基礎。服務全民閱讀是建設“書香之城”的根本目的,龐大的城市實體書店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是時刻滿足市民不斷變化的閱讀方式、閱讀習慣和閱讀內容需求。2018年5月,陜西省局印刷發行處在調研中發現“巷往文化”社區書店打造社區閱讀微生態系統的經驗,主動協調省、市政府主管機構和發行協會深入研究,確定了實體書店業態創新的指導思路:貫徹“雙效”原則,在智慧化的基礎上,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的閱讀活動,貫通出版產業鏈,充分聯系出版者和閱讀者,建設城市智慧閱讀生態系統。
根據指導意見,大型綜合實體書店始終堅持以大而全,努力成為實體書店的領頭羊,不斷夯實在實體書店系統中的旗艦地位。多業態的大型商業體綜合書店,必須堅持以書業融合其他業態,不斷創新經營管理模式,讓閱讀成為西安市民社會文化生活的主流。西安城北四海唐人街的四海書城,城東紡織城“蘇式風情街”的Book Store,都是在曲江書城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打造的以書香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和商業綜合體。
圍繞閱讀服務進行活動場景設計的實體書店,則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VR、AR等技術,不斷增強場景創設,以閱讀統領文化消費。一年來,西安本土的關中大書房,引進的言幾又、樂樂趣童書館等書店在這方面都有所建樹。落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新華書店·西電1931,則從展陳到書籍選用注入了很多“西電元素”,開設了文創展區和咖啡休閑自習區域,文創展區內有西電獨立設計、開發的文創品牌“西電印象”,自習室內則懸掛著歷屆西電知名院士、校長的筆記,呈現給讀者最有西電文化特色的閱讀空間,成為獨具特色的大學書店。以漢唐嘉惠書城為主創立的“十間書房”,則充分利用大學城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新媒體將圖書營銷與閱讀活動融為一體,并聯合長安區政府、陜西廣播電視臺和周邊多所高校,將書店打造成集圖書零售、讀書沙龍、文創會展、咖啡街區、影視欣賞為一體的文化地標。
新增數量龐大的社區實體書店、無人管理書屋和書吧,則以打造社區閱讀微生態環境為核心,打通全民閱讀的“最后一公里”。嘉惠漢唐書城在西安十多個社區創辦的“巷往文化”社區連鎖實體書店,著眼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讓閱讀活動進入社區,讓“雙創”走進書店,不斷完善“智慧閱讀+咖啡文創+‘雙創”的業態模式,探索構建智慧閱讀社區文化生態系統,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打造書店書屋新業態。
“巷往文化”社區連鎖實體書店項目,充分運用云書屋管理平臺的技術優勢,打通了社區書屋和社區書店借閱和銷售的屏障。通過網絡社群組織線上線下讀書活動,把社區文化活動、社區教育培訓和“雙創”活動納入全民閱讀之中,形成了良好的社區智慧閱讀文化生態系統,讓實體書店成為社區文化的旗幟。
四、結語:以智慧閱讀生態系統確保可持續發展
榮膺“2018書店之都”榮譽稱號之后,陜西省新聞出版局、西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及省市發行協會,在總結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以全民閱讀創建活動為主線,以打造全民閱讀品牌活動為抓手,以區縣、開發區為板塊,市級各部門、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為骨干,實體書店、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數字閱覽設施等為平臺,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齊抓共創的全民閱讀新格局。實踐證明,以系統化統籌實體書店建設、以智慧化賦予實體書店靈魂,以生態化引導業態創新,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書香城市建設之路。在充分總結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以智慧閱讀生態系統建設確保實體書店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見圖5)。
根據這一思路,不同業態的書店相互補充,不同規模書店相互依存,西北出版物交易中心將成為西安“書香之城”建設的戰略后方。通過已經開始推廣的云書屋平臺,貫通全市實體書店的信息流和物流,打通公共圖書館和書店書屋的壁壘,努力實現閱讀文化的能量在城市流轉,閱讀文化基因在市民中傳遞。
兩年多來,我們時而身臨其境,為解決書店建設中的具體問題獻計獻策,時而隱身其后,關注并研究“書香之城”建設的經驗得失。盡管我們的研究和思考依然無法全面將省市政府和書店同仁的艱苦努力得到的經驗提升到理論層面,但出于對出版工作的敬畏和依戀,還是心懷忐忑將心得和盤托出,真誠地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實體書店建設和發展做出些許貢獻。
參考文獻:
[1]許國志.系統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34.
[2]胡玉衡.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原理及應用[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30,24
[3]王國平.業態與現代經濟發展[J]. 科學發展,2012(5):3-11.
[4]尚玉昌,蔡曉明.普通生態(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9.
(作者單位分別系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西安得一數字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