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五大合作領域之一,民心相通是“關鍵基礎”,正日益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增長點和新亮點。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中心,同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研究和傳播交流中心。北京市始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服務北京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扎實開展民心相通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近年來,北京市通過統籌優化全市優質資源,初步建立了全市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工作體系。同時,北京市積極為全市各類社會組織搭建橋梁,服務各類企業“走出去”,努力為更多社會組織、高校、企業等機構創造更廣闊的平臺,推動其參與“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建設,夯實我國與沿線國家友好交往的社會民意基礎。目前,北京市已有21家社會組織加入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積極參與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分論壇、第二屆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論壇等,積極參與各類民心相通領域的互動交流,在推動民心相通過程中展現了中國首都的風采。
自2015年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市分會(簡稱“北京市貿促會”)開始搭建北京市“一帶一路”國際展覽暨海外經貿服務平臺(下稱“平臺”),以舉辦和參加國際展覽為基本模式,積極提供對接洽談、宣傳推廣、投資并購、商標注冊、知識產權申請、商事法律服務等項目,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外國企業“請進來”提供綜合性、全流程服務。截至目前,平臺已組織30家企業和協會赴印度、阿聯酋、伊朗等國家開展經貿活動。同時,平臺創辦“一帶一路”商務沙龍,為中外企業提供沿線國家政策等營商環境資訊,并就相關投資、貿易項目進行對接洽談。目前,平臺已與伊朗、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等國家駐華使館和商會舉辦多場活動,受到中外企業的廣泛歡迎。
2017年,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簽署中柬經濟特區項目,該項目擁有“境外經貿合作區”和柬埔寨經濟特區的雙重定位,規劃在柬埔寨引進電子產品加工、現代制造、電子商貿物流等產業,打造一個集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科技研發、人文教育、人居娛樂功能為一體的東南亞地區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新城,預計將提供20萬個穩定就業崗位,直接惠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北京四達時代力拓非洲市場,開展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和“萬村通”等運營業務。截至目前,該企業累計對非投資超10億美元,業務遍布非洲37個國家,發展用戶超2000萬。企業形成了節目集成、譯制、制作的內容生產體系,組建了一支5000多人的專業化、國際化、本地化、年輕化員工隊伍;打造了11種語言、480多個頻道的節目內容平臺,實現了中國聲音24小時不間斷對非播出,向非洲人民打開了通過中國電視電影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最直接、最有效、最受歡迎的橋梁和紐帶。北京市對外友好協會、北京市對外醫學交流協會、北京林業大學等近百家社會組織、企業、高校等各類機構在柬埔寨、緬甸、尼泊爾、蒙古等國家以及遙遠的非洲大陸在經貿、科教、衛生、婦女、兒童、環保、防災減災等領域開展系列交流合作,用民間聲音生動展示我市在共建民心相通中邁出的堅定步伐。
一是打造不畏艱險、雪中送炭的“白衣天使外交”。北京市對非援外醫療已有50年歷史,已累計向11個國家和地區派出援外醫療隊共50批,總計939人次。通過臨床診療、防病防疫、藥械捐贈等方式,北京市援外醫療隊不畏艱辛,將北京的醫療衛生服務帶到幾內亞等非洲國家,極大改善了當地缺醫少藥的局面,援外醫生被當地民眾親切地稱為“中國白求恩”。同時北京市援外醫療隊還通過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對口項目等形式為受援國培養了大批醫務人員,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醫療隊”。北京市駐幾內亞醫療隊和公共衛生專家組的工作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幾內亞總統和當地民眾的高度贊揚和認可,曾獲得聯合國2015年度“南南合作獎”、幾內亞共和國勛章和總統大騎士勛章等榮譽。援外醫療成為北京市“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一張靚麗名片。
二是開展以藝術為載體、彰顯魅力的“文化藝術外交”。近年來,北京市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活動,舉辦了“歡動北京”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周,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來京參加文化交流;組織17個團組赴丹麥、希臘、阿根廷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60多個城市舉辦“歡樂春節”活動,吸引觀眾25萬人;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開展“北京日”“北京周”等境外特色活動,多渠道、多形式講好“一帶一路”文明互鑒的中國故事,形成強大震撼力和傳播力。此外,北京市還啟動北京旅游海外推廣合作伙伴計劃項目,召開青島香山旅游峰會,推進“一帶一路”國際旅游走廊建設,以旅游、合作帶動人文交流。
三是開創著眼未來、走向國際的“青年志愿外交”。其一,籌建“一帶一路”志愿服務聯盟。2017年12月,31個國家的45個志愿組織在京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志愿服務聯盟,每年舉辦“未來領袖·青春使者”國際青年夏令營活動,組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京留學青年精英深入全國多個城市,探尋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其二,通過國際志愿者平臺,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派出聯合國志愿者。目前,北京市已向泰國、緬甸、柬埔寨和肯尼亞的聯合國機構派出了近百名國際志愿者,在當地從事青年創業就業、扶貧脫貧、防災減災等方面工作,不僅在國際事務中展示了我國青年擔當有為的身影,也加深了當地人民對中國青年的良好印象。
四是發展鋪墊未來、潛移默化的“留學北京外交”。北京市加大留學環境的推介力度,通過設置“北京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北京市外國留學生‘一帶一路獎學金”和“紫禁城獎學金”等項目,鼓勵和支持相關國家青年學生來華留學。其中,“北京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項目自2006年設立以來共投入6.64億元,共有4.5萬余名學生通過獎學金資助到北京市高校就讀。目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在不斷增加。此外,孔子學院的建設促進了文化互鑒和民心友好。北京市共有37所高校和19所中小學在58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132所孔子學院和236個孔子課堂,以漢語國際教育為載體,向各國學生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壯大所在國的知華友華力量。
2018年,北京市先后組織民生公益合作工作組赴柬埔寨和尼泊爾開展民生公益交流與合作。在柬埔寨期間,北京市的社會組織與柬埔寨民間社會組織聯盟簽署了醫療、教育、科技、慈善等多個合作框架協議,捐贈了科技書籍、愛心書包等民生物資;在尼泊爾期間,參與了相關會議及交流考察活動,與尼泊爾馬丹班達里基金會簽署了三個合作諒解備忘錄,向基金會及馬亨德拉阿達莎學校捐贈了紅十字急救包、應急救援包、籃球、書包等民生物資。
北京慈愛公益基金會積極參與民間救援工作。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后,基金會通過深入調研考察和訪談,捐贈山地單車,改善當地民眾出行條件。2016年12月,基金會已向尼泊爾捐助山地單車500輛,并將于 2019年7月前再捐贈500輛。
北京市民營企業中昊海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靠打井起家,近20年來扎根非洲,已經在尼日利亞、加納、烏干達、阿爾及利亞和肯尼亞等國家開展打井業務,承接了275個項目,打井9883口,合同總金額達到3.9億美元,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讓近2000萬非洲人喝上了干凈的飲用水。
(責任編輯:苗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