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偏 袁薇
[摘要] 目的 評價結構式心理護理在精神科急診留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2016年1—12月,方便選取該醫院精神科急診留觀患者144例,納入對照組,常規護理。2017年1—12月,方便選取該醫院精神科急診留觀患者156例,納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結構式心理護理干預。對比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留院率、出現意外傷害率,鎮靜鎮定藥物使用次數、急診停留時間、患者家屬滿意度。 結果 觀察組暴力行為、拒絕用藥、破壞物品行為、不良事件合計發生率與出現人身傷害率分別為4.49%、13.46%、1.28%、23.08%、0.64%,低于對照組12.50%、32.64%、7.64%、56.25%、6.25%,觀察組留院率15.38%高于對照組7.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94、15.711、7.299、34.637、5.674、4.359,P=0.012、0.000、0.007、0.000、0.017、0.037<0.05)。觀察組鎮靜鎮定藥物使用次數、急診停留時間分別為(2.4±1.1)次/人、(4.3±1.1)h低于對照組(3.2±1.0)次/人、(5.6±1.3)h,觀察組患者家屬滿意度(8.4±1.2)分高于對照組(7.2±1.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573、9.373、7.679,P=0.000、0.000、0.000<0.05)。結論 在精神科急診留觀患者中的應用結構式心理護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減少鎮定鎮靜藥物使用次數,提高留院率。
[關鍵詞] 精神科;急診;留觀;結構式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b)-013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structur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emergency observ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convenient select 144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psych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enroll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ceived routine car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convenient select 156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psych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enroll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structur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 the occurrence of related adverse events, hospitalization rate, accidental injury rate, sedation and calming drug use times, emergency stay time, patient family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violent behavior, refusal to use drugs, destructive behavior,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personal injury rate were 4.49%, 13.46%, 1.28%, 23.08%, 0.64%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2.50%, 32.64%, 7.64%, 56.25%, 6.2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ospitalization rate was 15.38%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6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294, 15.711, 7.299, 34.637, 5.674, 4.359, P=0.012, 0.000, 0.007, 0.000, 0.017, 0.037 <0.05). The number of sedative drug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emergency stay time were (2.4±1.1) times/person, (4.3±1.1)h,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2±1.0) times/person, (5.6±1.3)h,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family satisfaction (8.4±1.2)point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2±1.5)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6.573, 9.373, 7.679, P=0.000, 0.000, 0.000<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uctur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sychiatric emergency patients can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events, reduce the number of calming sedative drugs, 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hospitalization.
[Key words] Psychiatry; Emergency department; Observation; Structur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精神科是醫院收治精神心理疾病的科室,現代社會生活壓力明顯增大,創傷事件明顯增多,急性發作的精神心理疾病也明顯增多,再精神科急診留觀的對象往往處于急性應激狀態,護理難度大、風險高[1]。為進一步提升患者精神科急診留觀的護理質量,該醫院嘗試將結構式心理護理應用于護理之中,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患者256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12月,方便選取該醫院精神科急診留觀患者144例,納入對照組,其中男95例、女49例,年齡(46.1±13.2)歲。有明確的發病誘因85例。職業:學生16例,普通職員72例,無業20例,其他36例。有幻覺妄想40例,狂躁狀態49例,有精神病史24例,飲酒過量急性醉酒45例。2017年1—12月,方便選取該醫院精神科急診留觀患者156例,納入觀察組,其中男100例、女56例,年齡(47.0±12.6)歲。有明確的發病誘因89例。職業:學生15例,普通職員76例,無業24例,其他41例。有幻覺妄想41例,狂躁狀態52例,有精神病史26例,飲酒過量急性醉酒49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有明確發病誘因、職業類型、幻覺妄想情況、狂躁狀態、精神病史比重、急性醉酒比重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門診管理,主要包括體位固定、約束管理、用藥管理,特別是狂躁癥、幻覺癥狀的表現,需要加強干預,做好安全保護[2-3]。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非結構式心理護理,主要護理流程如下。
(1)吸引患者的注意力:①充分的與患者家屬溝通,充分的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誘因,特別是是否出現具體的誘因。如許多出現急性癥狀的表現,患者多為遇到挫折的對象,如考試成績不好、升職晉升失敗等。需要就這些話題,與患者溝通,首先吸引患者的注意力。②采用安撫接觸等方法,盡快的減輕患者的不安感受。
(2)進行角色扮演:①與患者進行深入的交談,使用角色扮演,就疾病、發病的誘因方面的知識,進行深入的交談,引導患者說出自己的心理困境,而后進行健康教育,糾正患者的錯誤認識[4]。如對于晉升失敗出現癥狀的對象,需要就工作、生活話題進行討論,討論晉升失敗的原因,晉升不成功的問題,晉升失敗后應該如何做。自己并不是特殊的,一段生活困境僅僅是一個非常小的問題,不意味著失敗,需要轉換角度看待這樣的問題。②家庭成員發揮支持作用,家庭成員主要對策包括吸引患者注意力、安全監督等,不要以同情的心理對待患者,不要過度的保護,以正常的態度對待患者,給予更多的真誠的關心、愛護。
(3)提升患者的情緒自我管理能力:①健康教育,強調心理問題并不是絕癥,也并沒有羞愧的必要,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和呼吸道感染并無顯著的差異,患者需要避免過度恐慌,以一個正常的患者的態度對待心理疾病,不要有悲觀的供需,也不要單純的認為自己沒有病,心理疾病是常見病[5];②強調人的價值以及優點,通過與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讓患者認識到自己并非個案,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并是一個普通的患者,作為一個人,有自身的責任、價值,一方面可參與相關的醫學研究,另外一方面自身作為家庭成員,也承擔家庭成員的責任,或為子女、或為父母、或為夫妻,患者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單純抗拒,認為自己是他人的負擔,患者現在需要做的實現自己的價值,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進行主題式討論,就不良情緒的危害、性格的養成、社交、與家庭成員的交流等主題進行討論,以提高患者對情緒控制、性格培養的認識;③安排諸如肌肉放松、音樂干預、內關穴按摩等干預,提高情緒調節能力,抑制神經興奮性。
1.3 觀察指標
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暴力行為、拒絕用藥、破壞物品行為等。兩組對象留院率,出現意外傷害率。兩組對象的鎮靜鎮定藥物使用次數,急診停留時間,患者家屬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鎮靜鎮定藥物使用次數、急診停留時間服從正態分布,采用(x±s)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采用t檢驗,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意外傷害率、留院率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留院率與出現意外傷害率
觀察組暴力行為、拒絕用藥、破壞物品行為、不良事件合計發生率與出現人身傷害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留院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鎮靜鎮定藥物使用次數,急診停留時間,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鎮靜鎮定藥物使用次數、急診停留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過去對于精神科急診留觀的對象,主要護理在于意外傷害的防控,合理的應用攻擊風險評估等量表,評估護理風險。研究中對照組暴力行為發生率12.50%、拒絕用藥率32.64%、破壞物品行為率7.64%,處于正常偏低水平,有報道顯示住院精神分裂癥的對象破壞行為發生率可以達到50%~60%,特別是再住院早期[6]。這可能與研究為回顧性分析,部分不良事件會被漏報有關。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許多患者會拒絕用藥,特別是初次發病的對象,不認為自己發病,護士的任務主要成為健康教育、用藥督促上。
為此,醫院嘗試結對精神科急診留觀患者給予構式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明顯獲益,暴力行為等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下降,鎮靜鎮定藥物使用次數、急診停留時間也顯著下降,(2.4±1.1)次/人、(4.3±1.1)h(P<0.05)。其它文獻報道顯示,鎮靜鎮定藥物急性期使用率在70%以上[7],這與鎮靜鎮定藥物使用標準、合理用藥質控水平、流行病學特征差異有關。結構式心理護理即認知結構心理護理,主要優點:①重視吸引患者的興趣,從而利于后續護理策略的開展[7];②護士使用角色扮演、重視家庭支持,弱化患者病人的身份,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后續心理護理的效率;③學習自我情緒調節的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情緒管理能力,從而幫助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負性事件,走出心理困境[8]。
綜上所述,在精神科急診留觀患者中的應用結構式心理護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減少鎮定鎮靜藥物使用次數,提高留院率。
[參考文獻]
[1] 王爍,侯婉玲,胡蓉芳,等.ICU患者創傷后應激障礙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8):915-922.
[2]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 3 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75-78.
[3] 齊桂花,朱慶翠,張玉利,等.防暴技能培訓在精神科護士暴力防范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9):82-84.
[4] 李小強,李廣澤,潘軼竹,等.5年精神科急診搶救的急重癥患者情況分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8,28(1):54-56.
[5] 尹立春.淺談國內常見精神科急診危機狀態的發生原因及應急對策[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6):294-295.
[6] 王威,潘軼竹,馬征,等.精神科急診患者攻擊行為危險因素的初步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6,29(3):170-173.
[7] 汪輝耀,聶虎,郭萬軍,等.綜合醫院精神科急診精神障礙現狀調查[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7(2):292-294.
[8] 何慧英.結構式心理護理結合認知行為干預在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8,25(6中旬刊):17-19.
(收稿日期: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