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涌
【摘 要】本文將對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服務進行探索與思考,首先討論分析文化館開展數字化文化服務的意義,進而對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在發布信息的途徑上、文化溝通上以及大眾對于服務的滿意度上具備的優勢進行闡述,經過討論最終得出進一步優化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服務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文化館;數字文化;服務工作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243-01
文化館是人民獲得文化服務的重要途徑之一,它的肩上承載著開展公共文化的重擔,它也是人民真正將群眾文化權益行使出來的具體場所,越來越被大眾所熟知,受到人民的喜愛與認可。文化館是公共服務事業之一,它理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得到改善,因此文化館應該引進科學技術,開展數字文化服務,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務。
一、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服務的意義
文化館是人民行使文化權益的重要場所,也是人民群眾綜合提高自己文化生活質量,文化求知得到滿足的場所,它是我國進一步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全民文化素養的重要建設之一。處于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環境中,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等,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它們,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中,人民對于文化服務的要求也自然變得更高,實體文化空間和場所的服務已經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將實體場館進化為虛擬場館是文化服務向前發展必不可少的階段。相比較于實體場館,虛擬場館在時間與空間上都更加自由方便,不論何時何地,人們都可以及時行使自己文化權益的權利,公共文化資源的使用率也隨著它便捷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二、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服務的優勢
(一)信息發布途徑廣。文化館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之一,首先要具備的便是海量的文化資源。傳統的文化館在向民眾發布文化信息時只能通過設展會、采訪報道等一些受限于時間空間的方式,開設展會持續時間總不會太長,能夠接收到信息的人數也比較少,提供的服務也總是不完善。然而通過開展數字文化館,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文化館的官方網站公布,民眾可以隨時獲取自己想要的文化信息,不用擔心信息因獲取不及時而消失,這也使得文化館的服務質量得到了質的飛躍。
(二)加強文化交流。文化館數字文化服務的開展不僅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便捷地獲得文化信息,增加文化信息的影響領域與范圍,還能引起地方或者國外的相關文化研究機構的重視與注意,進一步增加文化交流的機會。如今的網絡環境便捷迅速,涉及范圍廣,在很短的時間內信息就可以遍及世界各地,信息資源通過數字化之后可以被分享、下載,也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而很多的專業人員或者興趣愛好者就可以與之溝通進行文化交流,這也能促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三)提升服務質量。信息時代下,網絡已經普及全世界,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離不開網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各行各業深入電子化數字化已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群眾文化工作和大眾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還和文化藝術產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經過對數字文化館的建設與數字文化服務的開展,能夠為電子化行政管理積累相關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對群眾對文化的需求進行了解,隨時調整服務方式與服務內容,盡量滿足大眾對文化的需求,進而提升文化館的文化服務質量。
三、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服務的實際措施
(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數字技術運用能力。構建優秀的人才隊伍不僅是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服務的基礎之一,更是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前提。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服務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有完備充足的網絡技術做基礎,這樣才能完成數字資源的建設以及平臺的維護和管理。比如數字信息發布需要運用到專門的客戶端、微信公眾號或者PPT等,而這些信息發布途徑的管理與操作都需要一定的網絡技術做支撐。所以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服務之前必須要加強對于管理服務人員的技術培養,組建起一只網絡技術基礎雄厚的人才隊伍。在進行員工培訓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們都樹立起服務意識,并且視野范圍廣闊,能夠隨時檢測到文化信息的最新動態并加以編輯使其更及時更迅速的服務于大眾。對于文化館來說,一定要充分發揮人才資源的作用,將文化館數字化服務開展地更加完善。
(二)擴大數字資源途徑,豐富數字文化形式。要想將數字文化館正真落實好,最基本的就是數字文化資源的收集與分類整理。數字文化館內資源信息的發布方式更加豐富,信息可以通過音頻、圖像、視頻等方式展示出來,各地方也應積極采集整理各自的地方特色資源信息并將其發布出來,將傳統方式保存的信息轉化成數字化信息一并上傳進數字文化館的資源數據庫中,以供民眾隨時查找翻閱。
四、結語
開展數字文化服務是時代所需,是文化館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經之路。在數字文化館的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注意人才隊伍的管理與組織,不但創新改進文化館的服務模式與方法,加大對于文化內容整理與收集的重視程度,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進一步提高數字文化館的服務質量,正真將文化館的職責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盧莉娜.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服務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
[2]趙璐璐.鄭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8.
[3]徐穎.我國文化館內容供給創新研究[D].北京舞蹈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