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宏
摘 要:開平碉樓的建筑設計受到社會環境因素和歷史因素影響,很好地適應開平地區的氣候,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建筑風格,代表著當時的歷史文化的特點,并且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文章通過對開平碉樓建筑的采光、通風、遮陽、隔熱等建筑設計細節的介紹,對碉樓建筑的設計進行淺析。
關鍵詞:開平碉樓;歷史文化;細節設計
一、開平碉樓簡介
(一)開平的地域位置和氣候特點
開平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氣候冬暖夏熱,炎熱多雨。同時開平處于丘陵地帶,且屬于低洼山地,河網密布,江河交錯,遇臺風暴雨常常發生洪水災害,傳統房屋常常難以抵擋常年的洪澇。
(二)開平歷史
根據歷史記載,自明朝以來開平因位于新會、臺山、恩平、新興四縣的交匯處,被當時的人稱為“四不管”區域,常有土匪駐扎山中,打家劫舍,再加上當地洪澇災害頻發,而碉樓既能夠抵擋洪澇災害又可以防御土匪侵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當地的房屋形式。
清朝末年和民國的時候,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實施排華政策,許多出國謀生的華僑的只能被迫放棄國外的生存環境,轉而回到國內謀求發展。這個時候開平的華僑們紛紛回到開平發展,不斷將自己在外國賺來的金錢寄回來,這成為建設開平碉樓與村落的良好資金基礎。
(三)開平碉樓的特點
現存的許多開平碉樓是華僑們從國外回來興建的,他們對故鄉的文化理解和對外國文化的吸收,讓中西合璧成為開平碉樓的一大特色,很好地體現了近代中國鄉村建筑文化與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碉樓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藝術特色,是中國華僑文化的重要體現,更是體現當時中國文化與不同種群之間文化互相影響、交融、發展的有效見證。
二、開平碉樓建筑細節介紹
(一)基本的樓層分布
開平碉樓通過整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地勢地貌、環境狀況、交通安全等因素,來進行對村落的選址、朝向、建造以及布局等的選擇。而盡管碉樓種類多樣,各種裝飾、層數也千變萬化,但是考慮到適合居住的因素和對自然氣候的結合,碉樓的結構分布有了比較統一的規格。
碉樓多為矩形的形態。由于開平地勢低洼,夏天降雨頻繁,村內經常發生水災,因此碉樓的首層抬高半米到一米,用于防止洪水倒灌進屋,并且一層多為接客等待和仆人居住的比較次要的房間空間,這也與江南地區一層比較潮濕有關,一層作為次要空間,并沒有人常年居住于此,所以有很好的防潮功能,而中間樓層比較適宜人們居住,因此中間樓層主要供人起居和就寢。其功能配套齊全,包括客廳、飯廳、廚房、房間、廁所,既不會有洪水倒灌的危險,也不會受到地面潮濕的影響。而碉樓的頂層一般為有裝飾蓋頂的屋面平臺,供人的休閑散步活動,平臺下一層則多數是祖先的靈牌,供奉祖先,體現中華民族以孝為先的傳統思想。
(二)隔熱設計
由于開平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夏天炎熱,隔熱是當地民居最為看重的一個設計重點。在開平碉樓的設計中,當時的設計者們結合不同的設計細節,讓開平碉樓內部能夠有效隔熱,實現冬暖夏涼的效果。
1.墻體
碉樓在建筑結構與材料上采用的建材分為四種,有石樓、三合土樓、青磚樓、鋼筋混凝土樓。無論使用哪種建筑材料作為外墻材料,由于需要防盜、防洪水,墻厚基本在一寸以上,早期的土樓甚至做到了900mm厚的外墻,在這樣的厚墻庇護下,碉樓也同時擁有了很好的隔熱效果,厚實的墻體使得太陽進入屋內的熱輻射大大降低,熱量傳遞的比率也更小,形成很好的隔熱效果。不僅如此,碉樓的外墻多為淺色(白色、米黃色等)色調,有效地對太陽光線進行反射,大大減少進入屋內的熱輻射。有些地區的碉樓外墻更是加入了廣東傳統的蠔殼墻工藝,由于蠔殼的排布使得墻體內有空氣進出,加速通風散熱,擁有良好的隔熱散熱效果。
2.屋頂
碉樓的頂部多為平臺,平臺上有一些裝飾物如西式風格的亭子、西式的柱廊等,這些裝飾不僅美觀碉樓,而且為碉樓頂部平臺提供了很好的隔熱效果,相當于現在的雙層隔熱屋頂設計。而平臺下面一層則是用于祭拜祖先牌位的地方,這一層很巧妙,四面都是柱廊,使得這一層的通風效果很好,散熱速度很快,這一層和樓上平臺的組合,相當于現代建筑的通風屋頂設置,只是面積更大,隔熱效果更好。這樣的屋頂設定使得下面起居生活的空間擁有了很好的屋面隔熱效果。
(三)采光、通風設計
1.平面、開窗
開平屬于南方地區,西曬和東曬都相對惡劣的朝向環境決定了開平碉樓矩形(甚至方形)的建筑平面,且需要解決東西曬帶來的問題,但若東西方向上不開窗,內部又較為黑暗。因此設計者們在建筑平面上,碉樓內每層的走廊都是東西走向,走廊的盡頭開小窗采光,并巧妙地把廁所和廚房安排在西邊,僅開一個小窗戶作為采光通風使用,這樣利用平面的合理排布,使得次要空間在東西側,不僅可以避免西曬帶來的問題,也可以使碉樓內部的采光效果最優化。
平面上,南北側主要為重要的起居空間,包括寢室、客廳、飯廳。南北向的窗戶會比東西向的窗戶面積更大,而且更為密集,使得室內能夠形成良好的穿堂風,如在中間的客廳位置,會開有兩扇相鄰的窗,使得客廳采光效果最好,而且明亮透徹。
2.陽臺采光、通風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平碉樓的立面豐富多變,有些碉樓設置了通風陽臺,陽臺的設定打破了原先傳統建筑只用窗戶采光的格局,并且這些陽臺并不是封閉式陽臺,做成了如西方風格的柱廊式一樣的三面通透的陽臺,加大了自然風對陽臺的通風效果,使得多方向的風都能夠通過陽臺進入室內。另外在采光上,通透寬敞的陽臺讓室內的采光效果得到一個很大的提升,同時陽臺的凹陷效果亦可以有效滿足遮陽需要,讓陽光不至于直射入屋內,形成較為舒適柔和的光線。
(四)遮陽設計
1.遮陽構件
碉樓的最頂層平臺上會建有形式多樣的構件,這些構件主要包括一些中西結合的亭子、閣樓等裝飾構件或使用率極低的檐下空間。這些亭子以及閣樓的裝飾構建為屋頂平臺提供了很好的遮陽效果,使得陽光不至于只曬屋頂平面,同時屋頂平臺可以作為觀景空間。亭子、閣樓等構件可以為在平臺上活動的人們提供很好的陰涼空間,而且對屋頂平臺的隔熱效果提供很好的輔助。
2.窗戶陽臺
碉樓的窗比較統一地在窗的外面設有鐵制擋板,用于防盜,而西邊的窗在西曬時同樣可以關閉鐵制構件用于防止太陽直射進屋,并且窗戶開在墻體最靠內側而鐵制構件則安裝在墻的最外側,墻厚有一寸多,本身墻體厚度對窗就形成一個綜合式遮陽,加上鐵制構件關閉時對窗戶的遮擋,西邊的窗戶相當于擁有擋板式遮陽的效果。
除了陽臺的設定多為南北向的核心起居空間外,陽臺的突出使得重要空間的窗戶外擁有水平遮陽的效果,陽臺形成的陰影對建筑內重要的空間形成很好的遮陽效果,讓主要空間更加通透涼爽。
3.植被遮陽
開平位于亞熱帶氣候地區,炎熱多雨的氣候特征讓許多植物在此都能生長,植物種類多樣。因此植被遮陽在華南地區使用廣泛,在開平碉樓同樣被廣泛應用。碉樓一層多為私人花園,空間較大,私人花園內主要以草植綠地為主。綠地作為碉樓的主要出入口,并且兼具活動空間功能。另外在庭院內會常使用盆栽等微縮型景觀擺放,形成繁花似錦的效果,裝飾首層庭院景觀,具有濃厚的嶺南特色。而在綠地上種植高大的一年常綠的樹木增加景觀效果,能有效增加建筑良好的立面景觀層次,并且樹木產生的陰影對建筑有良好的遮陽效果、良好的植物隔熱效果,同時高大喬木的遮陰效果亦為首層庭院的休閑空間提供很好的活動環境,形成陰涼舒適的活動庭院。
三、結語
開平碉樓在建設中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同時,保持了良好的建筑文化民族性特征,傳承與發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開平碉樓的建筑體現了當時社會的背景、人們解決問題的智慧,在使建筑適應當地環境的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同時隔熱、采光、通風、遮陽等技術的靈活運用,對后來建筑設計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研究碉樓有利于我們以后建筑的細節處理,靈活運用開平碉樓里建筑師們的智慧結晶,能夠體現我們在建筑設計中需要貫徹的節能環保思想。
參考文獻:
[1]鄭濡蕙.開平碉樓背后及反映的思想文化:論調樓的“中西合璧”.中國近代建筑與保護(四)[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徐嵩齡.中國的世界遺產管理之路:黃山模式評價及其更新(上)[J].旅游學刊,2002(6).
[3]張國雄.從開平碉樓看近代僑鄉民眾對西方文化的主動接受[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
[4]張國雄,譚金花.“開平碉樓與村落”的遺產屬性與不鬧護措施[J].文化遺產(創刊號),2007(11).
[5]劉勇,李春雨.曹禺研究述評[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3).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