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飲料是指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或人工配制的飲料,又稱清涼飲料或無醇飲料。有研究稱,經常喝人工配制的軟飲料可能會引起肥胖、牙齒損傷、腎臟受損等健康問題。然而,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嚴重,據美國網絡雜志“SLATE”報道,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經常飲用軟飲料將會顯著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
據研究項目負責人,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研究員瓦桑提·馬里克表示,通過對37716名美國男性及80647名美國女性進行的跟蹤調查發現,飲用過多汽水、功能型飲料、果汁飲料之類的軟飲料將會顯著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
調研數據顯示,若每天飲用2瓶及以上軟飲料,男性過早死亡的風險將會增加29%;而女性所面臨的風險將會增加36%。研究人員還指出,每天飲用2瓶軟飲料的女性所面臨的過早死亡風險,比那些一個月飲用不到1瓶的女性要高出63%;對男性而言,飲用過多軟飲料所面臨的風險要提高29%。由此可見,女性飲用軟飲料的危害比起男性更為嚴重,但科學家們尚未查明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
該研究還發現,飲用過多軟飲料還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及癌癥。不論男性或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因常喝軟飲料上升31%,死于癌癥的幾率也要高出18%。但研究人員表示,人們可以通過一些措施以降低這些風險,如進行體育鍛煉和注重膳食均衡。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研究者發現,久坐令人們的心臟病發病率顯著增高。研究稱,每天只要少坐1個小時,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低兩成以上。
研究團隊選取了5600多名63~97歲之間的女性參試者,她們在過去從未患過中風或心臟病。參試者連續7天、每天24小時佩戴測試運動量的設備,隨后研究人員追蹤監測她們的心血管健康狀況長達5年時間。分析結果顯示,日均坐姿時間超過11個小時的人,不僅糖尿病、高血壓等健康隱患較大,體重指數也普遍偏高。不過令人驚喜的是,每天少坐1小時,參試者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低26%;不僅如此,久坐期間短暫起立活動一下,可使該風險降低52%。
研究人員表示,久坐減少了流向心臟的靜脈和動脈血量,也會對血管內皮細胞(排列在血管內膜表面的一層細胞)的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鼓勵老年人減少久坐時間對提升公眾健康有很大好處。專家稱,參加任何類型的體育活動,哪怕只有1~2分鐘,也可以降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人們常以“有其母必有其女,有其父必有其子”描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英國知名整形外科醫生朱利安·德席爾瓦主持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女兒33歲以后越來越像母親,兒子則34歲以后越來越像父親。
德席爾瓦調查2000名男女,發現超過半數女性調查對象說,她們邁入30歲以后的頭幾年不再像年輕時那么叛逆,且33歲以后行為舉止越來越像母親,典型表現包括愛看同樣的電視節目、有同樣的喜好、有同樣的表達方式,母女會長得越來越像。
調查同時顯示,兒子34歲以后越來越像父親,表現為愛聽同樣的歌曲、政治傾向越來越接近、喜歡把空房間的燈關掉等,同樣,父子會長得越來越像。
研究人員認為,成為父母是性格改變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衰老導致的體征改變。英國《鏡報》3月18日援引德席爾瓦的話報道:“大家都會在生命中的某一刻變得像父母,這是值得慶祝的事。成為父母是主要契機,生活方式因素也較為重要……對男女兩性而言,步入中年以后,生理指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當人們長得開始像父母,行為方式也開始像父母。”
散步是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根據美國一項新研究,中年婦女每周散步兩次,心衰風險就會下降兩成。
該研究由美國布朗大學心臟病學專家組織開展。對8.9萬名50歲以上婦女長達1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散步能起到顯著的護心作用,其降低心衰風險的益處與體重和其他運動習慣無關。具體來說,每周散步1次的婦女,即使時間較短,心衰風險也能下降5%。隨著散步次數增多,患病概率會進一步降低——每周散步兩次,風險降20%;如果每天散步,心衰風險則可下降35%。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每次散步的時長超過40分鐘,婦女患心衰的風險還可再降25%;步速快慢也會帶來不同,健步走比普通散步心衰風險少38%。
當心臟停止向全身正常泵血時,就會發生心衰。病情嚴重的患者無法爬上樓梯臺階,覺得難以喘息,連睡覺時也會出現呼吸困難,1/3的心衰病人在患病一年內會死去,該病的存活率甚至低于一些癌癥。因此,心衰是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散步可降低心衰風險這一新發現對我們來說頗具意義。該研究作者索姆韋爾·萊斯拉說:“我們已知健身可防心衰,但有些人覺得散步不起什么作用。此次研究分析顯示,日常多散步就能減小患病的幾率?!?h3>人越老越隨和有科學依據
人們常說,“時間會磨平棱角與鋒芒”,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脾氣好像也變好了。美國《實驗心理學雜志·綜合》刊登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解釋了人越老越隨和的奧秘。
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麥克萊恩醫院研究員勞倫·R·拉特博士利用其創建的大數據情感敏感度數字測試系統,對近1萬名10~85歲的參試者進行了網絡平臺測試。參試者對多張照片展開評論,辨別“哪張臉更生氣”“哪張臉更快樂”或“哪張臉更可怕”。該測試系統可測量參試者對恐懼、憤怒和快樂等面部表情觀察力的細微差異,還能確定不同年齡組參試者對這些面部情緒敏感度的細微差異。結果發現,青春期早期到中期,參試者對憤怒的敏感度很高;隨著年齡增大,人們對恐懼和憤怒的面部暗示敏感度降低,而識別快樂面部表情的能力則保持不變。換言之,老年人的多種視覺感知能力都呈下降趨勢,但他們卻依然能很輕易地感受到快樂。
拉特博士表示,此次試驗有助心理學家深入了解人類在不同年齡段的情緒處理差異。青少年情緒更加敏感,遇事容易悲觀消極,而隨著年齡的增大,人們心態更平和,情緒更積極,遇事更會往好處想。
精力充沛的狀態離不開高質量、充足的睡眠。然而,有些人無論怎樣休息都會時刻感到疲憊,這就是慢性疲勞綜合征(CFS)的癥狀之一。據英國《衛報》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持續疲勞的狀態可能與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有關,尤其是人體在受到病毒感染的情況下。
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異常的免疫機制僅在慢性疲勞綜合征形成的早期發揮作用?!甭云诰C合征一旦確定,病人的免疫系統發揮的作用可能會發生改變。
為了研究免疫系統引起人體疲勞狀態的機制,研究人員在55名丙型肝炎患者身上進行測試。他們對患者使用α干擾素這種常用的丙型肝炎治療藥物,而α干擾素同時也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結果顯示,許多患者在治療期間會感到非常疲勞。其中有些人在治療結束后,即免疫系統不再需要運作時,仍感到持續疲勞。研究人員跟蹤觀察發現,這55人中有18人后來患上類似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疾病,治療結束6個月后,他們甚至比治療前感到更加疲勞。
但研究人員承認,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疲勞狀態和免疫系統之間的聯系。同時,相關研究也尚未發現如何通過免疫系統來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
一項研究發現,愛讀書的人比不愛讀書的人具有明顯的“生存優勢”。耶魯大學的公共健康專家進行了一項長期調查,在過去11年中,他們跟蹤記錄了3600名50歲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健康與閱讀習慣。研究表明,每天讀書的時間越長(哪怕只有半小時),壽命就越長。截至1/5的研究對象死亡時,愛讀書的人比不愛讀書的人平均壽命長近2歲。
研究人員指出,在長達數百頁的閱讀過程中,讀者一直追隨作者的思路、人物或情節,這種“深度閱讀”所付出的智力努力讓大腦一直保持活躍。此外,書籍還能增強“同情心、社會認知和情商”,這與延長壽命也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