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冬
肺結核病曾經被視為一種不治之癥,盡管現在臨床用藥可以有效治療,但有數據統計,目前肺結核病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2017年,全球范圍內估算有1000萬結核病新發病例,其中男性多于女性,而且90%為成年患者。我國的情況也不樂觀,資料表明,我國患者數量和耐多藥患者數量均位居全球第二位。這說明,人們對肺結核這種疾病的認識還不夠清晰,重視程度也不夠。那么,防治結核,我們應該了解些什么呢?
咳嗽、咳痰,吃了好久的感冒止咳藥都沒有好轉——你患的可能不是感冒,而是肺結核!
肺結核的常見癥狀是咳嗽、咳痰,伴有痰中帶血、低燒、夜間出汗、午后發熱、胸痛、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呼吸困難等癥狀。
如果這些癥狀持續2周以上,應高度懷疑得了肺結核,并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
現在的臨床診斷標準中,痰中找到結核菌是診斷肺結核的金標準,但有些患者并不咯痰,所以通常要先做胸部X線拍片或CT,出現異常陰影者,必須進行全面和系統檢查,確定病變性質。如有結核病中毒癥狀、PPD試驗強陽性、結核抗體陽性、血沉異常,結合胸片病變所在部位,可以初步診斷肺結核;一時難以診斷者,可進行兩周的短期觀察。通常,肺結核無明顯變化,而炎癥則變化大。
確診肺結核也不要過于緊張,一旦發現,立即給藥治療。結核病患者只要早診早治,一般堅持9~12個月的正規治療后,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患者用藥時需遵循4個原則:
(1)聯合用藥。無論初治還是復治,患者均要根據病情和抗結核藥的作用特點,將兩種以上的藥物聯合用于治療,才能增強和確保療效;
(2)劑量合適。藥量過小達不到治療目的,過大則不良反應較多;
(3)規律用藥。患者必須嚴格按照化療方案規定的用藥方法有規律地堅持治療,不可隨意更改方案或無故停藥,也不可隨意間斷用藥;
(4)一氣呵成。患者必須按照方案所定的療程堅持治滿,切忌中途停藥。一般一個療程6~9個月,全療程1年到1年半。
結核菌以飛沫傳播為主,因此,與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有密切接觸者、免疫力低下者和從未接觸過結核菌者,這3類人更應注意對結核病的預防。
與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有密切接觸者:與普通人相比,常與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的人有更高的感染率和發病率。包括共同居住的家人、同一辦公室的同事、同寢室的同學,也包括共同在封閉的空間(如飛機)中停留達一定時長(通常為8小時以上)者。
免疫力低下者:主要為患免疫缺陷性疾病的人群,如感染艾滋病毒者;各種危重癥患者,如心衰、肝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接受放療、化療的患者;長期服用皮質激素的患者;肺部患有嚴重病變的患者,如矽肺、塵肺患者;機體功能開始退化的老年人。
從未接觸過結核菌者:從未接觸過結核菌的人,或從未接種過卡介苗的人群,往往對結核菌也缺乏抵抗力,這類人群包括5歲以下的嬰幼兒、偏遠山區的少年兒童等。由于結核病不像天花和脊髓灰質炎,打了疫苗也無法保證不得病。因此,接種過疫苗的人群生活中也不能忽視結核病防治。
為預防肺結核的傳播,日常生活中,大家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家屬應叮囑肺結核患者不要隨地吐痰,因為患者的痰液中帶有結核桿菌,會隨著空氣到處飛揚,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后,極有可能會被感染。患者應把痰液吐在紙上,然后焚燒掉,這樣才能殺滅痰中的結核桿菌。
值得一提的是,有痰的肺結核患者必須將痰吐出來,如果自己咽回去,可能引起腸結核。
★最好讓患者單獨睡一間房,并保持房間通風。因為結核病主要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如果經常和結核患者共處一室,在沒有打過結核疫苗,且身體抵抗力低的情況下,很容易感染結核桿菌,染上肺結核或其他臟器的結核。所以,盡量不要經常和患者長時間共處一室。
★用餐時,肺結核患者使用的餐具最好和家人分開,把菜夾在結核患者單獨使用的盤子中。盡管肺結核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播,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防范其他傳播途徑。
經常接觸結核患者的人,要做結核菌素試驗。如果和結核患者接觸密切,并且結核菌素試驗陽性,需加強觀察隨訪。
由于肺結核病癥狀與感冒差不多,許多患者將其視為小感冒,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并成為傳染源。試驗表明,1個結核病患者可傳染10~15名健康人!
因此,肺結核治療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