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 劉義安
摘 要: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群體可以更便捷更全面的學習各類知識和技能,也逐漸改變著他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新時代,高校德育應系統構建內容解讀、動力整合、需要滿足、體驗發展等機制,引導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德育
自媒體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各種新媒介的出現而發生著重要變化,尤其是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與教育實踐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的研究,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客觀需要,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
一、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意義
(一)高校德育質量提升的源動力
自媒體時代,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技術受到廣泛應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大學生群體可以借助各類自媒體學習、交際、休閑等,高校教師群體也可以通過各類自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在具體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不良現象,例如,部分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的網絡文化和社會思潮的影響。大學生群體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微信平臺來滿足日常的合理需要,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已成為微信的重要受眾群體;大學生群體的人際交往方式逐漸由直接交往轉為微信聯絡。因而,自媒體時代,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德育質量提升的驅動力量。
(二)生活化德育實踐的核心點
隨著各種自媒體技術的普及,大學生使用微信等自媒體工具的頻繁,廣泛地運用到學習、生活、人際交往過程中。高校德育愈發趨向生活化,這就要求深入大學生實際,熟悉他們的思維方式、話語方式、認知特點等,使高校德育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因此,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自媒體時代發展規律,也是生活化德育實踐的核心內容。高校德育要充分發揮自媒體功能,將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融入生活。
(三)大學生理想信仰的試金石
大學階段對個體價值觀形成發展的至關重要,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堅定大學生理想信仰具有積極導向作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例如,在各類自媒體影響下,大學生受到了來自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各類實時聊天工具等各種影響,其中也不乏沖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因此,微信平臺的互動性、多元性、特定性、虛擬性等特點,對于研究大學生價值觀及其變化提供了重要素材。高校德育充分發揮著微信、微博等各類自媒體技術的便捷,引導營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文化和輿情,為堅定大學生理想信仰提供基石。
二、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原則
(一)隱性與顯性相結合
潤物無聲是教育實踐的理想結果。大學生作為國家和社會的人才儲備,要努力使自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爭做“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觀的行動標兵。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綜合隱性與顯性教育,使大學生既能在潛移默化的文化浸潤和貫穿日常的言傳身教中提升道德修養,又能在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中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換句話講,高校德育要充分發揮自媒體等網絡正能量,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于隱性和顯性教育中,實現兩者的內在耦合,強化大學生對道德的正確認知。因而,只有隱性培育與顯性培育有機結合,才能有效調動網絡正向力量,從而凝聚線上線下、隱性顯性力量共同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自教與他教相結合
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不僅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單位的合力推動,更需要個人的自我鼓勵、實踐積淀和價值實現。高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將加強師生間的相互影響,融入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提升教育的實效性。自我教育中,要增強大學生個體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拓寬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視野,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實意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作為青年成長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源泉。他人教育中,除了傳統式的課程育人等,還需加強服務育人和黨員先鋒力量,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在青年群體中的先鋒作用,通過在微信平臺上舉辦“黨員微講堂”、“黨員微言”等活動,樹先鋒,亮承諾,弘揚當代大學生優良品質,同時通過新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提升自媒體平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而,高校德育要充分發揮自媒體的正向價值,將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相結合,抓好內因和外因,共同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內化與外化相結合
內化于心是價值觀教育的基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在知行合一,強調認知和行為兩個層面的一致性。因而,內化與外化是個有機整體。內化方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是正確價值觀體系形成、道德認知水平提升的思維過程,通過講故事、樹榜樣、踐承諾等方式、深入淺出、情理交融,進一步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外化方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是認知形成到行動自覺的實踐過程,著力增強大學生自律教育。
三、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機制的構建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內化,不僅需要循序漸進、按規律進行,更需要建立科學的、有效的內化機制,使培育和內化過程富有時代性和實效性。因此,筆者認為,應構建內容解讀、動力整合、需要滿足和體驗發展等機制,通過整合各方面力量以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科學化。
(一)內容解讀機制
價值觀內容對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內化具有導向作用,通過引導使大學生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也就是說,要構建科學系統的內容解讀體系和機制。內容解讀機制,是指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與闡釋。如果缺乏科學的、系統的內容解讀機制,大學生在接受教育和價值觀內化時,難免會出現不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內涵的現象,那么也就更談不上價值觀內化。因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是動態過程,要適應自媒體時代的發展,內容解讀也要隨之而動態發展。建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內容解讀機制,要與自媒體時代發展相結合,使價值觀內化過程更加生活化與時代性。換句話講,在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內容解讀機制中,高校德育要融入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功能,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體現在實踐過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具體化,促進大學生將抽象理論內化為思維觀念,不斷提升道德認知。例如,在培育大學生“誠信”價值觀中,既要科學地解讀“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也要站在新時代高度歷史地把、辯證地把握“誠信”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文化精髓等。結合高校德育具體實踐,可以通過漫畫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禮義廉恥”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大學生,使大學生自覺內化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不僅做到知識體系上的系統性,同時也做到內容解讀的體系性。
(二)動力整合機制
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水平,離開不動力的加速,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社會實踐等合力。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不僅需要大學生個體對核心價值觀進行消化和整合的吸收和整合,同時也離不開各種外部動力的助推。如果大學生僅僅限于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就容易出現對價值觀內容理解不透徹、不深入的現象。因此,動力整合是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重要機制。自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要發揮網絡育人與實踐育人的融合優勢,整合線上微信公眾號與網絡公開課、線下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等資源動力,合力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使他們在大學學習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要注重挖掘“自媒體+”育人資源和優勢,創新網絡育人與實踐育人相結合,探索“自媒體+實踐”育人模式,使大學生正確參與網絡文化生活,為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提供動力保障。例如,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既需要加強思政課的時代性與有效性,使大學生自覺將“愛國”精神內化為個體價值觀;也需要整合各高校優勢教學資源并通過網絡公開課、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拓寬大學生對“愛國”精神的認知視野和思維廣度;更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將“愛國”精神融入其中,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青年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
(三)需要滿足機制
需要是影響個體價值觀形成的基本條件。大學生在學習成長中也有渴望自身全面而自由發展的需要,并希望將這種需要貫穿于學習生活中。新時代,大學生學習生活充分發揮著各類自媒體帶來的便捷,也時刻受著各類自媒體及所傳遞信息的影響。
站在大學生個體的角度看,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是滿足大學生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合理需要滿足過程中,才能更好地促進自身全面發展,使自己成為社會和國家需要的新時代奮斗者。站在高校德育的角度看,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必須辯證地看待“自媒體”與“自媒體時代”,充分認識到在這種時代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的合理需要,使大學生自覺認識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滿足個體成長需要是一致的,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結合。因而,高校德育要充分體現“以生為本”, 注重人文關懷,加強師生間交流與互動,弘揚優良師德師風,以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帶動大學生的價值觀內化,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同時在自律中又自然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例如,在弘揚“敬業”精神中,一方面,需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影響和帶動大學生將“敬業”精神扎根于心靈,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敬業和奮斗對美好生活需要滿足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要積極將“敬業”精神體現在日常的學習和拼搏中,在滿足學習發展的需要同時自覺弘揚“敬業”與“奮斗”價值觀。
(四)體驗發展機制
體驗是個體價值觀發展的關鍵步驟,是理解價值觀內涵的必要環節。自主學習要通過學習者自身的“體驗—反思—體驗”漸進獲得,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除了對價值觀內容的理解和整合外,更需要對價值觀內容形成理性的認識,而這種理想認識又依賴于對價值觀內容的體驗發展。也就是說,體驗發展是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關鍵一環,缺少了對核心價值觀的體驗,就無從談起對核心價值觀的弘揚。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大學生對“德”的認知和體驗,是高校德育的基礎內容。同時良好的校園文化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發揮著潛在的熏陶人、感染人、感化人的積極作用。因此,高校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要創造性地引導大學生體驗道德情感,如結合校園網絡文化特色,創造性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并通過在教學樓、學院樓、公寓樓、體育場等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氛圍。同時高校應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西方社會思潮,發揮學生黨員等優秀朋輩的示范力量,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感召力,鞏固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體驗。如在大學生“友善”價值觀教育中,一方面,可通過將教學樓的走廊作為“友善”價值觀宣傳陣地,講述“友善”的故事、人物和文化,使樓道走廊成為“友善”精神傳承的體驗窗口;另一方面,可通過在自媒體上設“友善”文化講座、人物訪談等,使大學生更直觀地、更便捷地認知“友善”,并將“友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 林曉峰,朱志明,劉磊.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影響因素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9):89-91.
[2] 宋欣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微信陪伴”策略研究——基于上海13所高校官方微信的調研[J].思想理論教育,2015(7):80-83.
[3] 陳偉宏,黃巖.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主導價值觀形成的挑戰及對策[J].新疆社會科學,2012(4):113-116.
[4] 韓文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3):68-71.
[5] 呂春燕. 高校“五位一體”網絡育人平臺的搭建及優化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17):43-45.
[6] 楊振聞.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難題與對策[J].青海社會科學,2015,(4):4-7.
[7] 靳瑞霞. “互聯網+ 教育”時代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22):18-21.
[8] 初冬青,孟揚,張明月.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及工作機制[J].中國成人教育,2018(06):73-75.
基金項目: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課題名稱: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機制研究,課題編號:Y201534448。
作者簡介:張虹(1979- ),女,漢族,浙江嵊州人,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講師,管理學碩士,從事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劉義安(1987- ),男,漢族,陜西白河人,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政治輔導員,講師,法學碩士,從事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