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
傳統顱內血腫治療方法
1.內科保守治療:主要適用于出血量較少的患者,以及身體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而無法耐受手術者。對大于40毫升的顱內出血患者,此方法的死亡率幾乎達l00%。
2.開顱手術治療:對于出血量較多、患者有明顯顱內高壓癥狀的患者,手術治療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手段。但開顱手術創傷大,費用高,而且對相關醫療設備及醫生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即使如此,此方法的死亡率仍高達40% ~ 60%。
3.神經內窺鏡技術:由于此技術的主要用途并不在于治療顱內血腫,因此對清除顱內血腫療效有限。
4.單純抽吸及簡易碎吸技術:這兩種方法存在血腫清除不徹底、不易控制、極易引起再出血等問題,目前已被大多數醫院棄用。
何謂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
顱內血腫微創清除技術是我國獨創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腦外科技術。該技術首先使用CT機對患者的血腫位置和大小進行確定,將患者最大出血面積和最靠近顱骨的CT層面作為穿刺點;使用利多卡因和魯米那進行局部麻醉,使用顱骨鉆將患者的顱骨穿透后將患者的硬腦膜切開,根據患者的血腫大小選擇長度適宜的YL-1型穿刺針刺入血腫中心,之后對血腫進行抽吸。抽吸血腫后將血腫液化劑注入血腫腔,并將置管夾閉,開放引流4-6小時,每天2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連續治療1-6天,直至患者的血腫清除率達到80%以上,然后將引流管拔除。
早期手術不但可以及時清除血腫,解決顱內高壓,而且可減輕血液分解物對腦組織的破壞。一般認為,出血后24小時內手術為佳,3天內手術為宜。
不久前,有關部門對全國24個省市中采用該技術治療腦出血的144家醫院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在接受該方法治療的4912例患者中,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有3986例,平均出血量為57.69毫升,而死亡率僅為12.83%,致殘率為22.5%,其中重殘率僅為6.75%。此外,由于該技術在保持顱壓平穩的同時連續清除血腫,因此突破了傳統療法的年齡限制。在抽樣調查的4912例患者中,年齡最大的為98歲,最小的為出生30天的嬰兒。由此可見,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適用于廣泛人群,且具有極高的療效,已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因天氣冷、長期高血壓,去年11月的一個下午,陶大爺突發胡言亂語、頻繁嘔吐、意識障礙,被送到我院急診科,初步診斷為急性腦卒中。醫院立即開通綠色通道。顱腦CT提示左側腦出血,出血量達70毫升。神經內科主任確診患者為急性腦出血。
腦出血是一種十分兇險的病癥,若救治不及時,很可能出現生命危險,保守治療死亡率高達90%。以上。開顱手術雖有一定療效,但創傷大,費用高,死亡率仍高達40%~60%。陶大爺出血量大,年事高,意識障礙,治療更有難度。
老人的病情得到院領導的高度重視。神經內科立即組織專家團隊,在科主任的帶領下迅速評估病情,決定為患者實施“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并征得家屬的同意。通過CT準確定位、細針軟管穿刺、抽吸血腫、血腫液化劑應用、持續引流5步驟,陶大爺顱內血腫被清除,手術十分成功。術后第一天陶大爺意識清楚,講話清晰,第二天可以吃東西,引流三天后血腫完全清除。半月后陶大爺生命體征平穩,各項指標恢復正常,能獨立活動,并順利出院。
腦出血俗稱腦溢血,是中老年高血壓病人常見的嚴重腦部并發癥之一,占全部腦中風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血管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患者往往由勞累、情緒激動、用力等因素誘發,故大多在活動中突然發病,且病情發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