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伴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代際更迭,移動通話、文本傳輸、圖片與視頻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大,賦予了傳播新的特性,使移動傳媒業發生了巨大變化。5G時代即將到來,超高清電視、AR/VR視頻、物聯網、智能設備等應用場景,將極大地提升移動傳播的能力,并帶來巨大的潛在市場。無疑,5G技術的發展將再一次引發傳媒變局。
【關鍵詞】5G 移動傳媒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從1G到5G,我國傳媒形式不斷推陳出新。20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有了模擬移動網絡,可隨身攜帶使用“大哥大”,把人們帶入了移動通訊的世界。2G時期移動網絡有了大規模文本傳輸功能,書信傳遞被轉換成電子版的形式,傳媒形式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2001年,短信在我國被推廣普及;2003年,手機QQ的出現滿足了好友的在線聊天需求;2004年,國內第一份手機報——《中國婦女報》(彩信版) 問世;2006年,飛信實現了“移動通信+互聯網+客戶端”的綜合性體驗。
由于溝通成本低廉,伴隨著手機使用群體的增長,短信的發送規模迅速擴張。根據中國移動公開的數據,2000年中國手機短信數量僅10億余條,到2012年達到了8973億條。2011年微信的出世迅速搶占了短信市場,短信輝煌不再。以拜年短信的規模為例,在數年持續猛增之后,其在2014年進入拐點,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42%。這主要是由于人們使用了價格更實惠、形式更多樣、互動性更強、體驗感更好的微信代替了短信。根據微信官方發布的數據,從2018年除夕到初六凌晨的六天時間內,微信發送總量達2297億條。支持發送語音、視頻、圖片、文字的微信,是3G時代的產物,到了4G時代,其功能變得更為強大,能夠集社交、資訊、娛樂、游戲、支付、理財以及生活服務等于一體。可見,微信被建設成為一個多功能的生態系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工具。
在移動網絡的快速成長和普及下,各種類型的創新型媒體形式不斷涌現。同時,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紛紛挺進移動領域,開發自己的APP。利用先進技術、推出創新玩法,是新媒體搶占市場的殺手锏。字節跳動的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它首創了“算法推薦新聞”,即將個性化推薦技術運用到新聞推薦上,通過算法分析用戶偏好、用戶信息等,由此提供用戶可能喜好的新聞。
同時,3G時代移動視頻起步發展,人們開始使用手機觀看視頻節目。當然,移動視頻加速發展是進入4G時代以后的事情,快手在2012年進入短視頻領域,但在2015年后才真正實現了市場用戶數量的飛速增長。2016年是網絡直播的元年,“網紅”的興起造就了一個新的行業。2017年,短視頻大爆發,抖音映客直播、西瓜視頻等短視頻網站的用戶數量、月活(MAU)、日活(DAU)等指標直線上升,短視頻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從1G到5G,我國移動應用程序數量不斷增加。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5月底,中國市場上檢測到的移動應用程序(APP)在架數量有415萬款。在眾多的APP中,數量排名第一的是游戲類,第二是生活服務類,第三是影音播放類,第四是電子商務類。移動網絡的提速、智能手機的普及與功能優化,使得APP數量瘋狂增長,推動了生活的智能化發展。由于網絡平臺的自然壟斷屬性,移動應用的各個領域雖然基本形成了寡頭格局,但競爭依然激烈。
從1G到5G,傳媒傳播主體逐漸多元化。互聯網的交互性質,形成了信息發布者和接受者之間的雙向互動和角色轉換。移動網絡環境下,傳播結構由傳統媒體的單向放射式傳播,轉變為依托網絡平臺的多向復雜結構型傳播。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使得網絡用戶成為重要的信息發布者。網民們既是信息內容的消費者,也是信息內容的制造者與發布者,是潛在的傳播主體,于是,一個新的詞匯——“產消者”產生。自媒體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產生的媒體形式,在移動網絡傳播中,其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網絡紅人、粉絲經濟等新型產業,就是傳播主體多元化的產物。
從1G到5G,傳媒內容生產方式逐漸多樣化。UGC、PGC是兩個新的詞匯,指的是不同的內容生產模式。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戶生成內容,它是利用大眾的興趣和熱情,讓其自發制作內容產品,從而將有趣、好玩的事情,隨時隨地利用手機編輯成文字、圖片、視頻分享在網上。UGC門檻低,制作成本低,參與者眾多,形式多樣,信息時效性強,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網站普遍采取這種生產模式。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專業生產內容,是以專業機構或團體為核心的內容生產方式。PGC的生產方式保證了專業性,內容產品制作精良。視頻網站的達人體育直播、名人明星說客直播等,一般都是采用PGC模式。隨著智能化水平的發展,智能新聞推薦、機器新聞寫作等出現在了新聞內容生產領域。
從1G到5G,我國傳媒產業鏈不斷延伸,由2G時期的兩級延伸到3G時期的多級。2G時代是從移動運營商直達用戶的時期,運營商直接為用戶提供彩信、手機報、壁紙、鈴聲等在線下載的增值服務。而到了3G時代,就變成由運營商、業務開發、業務提供、內容、內容管理再到用戶的多級格局的質變,而這個質變會隨著4G、5G網絡功能的強大而繼續延伸。同時,與移動技術發展相適應,手機迅速更新換代,由功能機變為智能機,并持續快速地變為功能更強大的智能機。手機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電話,而是集通訊、媒體、游戲、錢包以及各種生活服務于一體的必備工具。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為5G網絡定義了三大應用場景:一是增強移動帶寬(e MBB),二是超高可靠與超低延時通信(URLLC),三是大規模物聯網(m MTC)。5G時代即將到來,網絡建好后,如何充分發揮5G的優越性能、挖掘釋放5G的應用潛能等問題橫亙在我們眼前,需要我們預見可能的傳媒變局并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
超高清電視將實現換代升級。5G的發展增強了移動寬帶支持4K/8K超高清視頻(UHD)的大流量業務,并利用云端和AI算法在技術上實現了將現有高清內容轉換為超高清的發展,滿足了用戶對超高清內容產品的需求。5G滿足了用戶在移動互聯網上獲取超高清視頻的體驗,將沖擊電視媒體,給電視臺帶來競爭壓力,若不迎頭趕上,電視受眾將被分流。實際上,目前廣電部門已在積極推進超高清電視的升級。2017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規范和促進4K超高清電視發展的通知》,從政府的角度推動超高清電視的發展。2018年5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4K超高清技術規劃提出,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全臺4K超高清頻道技術系統。面對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廣電部門需要加快腳步。
AR/VR視頻將被廣泛應用。AR即移動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VR即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AR/VR處理海量信息需要系統具備很強的密集計算能力,保持AR/VR的清晰流暢需要大帶寬、大流量、低延遲,而5G無疑能夠滿足這些需要,由此成為催化AR/VR發育成長的土壤。AR/VR可以應用于影視、動漫、游戲、社交媒體等傳媒行業,也可以應用于教育、醫療、旅游、體育等其他行業,并為這些行業帶來巨大的改變。
萬物互聯、萬物皆媒將成為現實。5G時代將實現大規模的物聯網業務,物聯網是通過互聯網技術使物物相連。物聯網讓萬事萬物進入到互聯系統之中,將互聯網的互通性融入到物與物之間,從而實施全時傳遞。物聯網的實現需要具備兩個基本要素:一是傳輸快速而穩定的移動網絡系統,二是智能設備。與互聯網連接的智能設備處于網絡的各個節點,是網絡系統通訊的終端,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發布信息。可以想象,未來的網絡終端設備將形式多樣,既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也可以是物聯網連接的各種智能設備。
5G時代,內容生產將實現去中心化。網速的提高,視頻、圖片處理軟件的進步,使UGC的內容生產模式將更加盛行,自媒體將有更快的發展,內容呈現形式將不斷被創新。更多的內容將以UGC的制作方式直接產生于網絡邊緣,而不是現有的從中心產生分發至邊緣的生產模式。
5G時代,能夠更好地滿足個性化需求。利用5G移動網絡的切片技術,可以更好地滿足個性化需求,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將過去以小區為中心轉變成以用戶為中心。例如,針對超高清電視或VR視頻用戶,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分出等級,通過視頻業務專有切片網絡,實現優先級客戶享有優質內容的觀影體驗。
5G時代,輿論領袖將更具影響力。在當今信息爆炸的社會中,信息資源不再具有稀缺性特征,并且出現了信息過剩。在海量信息的環境中,眼球資源成為稀缺資源,輿論領袖擁有眾多的眼球資源,可以有效地將信息傳遞出去。信息量越大,傳播主體越是分化,觀點越是多元化,輿論領袖的影響力就越大。5G時期的信息傳播去中心化,導致觀點紛呈,輿論領袖的作用更加突出。
總之,5G具有垂直滲透行業的能力,可以通過超高清電視、AR/VR、智能終端、物聯網滲透進工業控制、農業管理、城市管理、無人駕駛等各個領域,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當前,5G對傳媒業的影響是直接而巨大的,傳媒變革勢在必行。政府部門和傳媒管理者只有了解5G網絡給傳媒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才能更好地迎接5G時代的到來。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1G時期的移動傳播條件:1987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開通并正式商用,這是移動通訊的開創時代,人們擁有了一種新的通訊方式。1G主要有兩個特點:首先,實現了移動通話功能。但由于各個國家的1G通信標準不一致,尚無法全球漫游,并且通訊質量差,信號不穩定,語音品質低。其次,移動通訊費用高昂。同時,手機網絡資費也價格不菲。
2G時期的移動傳播條件:20世紀90年代,數字調制方式取代了模擬調制方式,由此進入2G時代。嘉興于1993年開始運營的GSM網,是我國第一個正式的數字移動通信網。2G主要有兩個特點:首先,能夠數字語音傳輸,語音品質大幅度提升。其次,移動終端生產商呈現出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三足鼎立的格局。
3G時期的移動傳播條件: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發放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業務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3G的本質不是速度的提高,而是運營和體驗的革命。首先,其實現了移動寬帶,同時,大數據傳輸也更為普遍。其次,終端產品從功能機走進智能機。人們可以在手機上直接瀏覽網頁、收發郵件、進行視頻通話等。
4G時期的移動傳播條件:2013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頒發4G牌照,至此,中國進入了4G時代。4G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網絡能夠傳輸高質量的視頻圖像,大數據傳輸速度非常快,可以很好地支持多媒體以及各種增值服務。其次,能對各種各樣的復雜業務進行精準的服務,使創新型的媒體形式能夠快速有效地建立運營模式。再次,智能終端大發展,Android系統、IOS系統二分天下。最后,資費進一步下降,走向平民化。
5G時期的移動傳播條件:當前,中國是5G技術的積極推動者。“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5G發展,在2020年啟動5G商用。三大運營商展開了有關5G網絡的部署,與之相關的各領域也開始布局。
(資料來源:姚林青教授整理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