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偞婷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十分迅速,在城鄉融合趨勢下,社會基層治理涌現出了許多新的矛盾和難題,新的變化與挑戰正考驗著基層黨建的能力和水平。因而如何使基層黨建更生動、更親民、更高效,成為了基層黨建所要思考的重大問題。做好基層黨建,關鍵要做到本領高強、貼近群眾,要以完善的服務與新穎的形式,使基層黨建更具情感性、技術性和時代性,只有如此,才能使基層黨建在社會治理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勤學苦練,增強學習本領,努力提升服務水平。新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新的任務、要求與挑戰接踵而至,基層黨員干部能力與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基層黨建與基層服務的質量。在社會的急速變革之下,基層黨務政務更加繁雜,解決新的問題和新的矛盾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這意味著基層黨員干部必須要增強學習意識,養成長期為自我“充電”的良好習慣。加強理論學習、崇尚知識積累,發展生動活潑的基層黨建,必須要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熱潮。為避免遭遇“本領恐慌”,出現“能力短板”,基層黨員干部必須要通過學習夯實理論基礎,強化實踐能力,堅持依靠學習豐富自我、生動黨建實踐。
“干”字當頭,增強實干本領,形成基層黨組織的實干之風。“實干興邦”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思想,做好基層黨建,要求基層黨員干部要傳承實干精神,堅持“甩開膀子干”、鼓足干勁干。多年來,在基層黨員隊伍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實干典范,如生命最后一天仍堅守崗位的黨員蘭輝,立志改變村貌、促進農民增收的基層干部馬寶祥,埋頭苦干的“藍領工匠”張黎明,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發展農村教育的優秀干部段愛平,等等。這些扎根基層、注重實干的黨員干部是全體黨員的實干榜樣。他們的事跡充分表明,群眾生活好不好,關鍵在于黨員干不干。當前,為避免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和邊緣化,必須以實干為前提,加強基層黨建創新。要引導基層黨員干部事事在前、堅持做實事、解決實際問題。在基層服務中,既要“雷厲風行”,也要“久久為功”,從而在平凡的基層工作中將自己磨練成一名受人民愛戴的貼心人、實干家。
廉潔奉公,增強自律本領,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基層黨員干部服務在一線,是黨駐派到群眾中間的傾聽者與服務者,傳遞著黨的聲音,踐行著黨的宗旨,代表著黨的形象。大量事實表明,群眾對黨的形象定位往往來自于身邊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因此,基層黨建要想更生動,讓群眾更滿意,必須要掃清“污濁”,凈化“生態”,營造風清氣正的黨組織環境。要重點針對群眾最痛恨、最反感的作風不正、言行失范、瀆職失職等現象加以整治,基層黨員干部應嚴格遵循黨的章程紀律與國家法律法規辦事,持之以恒地將作風建設開展到底,使基層黨組織成為群眾信得過的組織,讓權力始終運行在陽光之下。
增強基層黨建的情感性,用真情實感換取群眾滿意。對任何一位黨員而言,群眾的利益都是第一位的,立誓成為黨員,就要以滿足群眾的利益、實現人民的幸福為畢生職責。黨員干部不忘初心,其根本上是不忘卻對群眾的情感,不忘卻對群眾的責任,不忘卻共產黨人的崇高使命。若讓基層黨建更生動,就要在踐行群眾路線上傾注真情實感,帶著對群眾的責任心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有“溫度”的黨組織,必須要有有“溫度”的黨員干部。全體黨員干部要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眺望共同的發展方向。要在點滴的工作中,由小見大,從解決群眾的小問題、滿足小愿望開始,扎扎實實為群眾解煩憂,使基層黨建充滿愛與溫情。
創建基層黨建服務品牌,為群眾送去貼心的便利。有的群眾在遭遇困難時出現“病急亂投醫”的現象,對求助基層黨組織缺少主動性,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職能了解不透徹。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層黨組織在服務內容方面向群眾解釋不清、不到位,導致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便民服務了解含糊。基層黨組織要發揮集體智慧,必須要在服務上下功夫,通過對基層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將便民服務帶到人民群眾的身邊,努力創建基層黨建服務品牌。為此,黨員干部要加強一線鍛煉,積累社會化服務工作經驗,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在變通中恪守原則,在遵規守紀中干出效率。
發展基層志愿服務,讓干群交流更生動。我國的志愿者隊伍中擁有大批的基層黨員,他們一邊做好崗位工作,一邊坐實志愿行動,成為了志愿者和優秀黨員的代表。當前,要想讓基層黨建活起來,必須要加大力度建設黨員志愿者隊伍,平衡黨員志愿者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與專業結構,使基層黨員志愿者能夠在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開展工作、發揮作用。需將黨員志愿者服務做具體、做細致,黨員干部要堅持走片區、爬樓棟、敲家門,為群眾提供“到家”的服務。使黨員志愿者在傳播文化、解讀政策、助老扶弱方面積極作為,不斷彰顯出基層黨組織的實干價值,向群眾傳遞來自黨的愛與關懷,建立基層黨組織與人民群眾的情感依存。
強化互聯網思維,推進基層黨建信息化發展。智慧建黨要發揮技術優勢,而用好新技術、駕馭新載體,關鍵在于基層黨員干部要具備一定的信息化能力。因此,一是要著力提升基層黨員干部的技術能力,增強基層黨員干部駕馭新技術與新應用的操作能力,使基層黨員干部迅速熟悉新系統的各項操作,提高信息化辦事效率。二是要加強基層黨員干部的文化敏感性,增強黨員干部的網絡信息鑒別能力和訴求回應能力。對群眾通過政務微博、微信等渠道提出的意見、建議和請求,需高效反饋,及時處理。基層黨員干部要善于運用互動新媒體與群眾保持交流、增進情感,保持“隨時在線”,將網上群眾路線踐行好、發展好。
優化網絡平臺,創建虛擬“流動家園”。基層黨組織是黨員干部團結友愛的大家庭,“互聯網+基層黨建”不僅要便利群眾,開闊黨建服務的新空間,同時也要在黨員干部教育管理方面發揮出重要的優勢。在基層黨建工作中,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互聯網+基層黨建”的模式創新,大力發展“掌上黨建”“指尖黨建”,使黨建調研、人員管理、學習教育、黨員幫扶、政策宣傳及黨情推送等工作內容不斷向網絡平臺轉移,開辟網絡黨建的新天地。
樹立共享共治理念,提高基層治理效率。發展“互聯網+黨建”,關鍵要打通壁壘,實現區域聯合,加強多部門資源信息的時時共享,形成互聯互動、共駐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基層治理局面。各個基層黨組織,要加強跨區域合作,在保障民生、服務群眾、維護秩序、扶貧助困等方面發揮出合力,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要使基層黨組織的網絡服務實現全覆蓋,貫穿基層治理的全過程、全環節,不斷推進資源下沉與多向流動,使黨建網絡服務做到基層、做到農村,打通基層黨建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在新型的政務實踐中摸索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基層服務工作創新機制,真正做好“互聯網+基層黨建”的大文章。
總之,基層黨組織是群眾的“主心骨”,要想讓基層黨建更生動,關鍵在于要使基層黨組織有“溫度”、有情懷。在新時代中加強基層黨建創新,要以增強黨員干部的各項本領為先,重點提高黨員干部的學習本領、實干本領與自律本領。進一步發展“互聯網+基層黨建”新模式,使基層黨建能夠搭乘網絡時代的高速列車,更好地服務群眾,提升基層黨建的效率,讓基層黨建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在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實現創新發展。
(作者為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劉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研究》,《學習論壇》,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