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斐
摘 ?要 ?彈幕這一全新的互動形式一經出現便迅速俘獲大量粉絲,如今,邊看視頻邊發(fā)彈幕已經成為年輕人娛樂交流的新趨勢。文章從語言本體及語言使用兩方面調查分析了彈幕語言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彈幕語言規(guī)范管理的原則,并從管理者、執(zhí)行者、使用者三個角度提出了規(guī)范彈幕語言的舉措和建議。
關鍵詞 ?彈幕語言;特征;規(guī)范建議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6-0035-03
隨著我國互聯(lián)網的興起與發(fā)展,一種新的視頻體驗方式——彈幕視頻網站異軍突起,目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彈幕視頻網站是嗶哩嗶哩(bilibili),也稱B站,B站的特色在于將彈幕這一全新的互動形式引入到視頻當中,讓用戶實現跨越時空的交流。據搜狐財經報道:“目前B站活躍用戶超過1.5億,每天視頻播放量超過1億,原創(chuàng)投稿總數超過1 000萬。75%的用戶年齡在24歲以下。”①可見,彈幕的使用群體龐大,且以青少年為主。
在長期的使用中,彈幕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的語言使用,因此,彈幕語言問題值得我們關注。以“彈幕語言”為主題在知網進行檢索,截至2018年底可檢索到152篇相關文章,總的來看,多是從文化學、傳播學等角度進行的研究,對彈幕語言本身的研究還不夠系統(tǒng)和豐富,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1 ?彈幕語言的特征
彈幕語言是指彈幕場域上方浮動的互動評論,它是在描述和評論過程中綜合運用漢字、數字、顏文字、諧音以及網絡流行語等各種符號形成的言語集合,是以青少年為主要使用者的小眾話語系統(tǒng)[1]。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1 ?語言本體方面的特征
語音方面表現為廣泛運用諧音、合音、分音等用法。諧音用法在彈幕語言中表現為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符號替代原有的語言符號,這種替代跨越不同符號之間的限制,有多種類型:有漢字與漢字之間的,如“這么可愛的藍孩紙!”中的“藍孩紙”(“男孩子”的諧音);有漢字與數字之間的,如“妖妖靈嗎?我要報警了!”中的“妖妖靈”(“110”的諧音);還有字母與漢字之間的,如“yooooooo”中的“yo”(“喲”的諧音)。合音是將兩個獨立的音節(jié)合并為一個音節(jié)進行拼讀,如“表”(“不要”的合音)。分音是將一個音節(jié)的聲母韻母拆分為兩個獨立音節(jié),如“吃藕”(本音為“丑”)。
詞匯方面表現為存在大量縮略詞(語)、舊詞新義以及生造詞等現象。
縮略詞(語)的類型有兩種:一是對漢語的縮略,如“注孤生”(“注定孤獨一生”的縮寫);二是對外語的縮略,如“BGM”(“Back ground music”的縮寫,意為背景音樂)。
舊詞新義的情況,如將“靈魂歌手”賦予新的含義“指唱歌難聽到一定級別的人”。
生造詞的情況,如通過形譯方式創(chuàng)造的新詞“跪添”(跪下來舔,表示十分崇拜)。
語法方面表現為存在大量的詞類混用和語序變異現象,如“好評雪靈”中“好評”本是一個名詞,這里作為動詞使用了,表示“給雪靈好評”;“我撤先”中應是“我先撤”,受方言語法的影響,出現了語序變異的情況。此外,受時間、空間因素的限制,彈幕語言中詞類混用、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指代不明、語序變異等現象比比皆是。如“日常傳說”,“日常”表達的是常見的意思,“傳說”是不常見的意思,二者是相對的兩個概念,在彈幕語言中卻出現在一起,這種搭配令人不知所云。
1.2 ?語言使用方面的特征
1.2.1 ?語言使用的口語化
彈幕多數是網友對視頻的評論或感受,在網友發(fā)出后即時地顯示在屏幕上,以達到與其他人互動交流的目的,類似于人們的日常對話,只是看不到對方,通過文字等符號表達而已。因此,彈幕語句通常比較簡短,據初步調查,90%的彈幕語句不超過15個字符,且以主動句、省略句、感嘆句為主,有時甚至是一個詞、一個符號或一串數字,具有明顯的口語化特征。
1.2.2 ?語言使用的夸張化
網友對趣味性的追求,決定了彈幕語言幽默、夸張、前衛(wèi)的風格。彈幕語言中,過分夸大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或程度的修辭手法比比皆是,如,表達驚嘆的方式有“天哪我要原地爆炸”“帥炸”“爆炸般的節(jié)奏”“請收下我的膝蓋”“給跪了”等,這些都與平常慣用的表達不同,用極其夸張的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
1.2.3 ?語言使用的多樣化
彈幕語言使用呈多樣化特征,漢字、字母、數字、符號、表情、新造字等,只要能用來表情達意、能夠增強表達效果的符號,都有可以被彈幕語言吸收進來。不只語言符號多種多樣,彈幕語言使用的表達方式也各式各樣,數字諧音、字母諧音、方言諧音等修辭手段的使用也使語義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表達“厲害”的意思,在彈幕中,可以用“66666”“碉堡了”“猴賽雷”“牛B”“牛×”等表示。
1.2.4 ?語言使用的個性化
彈幕的使用者以24歲以下青年人為主,他們思想活躍,愛玩愛創(chuàng)造,總能源源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詞語。如,當看到感人的作品時,表示“嚶嚶嚶嚶,真神作!已哭瞎!”;受到驚嚇時需要“吃包辣條壓壓驚”。同時,彈幕網站的管理者為了彰顯其獨特性,也會根據彈幕文化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詞語,以讓網站風格更鮮明,如“UP主”就是B站自創(chuàng)的詞。
1.2.5 ?語言使用的暴力化
互聯(lián)網自由開放的特點,大大減少了用戶因行為失范而受罰發(fā)的機率,這使部分彈幕用戶在表達時毫無禁忌,沒有底線,以致出現惡意吐槽的情況。加之用戶愈演愈烈的調侃諷刺等娛樂心理,促使彈幕語言中產生了大量具有低俗、暴力傾向的詞匯、語句,具有較強的攻擊性,有時甚至會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對罵行為,如“×××全家爆炸”“R了狗了”“藥店碧蓮”“MDZZ”等。
2 ?彈幕語言存在的問題
2.1 ?打破了語言使用規(guī)范
語言符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這種規(guī)范或基于學理,或基于大眾的約定俗成。從學理角度看,彈幕語言中語音混同、語法混同、文字混同的現象隨處可見,對現有的語言法規(guī)則、語用條例多有突破。從約定俗成角度看,部分用戶為了求新求異、彰顯個性,故意惡搞,創(chuàng)造出一些奇怪的詞語,如“喪病”(“喪心病狂”的縮寫)等,令常人難以理解。這類隨意改寫成語、生造詞語的現象不僅沒有提高溝通效率,反而影響了正常的理解交流,削弱了語言的工具性作用。
2.2 ?違背了言語交際原則
人際交流的順暢進行需要交際雙方的有效配合。針對言語交際情況,格萊斯[2]提出了合作原則,利奇[3]又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禮貌原則,這兩項原則被認為是交際中的重要原則。
合作原則,具體包括量的準則、質的準則、關系準則、方式準則。
禮貌原則,具體包括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譽準則、謙遜準則、一致準則、同情準則。
而彈幕語言中,有些與視頻內容毫無關系,屬于毫無意義的刷屏語言,不滿足量的準則;語言呈現碎片化特征,各評論之間關聯(lián)性不大,不滿足關系準則;成分殘缺、指代不明的情況也屢屢發(fā)生,也不符合方式準則;大量粗俗、暴力等不文明的語言,對禮貌原則也多有違背。
2.3 ?影響了大眾傳播范圍
“規(guī)范是大眾傳播的必然要求,大眾傳媒要完成任務,實現傳播,必然要求語言規(guī)范。語言越規(guī)范,傳播越廣泛。”[4]
與傳統(tǒng)媒體的多重審讀制不同,網絡上語言使用限制較少,網友在追求語言新穎、多樣的同時,也會造成語言表達的隨意化,例如:字形方面,存在大量繁字體、錯別字,如“無法無天”(“無”應為“無”)、“淬不及防”(“淬”應為“猝”);語音方面,肆意諧音問題突出,如“糖高宗”(諧音“唐高宗”);詞匯方面,隨意縮略、舊詞新義、生造詞語,如“見封滾”(“看見封面就滾了進來”的縮寫);標點符號方面,不帶標點或濫用標點,如“真矢~克洛~”等。
以上這些都不符合語言文字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規(guī)范,這就決定了彈幕語言只能在小眾范圍內傳播。
3 ?彈幕語言的規(guī)范建議
語言是鮮活的,它應該在碰撞和兼收并蓄中求得發(fā)展,各種新用法的涌現是語言具有創(chuàng)造力、生命力的象征,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語言的生動性、娛樂性和趣味性,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活力。許嘉璐[5]提出“現代化需要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生活和豐富多彩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所以對彈幕語言不宜過度干預。但彈幕語言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和諧的內容,用得過多過濫,會破壞語言系統(tǒng)自身的調節(jié)和凈化能力,影響青少年對語言文字規(guī)范用法的認識和掌握,進而影響漢語的健康發(fā)展,所以對彈幕語言也不應放任自流。
因此,在規(guī)范時應把握好“剛柔并濟,積極引導,分類規(guī)范,逐步推行”的原則,從管理者、執(zhí)行者、使用者三方面著手,共同構建一個有活力、有底線、和諧健康的彈幕語言使用環(huán)境。
3.1 ?管理者
就管理者而言,應嚴格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倡導構建和諧健康的語言生態(tài)。
姚喜雙[6]在談到新媒體背景下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時,強調應根據地區(qū)、人群、媒體、節(jié)目以及時間段的不同而區(qū)別對待,既要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又不能一刀切。據此,我們認為彈幕語言可以分層次、分等級、分類別地進行規(guī)范。
在分層處理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從法律層面禁止網絡上傳播涉及色情、暴力的語言;及時出臺新的規(guī)范標準,針對新出現的語言問題進行規(guī)范,利用媒體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大眾對語言規(guī)范的認識,呼吁網友自覺抵制惡搞、隨意改寫、牽強附會的詞或句子。
在分等級處理時,可優(yōu)先處理過于暴力、負面的語言;對一定程度上打破現有語言規(guī)范標準的語言,可持觀望態(tài)度,給予其一定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由時代和使用者對其進行披沙揀金的工作;肯定并吸收有利于交際、符合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用法。
在分類處理時,在彈幕語言主要涉及的文字、語音、詞匯、語法、標點符號等方面,文字是排在第一位的,應首先杜絕文字失范問題。
3.2 ?執(zhí)行者
就執(zhí)行者而言,應切實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網站應承擔起相應的義務,加強對自身的管理,進一步完善彈幕語言使用的審查和監(jiān)管流程。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對國家語言文字法律法規(guī)的梳理和研究,明確使用權限和底線。
二是加強對彈幕語言的研究,并及時收錄權威媒體發(fā)布的禁用詞表,建立敏感詞語料庫,自動屏蔽色情、低俗、暴力以及明確被禁用的語言。
三是加強對彈幕語言的監(jiān)管,設置專職監(jiān)管員,一旦發(fā)現違法或不文明用詞用語,立即刪除。
四是加強對會員的管理,實行會員實名認證制度,使他們有所忌憚,守住底線;簽署會員須知,告知會員彈幕使用的基本禮儀;設立會員舉報機制,鼓勵會員之間互相監(jiān)督;同時,設不文明用語者黑名單,按上榜頻次和程度限制其使用權限;等等。
通過一系列措施,努力為廣大用戶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空間,做好把關人的角色。
3.3 ?使用者
就使用者而言,應自覺規(guī)范自身的網絡行為,共同維護億萬民眾的精神家園。
網絡是一個公共開放的空間,為每個人提供了平等表達自己的機會和平臺,用戶在享受這種便利的同時,應注意權力與義務的統(tǒng)一,不應將其變?yōu)楹翢o原則的娛樂場,更不應將其變?yōu)楸磉_不滿的宣泄場。目前,開通彈幕服務的網站越來越多,彈幕的使用群體日益龐大,彈幕語言使用問題也愈加凸顯,用戶應加強自律,自覺摒棄不當用語和不當言論,積極維護彈幕的使用環(huán)境,使彈幕語言在一定范圍內更好地發(fā)揮其積極作用,為大家?guī)砀鄻啡ぁ?/p>
注釋
①來自《B站尊重用戶需求與體驗 位列十大新鮮App之首》,搜狐財經,2017-12-12,http://www.sohu.com/a/209956270_746884。
參考文獻
[1]劉昌華.社會和符號的互動:彈幕語言場域的反思和治理[J].東南學術,2018(6).
[2]Grice,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Morgan(eds.),1975:41-58.
[3]Leech, G.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1983.
[4]姚喜雙.加強媒體語言研究: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05(3):43-45.
[5]許嘉璐.媒體與語言:來自專家與明星的聲音(序)[C]//媒體與語言:來自專家與明星的聲音.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6]姚喜雙.新媒體背景下的廣播電視語言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2(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