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GPS定位技術為變形監測提供一種新的手段,由于GPS具有自動化程度高、速度快、同時測定點等監測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精密工程,通常GPS技術應用采用定期復測與長期連續監測模式,用戶設備只需要接收衛星信號,就可以獲取精準的定位信息和導航數據。本文以下主要通過GPS定位技術的探討,提出了在變形監測中的應用參考。
關鍵詞:GPS技術;變形監測;定位系統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9.138
0 前言
GPS定位技術是導航技術、衛星定位與現代通信技術的融合,作為新一代空間定位系統,GPS可削弱系統誤差的影響,提高監測的精準度和監測效率。當前GPS定位技術在變形監測中迅速得到了推廣,是一種極為有效的變形監測方法。但由于應用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誤差源的影響,導致GPS定位技術難以達到三維監測。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消除和減弱系統誤差,進一步提高GPS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1 GPS定位技術在變形監測中應用特點及途徑
1.1 GPS定位技術系統組成部分
GBS全球定位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精準的速度、時間、三維坐標等精準信息,具有實時性、全球性、連續性等監測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大型工程監測。GPS定位技術主要由空間技術、控制系統、用戶部分組成。GPS空間技術由多顆衛星組成,衛星均勻分布于55°的軌道,運行周期約為12恒星時,為地球表面、任一地點,提供實時和全球性導航定位;控制系統是由全球地面跟蹤站組成的監控系統,提供GPS衛星播發的星歷,控制衛星的軌道運行,向衛星傳輸信息資料以及衛星設備運轉等工作;用戶部分主要包括數據接收機、數據處理軟件等設備,主要負責接收、轉換、測量衛星傳輸的GPS信號,完成導航和定位。
1.2 GPS定位技術在變形監測中的應用途徑
GPS定位技術在變形檢測中應用,相對常規電子測量儀器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實時、連續和高精度的自動監測極大提高了測量精度和效率。GPS定位技術在變形監測應用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橋梁健康監測方面,GPS定位技術進行橋梁變形監測,可以避免傳統測量技術在通視、高差、距離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提高監測效率的同時,減少外業工作量;大壩安全監測方面,GPS定位技術主要包括裂縫、位移、擾度等方面的檢測,當大壩在水負載重壓下產生變形后,會產生潰壩的危險,需要利用GPS定位技術長期進行高精度變形監測;滑坡監測方面,GPS自動化程度高,可以達到mm級的精度,并自行對數據進行采集;高層建筑監測方面,建筑物體監測環境復雜、幾何尺寸較大,對監測精度要求較高,相對于傳統測量可以實現實時性與連續性的高精度定位測量,可獲取不大于10mm的高程精度測量,精確監測高層建筑物的動態特征;總之,GPS技術可以在更多領域進行高精度、實時性、連續性、高可靠性的變形監測。
1.3 GPS定位技術在變形監測中的應用特點
GPS定位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空間定位技術,在變形監測中具有以下優勢特點:測站之間無需通視,GPS技術監測只要在保證良好的信號接收基礎上,即可靈活選擇監測,提高監測精度;全天候檢測,GPS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環繞地球運行,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展開GPS定位測量;自動化程度高,GPS接收可以自動接收數據,跟蹤衛星信號,結合計算機技術可以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實現采集、分析、處理、傳輸長期連續的自動化變形檢測;高精度三維定位,GPS技術在變形檢測中能同時精確測定大地高和平面位置,一次性獲取高精度的三維坐標;抗干擾性能好、隱蔽性強,用戶設備只需要單一接收GPS衛星信號即可獲取定位信息和導航數據。
2 GPS定位技術變形監測中誤差來源及注意事項
2.1 GPS定位技術變形監測中誤差來源
GPS定位技術在變形檢測中,受地球潮汐、軌道、鐘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高精度監測中存在一定的誤差影響,主要誤差來源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衛星軌道偏差,指衛星真實軌道與衛星星歷真實軌道間的差異,是影響定位精度的關鍵因素,可采用全球GPS跟蹤網獲取精度為2CM的精密衛星軌道;第二衛星信號的傳播誤差,GPS信號受電離層折射和對流層折射影響,經過距地面高度在50-1000千米之間的大氣層時,大量自由電子和正離子會造成信號路徑彎曲,對流層是高度40千米下的大氣底層,GPS信號受大氣溫度和壓力的影響也會導致信號路徑偏差;第三接收設備誤差,衛星軌道的衛星質點坐標與測站中心不一致對定位精準度產生影響,在實際變形監測過程中,可通過觀測值求差調整相位中心變化對定向的影響。
2.2 GPS定位技術變形監測應用注意事項
GPS定位技術在變形監測過程中,各項精密工程對水平精度的要求非常高,由于GPS技術會受到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和條件制約,對測設產生影響。因此,為了保證GPS的三維測量,消除和減弱GPS定位技術誤差,用戶需要在變形測量中充分考慮地球潮汐、負荷潮及相對論效應,建立系統誤差模型,對觀測量進行修正,同時引入相應未知參數,求解并處理未知參數數據,并對衛星和觀測站實施同步觀測值求差。主要方法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修正電離層模型調整觀測時段,應用雙頻觀測、同步觀測值求差減弱電離層產生的誤差影響;第二修正對流層折射模型應用同步觀測量求差,在數據處理中求得對流層影響附加待估參數;第三觀察站要選取合理位置,在變形監測中應用同一類型天線,通過觀察觀測值的求差,消除和減弱相位中心偏移的影響。
3 結語
綜上所述,GPS定位技術的應用,可以使變形監測更為靈活、自由、精準,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空間定位技術,在利用GPS技術進行定位時測站之間無需通視,不僅減輕了勞動強度,還提高了觀測的精度,由于GPS自動化程度高,實際應用過程中減少了外業工作強度,尤其對于泥石流和防洪防汛等地質災害監測,抗干擾性能好、保密性強極大的提高了監測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鵬博,胡志剛,周仁宇.基于觀測值域的多路徑消除方法及其在GNSS實時變形監測中的應用[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8,38(08)
:840-845.
[2]魏潔,胡向德,陳海龍,et al.基于GPS靜態定位法監測數據分析與塌陷特征認識[J].中國煤炭地質,2018,30(03):53-58.
[3]BDS/GPS單歷元阻尼LAMBDA算法及其在邊坡變形監測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7(08).
作者簡介:馬凱(1982-),男,遼寧阜新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變形監測,主要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