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芳
關鍵詞:后進生 ?教學管理 ?措施
筆者從教多年,在班級教學管理中,每個班級都會有少數的所謂“后進生”。這些學生在學業上往往不合格,在遵守校紀校規上有違規的行為,教育工作中最難最苦的“差事”就是后進生的轉變工作。當前,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單獨招生入學人數占了高職院校學生一定的比例,這些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使得高等職業院校生源質量有所下降,后進生數量也相對增加。后進生的管理成為當前各個職業院校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比較棘手的一項工作。
如何做好后進生的教學管理工作、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提升教學效果,已成為各個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治校的關鍵之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后進生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思想素質較好,文化素質落后;另一種就是思想素質相對落后、品行不夠端正,文化素質也差。后進生的成因是復雜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家庭因素的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在滿足孩子物質需求方面總是盡心盡力,但是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卻力不從心,沒有培養出孩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也沒有鍛煉出孩子遇到困難勇于挑戰的精神。有的家長以自己陳舊落后的觀念去要求孩子,對處于成長期的孩子,不是給予他們急需的幫助和鼓勵,而是一味地抱怨,甚至責罵孩子;有些家長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對自己的不良行為寬容諒解,卻一味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如自己一邊玩手機打游戲,卻又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難免性格偏執,遇到困難就回避,學習上沒有目標,沒有動力,且缺乏自信。
2.班集體環境影響
后進生通常拖班集體的后腿,課程考試成績一般總在后面,他們自成一個狹小圈子,班上學生對他們沒有太多的關注。班干部在輔助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時,更多的只是對后進生的考勤進行考核,較少主動地去督促后進生改掉缺點,去和他們結成學習上互幫的同學關系。同時后進生在校規校紀方面表現多為自由散漫,總會受到教師的批評、家長的抱怨,這時,他們往往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認為在學生面前沒了面子,認為家長的嘮叨、教師的批評傷了自尊,所以內心產生不滿情緒,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體中。
3. 社會環境影響
面對社會大環境,后進生往往缺乏正確的是非判斷能力,不懂得遵守公共道德。沉迷于網絡游戲中,醉心于通過打斗、暴力手段成為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所謂的“英雄”。相對于主流價值觀,他們的是非觀出現了扭曲;相對于同齡人,他們在心理素質和人格品質方面的不足尤為突出。有些后進生為了追求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甚至不惜做出反社會行為來,給學校教育帶來了負面效應。
1. 后進生行為表現
(1)在學習上沒有目標,對學好學壞漠不關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后進生不明白為什么學習,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不如打游戲那么痛快、自由;不明白任何事情要得到好結果必須有堅持和付出,學習不是件輕松的事,要努力才能收獲成功。
(2)意志比較薄弱,遇到困難容易放棄。當學習上遇到難題時,后進生往往不會想辦法去解決,容易打退堂鼓,而且不能堅持,相同的錯誤容易屢次犯。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后進生文化基礎差,有時有心想學習,但困難重重。一是怯于和同學交流,無法形成學習伙伴的關系,得不到同學的幫助;二是不愿向教師請教。
(3)缺乏自信。后進生在面對一些事情時,一開始容易抱著否定的態度,覺得自己做不好、辦不到。或者有時也有所付出,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沒有得到別人的肯定和支持,就容易灰心,情緒出現起伏。
2. 全方位評價后進生
作為學校或教師,如何正確評價后進生呢?筆者認為首先要樹立教書育人的觀點,培養一個品行端正、有文化的學生是對社會、對家庭的一份責任。要相信學生是可塑的。俗話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師,這句話不僅說明了學生是可培養與教育的,也說明了教師承擔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付出。例如有的后進生在文化成績方面確實比較差,這是相對于成績好的學生而言,而往往這樣一些學生中,有的或是在體育運動方面有一定的天賦,有的或是在班級活動中有一定的組織能力。筆者曾經任教班級有一個學生,成績落后,但做事情積極,也善于與同學交流,所以被推選為班上的學習委員。面對這種情況,一是私下個別談心:既然是學習委員,是否能在學習上領先別人,做一個較好的示范?二是與學生在學習上保持溝通、交流,學生在學習上有疑問可隨時向教師提出,教師耐心指導、答疑;三是針對該學生樂于做事情,讓其負責并承擔與課程相關的實踐操作任務,在此過程中,及時交流,并給予肯定。通過這些細致的工作,學生的學習成績趕了上來,在班上領先,也成了教師的得力助手。
教師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后進生,有的學生一時沒有進步,表現比較落后。但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后進生。有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較差,而且還有遲到、曠課等違規現象,這些學生課堂上總是喜歡坐在教室的后面,離教師最遠。這時教師首先要特別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時時提醒,鼓勵他們提出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并耐心指導。當這些學生在學習上能跟上教學內容時,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教會他們學習方法,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基礎,盡最大可能去學習新知識。當學生有進步時,對其進行充分肯定。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收獲一定的新知識,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愿意堅持下去,最終能得到提升。此時學生會有成功的喜悅,也會有了自信。
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總會有一些不足,一般來說,當人們意識到時,有的是可以改善與糾正的。后進生相對來說缺點可能更多一些,表現出來的狀況也多一些。這時教師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找到后進生的優點和長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獨特之處;同時也要針對其身上的缺點,找出原因,和學生一起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逐步改正。例如:上課遲到是后進生常表現出的一種違紀行為。當學生遲到時,教師不應不分青紅皂白地說:你怎么又遲到了?應當問清遲到的原因。如果是學生個人原因,就要求今后不許再遲到,告訴學生遲到不僅影響自己也會影響班集體;而如果后進生能有一次做到了,就及時在班上對全班學生的表現,特別是后進生的進步予以表揚。
辯證唯物主義提出:“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后進生不良心理品質的形成,發端于復雜的內因和外因,只有截斷源頭、疏通渠道、啟動內因、對癥下藥,方可取得成效,所以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1. 找準后進生的心理癥結,對癥下藥
人的個性和品行都是后天形成的,后進生造成的原因涉及社會、學校和家庭多個方面。后進生身上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性和不足,常表現為:一是蘊含的上進心與薄弱意志的矛盾;二是爭強好勝與缺乏自信的矛盾;三是自尊心強與得不到尊重的矛盾。首先應幫助他們正確處理上述矛盾,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教育工作。
2. 客觀評價后進生
教師應把后進生當成普通人,不要另眼相看,對他們身上的優點給予及時的肯定與表揚,對缺點和不足應當不斷地引導改正,用一顆真摯的心與他們交流,關注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能施以援手,一起解決困難。只有當學生把教師當做值得信賴的人,才會在教師面前不隱瞞自己的想法和真實情緒,這時學生才會知道教師對他們的鼓勵和批評都是為了他們好。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才會積極修正自己的不足,更樂于聽取他人的意見,通過不斷地改進也會有所進步。只要有少許進步,后進生的自信心就會增強,就能明白許多事情并沒有想象那么難,只要努力去嘗試,努力過,付出了就會有回報,后進生的自卑心理也會逐漸減弱。所以說在教育過程中關鍵是要尊重后進生,對后進生的一視同仁是轉化后進生的關鍵。
3. 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需要耐心和信心
后進生的進步,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一個迂回曲折的過程。有的學生遇到困難,由于基礎差,容易再度失敗或得低分,這時教師應該防止對他們產生急躁退縮情緒,要做好后續持續的教育與鼓勵工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雪融化尚需時日,后進生的成長向上更需要時間的磨礪。教師只有用真摯的關懷,持不放棄、不拋棄的態度才能逐漸消融后進生心中的“冰山”,鼓勵他們樹立前進的目標,培養他們不斷的進取心和自信心,所以轉化后進生的基礎是需要耐心和信心。
總之,轉化后進生是一項行動的示范、思想的交流、心靈的感化,需要細致入微的工作。只要思想上一視同仁,感情上保持溝通,態度上平易近人,教育者深入教學,循循誘導,多管齊下。
參考文獻:
[1]朱銀術.優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J].新課程,2017(4).
[2]山瑞英.后進生教學管理與轉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9).
[3]徐資林.如何實現后進生的轉化[J].郴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6).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