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澤 雍芹
關(guān)鍵詞:中職 ?語文教學 ?書法滲透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書法是一門不太重要的課程。大多數(shù)中職學校都不會開設(shè)這門課,只有少數(shù)文科類的專業(yè)才會有書法課。書法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不能被中職學生學習和傳承,難道不是一件讓人痛心的事嗎?技能固然重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不能丟下。
雖然書法不是中職學校的必修課,但語文卻是很多專業(yè)的常設(shè)課或必修課,作為語文老師,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平臺,在語文課中適當?shù)貪B入書法教學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國五千年璀璨文明和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形成、發(fā)展與漢文字的產(chǎn)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guān)系。中國書法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zhì)、學識和修養(yǎng)。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有必要將先秦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書法知識給學生作一個介紹,讓學生對中國書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書法的興趣和愛好。
首先,必須明確中國書法史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一是先秦時期的殷商甲骨文、西周大盂鼎銘文、西周毛公鼎銘文、西周散氏盤和東周石鼓文;二是秦代書法中的嶧山碑、泰山刻石、云夢睡虎秦簡;三是漢代書法中的馬王堆帛書、西狹頌、張遷碑、鮮于璜碑、禮器碑和曹全碑;四是魏晉書法中王羲之的書法是重點,樂毅論、黃庭經(jīng)、蘭亭序、圣教序、十七帖等都是必講內(nèi)容;五是初唐書法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中后期的張旭、顏真卿、柳公權(quán)、懷素、孫過庭等都是唐代重量級的大書法家,必須讓學生了解。楷書、行書、草書發(fā)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后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要講解的主要作品有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的《陰符經(jīng)》《雁塔圣教序》,張旭的《古詩四帖》,顏真卿的《勤禮碑》《祭侄文稿》,柳公權(quán)的《玄秘塔碑》,懷素的《自敘詩帖》,孫過庭的《書譜》等;六是宋代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四大家之外,宋徽宗亦堪稱道。蔡襄的尺牘,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羅池廟碑》和《赤壁賦》,黃庭堅的《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和李白憶舊游詩卷,米芾的《蜀素帖》《多景樓詩》《虹縣詩》等都有必要對學生講解;七是元代的趙孟頫和鮮于樞,趙孟頫的代表作主要有《仇鍔墓碑銘》《膽巴碑》《洛神賦》《妙嚴寺記》等。鮮于樞的代表作有唐詩草書卷、臨神仙起居帖;八是明代的徐渭、董其昌、宋克。清代是書法發(fā)展史上的又一個中興期,上與大唐時代遙相呼應。王鐸、傅山、八大山人、揚州八怪、趙之謙、吳昌碩、伊秉綬、康有為等都是值得稱道的書法大家。
其次,要解決如何開展書法史的教學問題。書法史的教學如果利用網(wǎng)絡媒體就會變得非常生動。關(guān)于各種書體和歷朝歷代的書法名家在網(wǎng)上全部可以查到,各種高清圖片和視頻能讓學生非常直觀地了解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教師在上課前最好先做成課件,避免上課時在網(wǎng)上查找而浪費時間。現(xiàn)在各種字帖和書法大家的作品都容易買到,上課時讓學生看看實物書法字帖和書法作品,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書法的熱情和興趣。中國書法史上有很多生動的故事,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選擇一些講一講,可以使課堂變得更生動。
硬筆書法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滲透,教學生寫好漢字是中職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在硬筆書法教學中,首先要從矯正姿勢開始,在筆者教過的學生中有60%以上的人寫字時的姿勢不正確。很多學生由于把筆拿得太低或大拇指伸出去太長,導致不能看到筆尖的準確位置,便自然而然地把頭偏左低下去,或者把書寫本向左歪斜,長此以往,錯誤的書寫姿勢就產(chǎn)生了,而且短時間很難糾正。因此,正確的握筆和正確坐姿不僅是硬筆書法教學的第一課,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長期去提醒和糾正學生的過程。
其次是選好帖,一本好字帖很重要,現(xiàn)在市面上的字帖太多太雜、良莠不齊。像荊霄鵬、司馬彥等人的字帖都很好。現(xiàn)在市面上有很多凹槽字模字帖和半透明紙字帖,這在書法中叫“描紅”,很多學生寫這種字帖,表面上看寫得不錯,但很難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這種練習效果非常差,特別是年齡小的學生,依賴性太強,一旦離開這種字帖就寫不好字了,所以筆者不主張用這類字帖,而是應該臨帖。
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應該從楷書學起,先寫好楷書是基礎(chǔ),沒有這個基本功就直接寫行書不太容易上手。其實中職生最終都應該寫好行楷或行書,因為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實用性相對差一些。而行楷和行書寫速度快且容易辨認,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運用更廣泛,因此筆者主張中職以上的學生都應該寫行楷或行書。
再次是如何臨帖,先從規(guī)范的點劃和偏旁部首學起。現(xiàn)在一個班級中字寫得好的學生簡直是鳳毛麟角,把字寫得讓老師常常無法辨認的學生卻比比皆是。所以從一點一劃的規(guī)范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在基本筆畫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總結(jié)學生寫字過程中帶有共性的錯誤,從錯誤中學寫字,從錯誤中去教學,效果會更好一些。比如橫畫,很多人都寫成水平線,這是一個共性錯誤,正確的寫法是向右上方傾斜;很多人把所有的豎都寫成垂直的,但沒注意到很多短豎必須向左傾斜,他們錯誤地理解了“橫平豎直”。很多人寫字沒有筆鋒,原因是他們不會起筆和收筆,所以在基本點劃教學中“起筆”“行筆”和“收筆”的規(guī)范寫法和技法教學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在練好基本筆畫的基礎(chǔ)上才可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當學生完成點劃和偏旁部首的訓練后,就必須訓練間架結(jié)構(gòu),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構(gòu)字特點和基本規(guī)律,如小字勿大、大字勿小、上展下收、上收下展、左收右放、左放右收、上正下斜、上斜下正、左斜右正、左正右斜等一些帶規(guī)律性構(gòu)字知識,讓學生理解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開始可以用米字格(或其他形式的格子)定位訓練,讓學生臨寫盡可能接近原帖,有一定成效后再用無米字的方格訓練,接下來再用無方格的橫、豎條格進行訓練,最后講授硬筆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的基本知識,并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作品創(chuàng)作,參加各級各類硬筆書法比賽或展覽,以此來激勵和帶動學生學習書法的熱情和積極性。
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寫好硬筆字,這是人們?nèi)粘W習和工作的需要,但在實際教學和練習中卻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寫好的。毛筆書法更是如此,所以,作為老師不要企圖把每位學生都培養(yǎng)成書法愛好者或書法優(yōu)秀人才,這是不現(xiàn)實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少數(shù)書法愛好者,這是中職學校語文教師可以做到的。
人的悟性和模仿能力是有很大差別的,在書法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愛好書法、悟性高、模仿能力強、有定力的學生,這類學生是有可能學好書法的。
當教師挖掘出這些有潛質(zhì)的學生后,就應該著手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是應該認真分析和科學規(guī)劃的。在教學中不可能大量占用的有限的語文課時間,只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來練習,所以成立課外書法興趣班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教學是關(guān)鍵。書法興趣班的重點不是硬筆書法,而是毛筆書法,毛筆書法對學習環(huán)境和工具要求和硬筆書法完全不同,必要的桌椅、毛氈和筆墨紙硯等工具必須齊備。毛筆書法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不是所有的語文老師都能教書法的,作為中職學校,一定要注重書法教師的培養(yǎng),書法興趣班也不一定由語文教師來教,而是讓有一定書法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老師來任教。初學者可從篆書、隸書和楷書入門,任選其一。嶧山碑、泰山刻石、袁安碑等是篆書學習的很好法帖;曹全碑、張遷碑、禮器碑、乙瑛碑等是隸書學習的很好法帖;顏真卿的《勤禮碑》、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的《陰符經(jīng)》《雁塔圣教序》、趙孟頫的《膽巴碑》和《妙嚴寺碑》等都是楷書學習的很好法帖。可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性格愛好來選擇不同的字帖進行臨摹學習。
當一部分學生有了一定的功力,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來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向。有的教師要求五體兼修,有的教師則要求長期只臨一帖,各有道理,無所謂對錯。但筆者的觀點是因人施教,向不同的方向發(fā)展,書法不應該是千人一面。湖北省前幾年曾舉辦過幾屆全省中小學書法大賽,毛筆作品中,80%的都是寫的顏真卿的《勤禮碑》,現(xiàn)在起步學書法的大多都教《勤禮碑》,第一屆參賽筆者帶領(lǐng)的學生只得了三等獎,筆者已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后面幾屆筆者讓學生盡可能不寫《勤禮碑》了,有寫褚遂良《陰符經(jīng)》的,有寫王羲之《圣教序》的,有寫張遷碑、禮器碑的等,甚至還有寫草書的,這樣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學生就多了,總之,每個人要有適合自己的主攻方向。
臨帖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臨帖并交作業(yè),每周固定時間加以指導,指導有一定基礎(chǔ)和功底的學生參加一些書法展覽,帶領(lǐng)學生觀看一些書法展覽并現(xiàn)場講解。
臨帖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枯燥的過程,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功底時,可適當讓他們進行小創(chuàng)作,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持久的耐力,同時也可以極大程度地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總之,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用好語文課這塊陣地,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中國書法,讓大多數(shù)學生寫好中國字,讓少數(shù)學生愛上中國書法,堅持不懈地學習中國書法,成為弘揚書法藝術(shù)的傳承人。
(作者單位: 湖北三峽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