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勝 劉鵬 王延河
摘 要:卷包車間以管理創新和流程再造為兩條主戰線,規范生產管理,優化工作流程,著力解決生產過程中設備保養不到位、維修質量不佳、設備改造效率不高的三個主要難題。通過研究設備保養對設備有效作業率的影響,對設備保養人員安排、保養內容、保養效果檢驗和考核,提出明確規定進一步完善車間設備保養體系。通過研究設備維修對設備有效作業率的影響,對維修流程進行重新梳理優化,提出了科學合理的維修策略決斷流程,完善了車間維修標準化作業的管理方式,改善了設備保養、維修質量,提高了牌號轉換效率和轉換后設備適應能力;優化和規范了工作流程,縮短甚至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工序引起的設備待運行時間,提高了設備有效作業時間。
關鍵詞:煙草設備;設備保養;維修策略;有效作業率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0.027
設備有效作業率是影響產品數量、質量和經濟成本等指標的關鍵因素,因此將設備有效作業率維持在一個較高穩定水平,是車間設備管理的重心。設備有效作業率即一定時間內設備的實際產量與實際生產時間內的額定產能的比值,它能夠直接反應設備的運行效率和產量,側面反應產品質量、原輔材料消耗、生產能源消耗和設備健康狀況。因此,通過研究如何提高設備有效作業率,實行管理創新和流程再造,可以集中攻克生產過程和管理過程中的弱點、難點,促進精益管理[1]。
1 實施背景
當前,卷煙加工企業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眼球和購買欲望,不斷優化管理流程,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推出各自的新產品、新規格。但在生產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因設備保養不到位、維修質量不佳、生產牌號轉換等造成的設備運行效率下降、產品質量不佳、物耗超標等問題。在改造過程中普遍存在管理混亂、責任不清、分工不明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設備改造過程,影響設備效率提升[2]。
2 內涵及主要做法
本研究主要通過制度建設,將已有的做法規范化,將行之有效的經驗條理化,將下一步要開展施行的方案科學化,以管理創新和流程再造為兩條主戰線,規范生產管理,優化工作流程,著力解決生產過程中設備保養不到位、維修質量不佳、設備改造效率不高的三個主要難題[3]。
2.1 設備保養方式的改善及保養模型的構建
產品質量是衡量車間設備控制精度的直接體現,設備控制精度保證的基礎就是設備的保養。設備保養質量是影響設備有效作業率的直接因素,而保養標準的建立和保養制度的完善是提高設備保養質量的直接保障。根據卷包車間目前生產運行的實際狀況,通過動作分析和時間研究,優化設備保養標準,創新設備保養方式,通過開創設備“備開精保”模式,建立了“多維”保養體系。并經過實際的探索和實驗,最終形成了以操作工的日常保養、周保養、月末深度保養、操作維修相結合的設備輪保和維修主導的“備開精保”模型。
卷包車間“備開精保”方案是在卷包車間設備保養模型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的設備保養制度,目的是爭取在有限的條件和時間內對車間內每月備開設備進行精準維修和深度保養,將設備恢復到較高的精度,為下一時期的生產任務做好準備。
“備開精保”方案是根據上一時段設備實際有效作業率,結合本時段生產排產計劃,經車間管理人員與維修主管共同商討制定。“備開精保”實施過程中,實施人員須根據工作任務單所列工作內容對設備進行拆解、維修、保養,實施現場要嚴格遵守維修現場管理規范。“備開精保”結束后須嚴格根據設備交驗標準進行驗收。
2.2 維修管理方案的制定
目前,卷包車間擁有從80年代的中速卷接、包裝機組到國內較為先進的高速設備共計11臺套,引進的新設備正處于初始故障期,而老舊設備又處于頻發故障期。因此,維修質量和維修效率是設備保持高效運轉的關鍵保障[4]。
車間維修工作的具體難點在于:①設備類型多、復雜系數高,專業技術性強,對檢維修人員技能要求高。②由于車間采取24小時三班倒組織生產,部分輔助設備中途不得停機,而卷包設備要做到快速排除故障,對人員素質均有較高要求。
在維修過程中,人員各司其職,工具擺放有序,爐排片、夾板等備件存放合理和便于取用,做到人盡其能,物盡其用。在維修結束之后,整理現場物資,總結本次維修的相關工作,做好記錄。
2.3 模塊化管理在設備轉型改造中的應用
以模塊化管理方法、流程梳理法、SOP標準作業法為主要研究手段,通過在實踐中對設備轉型改造流程不斷總結和提煉,最終形成一份科學合理的前期準備和設備改造流程方案,力求規范設備改造流程,實現設備改造過程中人、物等資源的最優配置。模塊化管理就是對目標進行分解,將目標實施過程中的相近或平行的步驟進行整合,分為不同的模塊,再將不同的模塊進行分級管理細化,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提高勞動效率。
設備規格轉換時因涉及改造部位的尺寸調整精度要求高,不同的人員技術水平、熟練程度不同,所使用的是時間也就不同。推行部位專人負責制,可提高調整人員對改造部位設備結構和工藝標準的熟練程度,從而提高整個改造的效率。
3 總結分析
通過創新管理和流程再造,完善了設備保養、維修、牌號轉換管理制度,提高了維修及操作人員技術能力,改善了設備保養、維修質量,提高了牌號轉換效率和轉換后設備適應能力;優化和規范了工作流程,縮短甚至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工序引起的設備待運行時間,提高了設備有效作業時間。
參考文獻:
[1]D.Daniel Sheu,Jun Yuan Kuo.A model for preventive maintenance operations and forecasting[J]2006,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04):441-451.
[2]Bulent Dal,Phil Tugwell,Richard Greatbanks.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as a measure of operational improvement-A practical analysis[J].200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2).
[3]華镕.制造智能中的兩個重要指標——整體設備效能和關鍵性能指標[J].自動化博覽,2013(02).
[4]何林燕.云制造環境下柔性作業車間調度算法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7.
作者簡介:孔勝(1992-),男,山東滕州人,碩士,研究方向:云計算與大數據處理,主要從事卷煙入庫數據統計分析和自動化設備數字化操作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