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琳 龔靚
[摘要]要發展并壯大農業產業,農產品應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農業營銷新模式,助推農產品品質升級,開啟農業振興的“時代鑰匙”,仍需從“互聯網+”的角度去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山東省農產品;營銷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0130
科技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已為互聯網技術與各種產業的跨界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互聯網+”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都為新時代“三農”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1山東省農產品營銷模式的發展現狀
山東省地處暖溫帶,氣候溫和,資源豐富,農作環境條件得天獨厚,是我國農產品的核心產地。區域位置上,山東省毗鄰海域,交通方便,近可貫通國內,遠可暢銷國外,加之山東省又是我國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對農產品銷售產生極大的推動效應。從2001年至今,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值已連續十七年蟬聯全國第一,眾多優質農產品遠銷海外,已與國際市場深度融合,深受國外消費者喜愛。在2018年11月1日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山東省充分利用農博會國際平臺,提高品牌外向度和知名度,賣姜翁紅糖姜茶、泰山女兒綠茶以及黃河口大米等11個農產品獲本屆交易會金獎榮譽,成為名副其實的“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
山東省雖是農產品供需大省,但農產品與互聯網的關聯度較低,大部分農戶仍實行自產自銷。如今,傳統營銷模式的中間流通環節復雜等眾多不足之處,使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利益無法實現最大化,甚至出現農產品滯銷。因此,探索農產品的營銷新模式迫在眉睫。
2“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農產品的營銷優勢與劣勢
21網絡營銷優勢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542億元,比上年增長434%,占全國總額129%,同比提升04%。同年,與山東省達成農產品友好貿易合作伙伴且交易額超一億美元的國家有四十四個。[1]可看出,電子商務已成為促成國內外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實現精準扶貧的主要動力。
在激烈的競爭過程中,傳統營銷模式優勢非常不明顯,相對網絡營銷模式更加僵化,亟待用數字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而網絡營銷方式更加靈活多變,農產品信息的互聯網化有助于供求市場的對接,生產者可根據用戶需求,開發出用戶喜歡的個性化產品。不受時空限制,將農產品的信息以更快的方式、更低的成本傳遞給外界。與此同時,農業電商還將降低農產品營銷成本,促使買賣雙方信息對稱,提升銷售服務水平,增加農民收益,推進農業現代化。
22網絡營銷劣勢
第一,網絡銷售起步晚。當前,山東省農產品企業大部分集中在鄉鎮地區,企業創建者大多是農民,對網絡和網絡銷售方式的認識不夠充分,沒有完整的銷售模式理念。加之,很多企業為規避可能存在的多種風險,依舊堅持傳統的營銷模式,將銷售重點放在線下,使他們在網絡銷售初期,銷量并不理想,并鑒于這一不樂觀的銷售現象,停止網絡銷售,這也成為網絡營銷計劃在初期就被否定的直接原因。
第二,基礎建設存局限。從當前農產品網站設計來看,它們主要介紹農產品的品類和相關的企業狀態,而且,農產品企業的動態網站建設數量較少,動態更新速度也相對較慢,消費者不能及時獲取他們所需要的農產品信息。因此,企業很難利用網站建立自己的專屬客戶群體,也無法利用網站來擴大自己的營銷市場。[2]
第三,電商人才尚緊缺。山東農特產銷售種類豐富,如煙臺大櫻桃、威海無花果、德州金絲小棗、肥城佛桃、濰坊蘿卜、章丘大蔥等,但部分線上店鋪被清退現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很多農民缺乏必要的線上營銷知識,無法獨立進行電商運營所致的店鋪經營不當。
第四,網絡支付有隱患。對消費者而言,當前我國關于網絡支付的賠償問題還沒有相對完善的法律制度,他們會擔心私人信息被泄露,造成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導致消費者降低線上購買的欲望,甚至直接放棄線上采購。
第五,物流系統不健全。當受某種天氣或其他自然因素影響后,農產品極易出現腐爛變質現象,消費者無法第一時間收到新鮮的農產品,還需后續復雜的售后處理。但目前來看,物流公司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十分發達,具備完善物流運輸能力的物流公司還相對較少,這成為制約農產品網絡銷售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探索山東省農產品新營銷模式時不我待,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山東省農業發展必將跨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3改善山東省網絡營銷模式的相關措施
第一,轉變營銷觀念。如今,政府擔當著更大責任,不僅要對農戶和企業闡明網絡營銷的優勢,還需適當地給予農戶和企業相關的惠農政策和資金扶持,盡可能實行寬松的管理政策。農產品企業在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更新發展理念的同時,也要保證自身農產品的質量,對農產
品加大監管力度,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最優方案,從而助力農產品企業長久發展。
第二,完善網絡設施。山東省農產品的生產大部分來自偏遠鄉村,很多地區受網絡限制,無法有效宣傳農產品信息。農產品企業可以依靠新興的互聯網技術,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宣傳,將線下銷售模式逐步轉到線上,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因此,應探索面向實體市場的電商平臺,融合多種貿易形式的優勢,不斷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
第三,培養電商人才。政府方面,可加強對高校的扶持力度,設立專項的教育資金,向山東省當地相關高校實行適當的政策傾斜,如撥款成立實驗室、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吸收高素質電商人才來校任教。學校方面,要注重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保持密切交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方面,可開展電商知識培訓,通過培訓向不具備自學條件的農戶傳達電商運營的真諦,幫助農民快速走上致富道路。
第四,保障支付安全。農產品企業要想讓消費者無憂購物,必須重視自身網絡環境的建設,對于網絡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修整并改進。同時,山東省政府應完善并出臺網絡營銷的相關法律,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和監管政策,打消買賣雙方顧慮;頒布配套的電子簽名法,加大網絡金融立法及執法力度。對于任何網絡詐騙行為嚴懲不貸,營造和諧健康的網絡金融空間。[3]
第五,健全物流系統。由于農產品的保質期短和在運輸過程中極易損壞的特殊性,農產品的運輸需要特定的運送、儲存和配送方案,所以,合理物流體系的建立十分重要。首先,山東省的農產品目前處于小規模生產狀態,地域分散,因此政府可建立專門的運輸線路并積極向農村地區擴展。其次,農產品的新鮮度是客戶的基本要求,對于一些難以良好儲存的偏遠地區而言,需采取一定的保鮮保質措施,以保證農產品的口感與營養。最后,農產品企業可發展自營物流,自行管理有更大的自主權和管理權,大大提高配送效率。
4結論
目前,電子商務在農業領域的發展剛剛起步,由于農產品與其他行業產品相比,有明顯的特殊性,所以發展相對緩慢。無論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場的旺盛需求,還是企業的發展目標,都是山東省農產品互聯網營銷的強有力支撐。在這個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互聯網新時代,新機遇和新挑戰必將創造新輝煌,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營銷模式,培養優秀的網絡營銷人才,方能使山東省的農業經濟水平蒸蒸日上,早日奏響鄉村振興的最強音。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8-01-31].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801/t20180131_70188.htm.
[2]王曉麗.“互聯網+”背景下的中國農產品網絡營銷相關問題研究[J]. 科技視界,2016(10):38.
[3]王翔宇.山東省農產品網絡營銷對策研究[J].投資理財,2015(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