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鋒 黃朝棟
【摘 要】環境與資源是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兩個條件,如何更好地利用環境與資源來維護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黨中央在2013年提出自然資源離任審計概念,其目的是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序推進,防止出現破壞生態、濫用國家資源的現象。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著重介紹湖州市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試點工作的情況,分析其在試點過程中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對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評價指標的選取與建立作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評價體系
一、引言
在社會經濟和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資源浪費和和環境的破壞問題也在加劇。加之一些領導干部將經濟指標的快速增長當作主要工作目標,在生態的保護方面做的不到位容易出現紕漏。因此引發了一連串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問題。面對嚴峻形勢挑戰,為引導領導干部加強管理國家資源的責任意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行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健康平穩方向過渡,平衡環保與謀求發展的矛盾,實現長久、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自然資源離任審計概念
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全稱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它是各級審計機關開展的,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為審計對象,鑒證、評價被審人任期內是否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受托經濟責任的活動。
三、湖州市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案例分析
1.湖州市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現狀分析
湖州市通過一系列的探索,構建了一整套定性、定量的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雖然各地區的情況各有差別,如有的地區臨近海邊,除了森林、土地等常見的自然資源資產外,還具有海洋類的自然資源資產;湖州市的評價指標體系雖不能為其做出明確的規定,也不具備完全的復制性,但其定性、定量的標準對于其他縣市或其他省份仍具有可供推廣之處。并且湖州市將其運用到領導干部的工作考核與評價當中,使得干部離任不僅要把經濟賬算清楚,還要對生態賬負責任,這對節約資源、完善問責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湖州市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的問題
(1)缺乏相關理論指導
湖州在試點審計的伊始缺乏理論上的指導,導致試點工作難以展快速推進。目前,對于自然資產離任審計的理論研究,研究成果頗多、研究領域較為廣泛,但大都缺乏深度,理論體系尚不完善,對于關鍵性的審計要素的研究,如審計目標、審計主體等方面才剛剛起步,各專家學者缺乏統一的認識,對于自然資源資產如何確定、計量以及核算也缺少統一的標準,同時,也沒有公認的評價指標體系。
(2)審計所需數據及信息難以獲得
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評價指標的建立,需要大量全面準確的相關數據和信息。然而目前審計機關所獲得的各項數據和各類信息,大多是零散的、滯后的或有偏差的。首先在審計過程中,湖州市便面臨了森林面積過大,出現占用林地的情況卻難以證實的難題。其次湖州市自然資源離任審計需要的是將三年前后的數據拿來作對比,相關信息及數據在更新方面具有滯后性,因此,對于林木的存量和數據變動難以把握。這就對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各項考核評價指標的選取和建立造成了一定阻礙。
(3)審計工作缺乏監督
由于自然資源離任審計提出時間較短,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都不足,相關制度政策、法律法規都不完善,因此,對于各級領導干部及相關部門的審計和監督也有很大缺陷。目前,湖州市主要以各級審計機關展開試點工作,政府內部部門對各部門的審計難免會不敢徹查或審計力度不夠,對審計結果的公信力造成影響。
四、構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的建議
(1)加強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理論研究
為了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在實踐工作中能順利實施,必須加強對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理論的研究,厘清基本概念。我們可以借鑒湖州市的經驗,一是要加強各方合作。二是要加強對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實用性理論的研究,主要針對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評價指標的可操作性進行研究,在實踐中發現理論有哪些問題、有哪些局限,彌補理論上的缺陷。
(2)拓展審計人力資源
無論是充實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亦或是完成相關審計實踐工作,都離不開專業審計人員的參與。因此,針對我國目前專業人才數量缺失、質量較差的現狀,第一,大力培養人才。政府可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加大鼓勵措施,高等院校也應進行課程改革,為社會積累輸出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專業人才。第二,調整現有審計隊伍。抽調各部門優秀人員組成專業素養較高的審計小組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第三,詢問專家意見。向有關專業人士征詢建議,與其一同進行審計工作,可以得到專業人士的幫助,以便完善評價指標的選取和構建。
(3)完善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
首先,要建立明確的自然資源資產確認和計量的標準。各地可根據當地自然資源資產的類別、數量以及散布在何地等幾方面情況,建立出一套針對如何確認自然資源資產的計量和估值的標準。其次,建立健全的自然資源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做好相關數據的采集,確保數據的完整和真實。同時,運用互聯網建立資源信息管理系統,整合數據網絡,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中心。
(4)面向社會聽取意見
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要算的不僅是一筆經濟賬,更重要的要在生態賬上下功夫,這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公眾的參與和意見對于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修正有著重大作用。因此,為提高公眾參與度,政府部門應當及時公布相關信息,加強對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的宣傳,將其普及到社會中去,提高全民的重視程度。可以通過媒體發聲,吸引公眾的目光。
五、結論
開展對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理論和實務的研究對于穩定生態環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布局和加強官員發展與保護同等重要的責任意識具有重要價值。盡管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出現時間較短,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都處于研究的初創階段,在實際的運用中面臨著諸多問題,但自然資源離任審計作為反映時代和社會需要的一門學科,尤其是對生態的穩定、對官員監管資源的責任意識的加強具有很大的推動力,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具有廣闊的前景和光明的未來。因此,對于自然資源離任審計進行積極探索,能有助于加快對其評價指標的實踐應用。
【參考文獻】
[1]蔡春,畢銘悅.關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理論思考[J].審計研究,2014,(5):3-9.
[2]王卓華.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初探[J].中國農業會計,2015,(8):30-31.
[3]商思爭、易愛軍、駱陽.資源環境審計若干基本概念辨析[J].財會月刊,2016,(1):P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