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梅
【摘 要】2018年1月3日,國務院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是我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發展,促使經濟實現高端發展。本文以新舊動能轉換為背景,通過分析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現行中小企業的主要財稅政策,分析現行中小企業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中小企業;財稅政策
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中小企業現行財稅政策存在諸多問題。財稅改革作為其重要內容,政府財稅部門應立足經濟形勢,制定和調整適應當前發展的財稅政策,支持中小企業良性發展、做大做強,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
一、山東省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統計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山東省中小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擴大,就業人數、營業收入等重要指標不斷增長,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是人才難留。中小企業一般規模較小,穩定性差、且家族式企業居多。管理上存在諸多缺陷,制度不規范,不重視人才培養,既不像大型企業那樣吸引人才,又難以留住優秀人才。
二是融資困難。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風險大。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程序復雜,手續繁多。貸款成本高,尤其是隱形成本,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三是產業結構待優化。山東省中小企業主要是產品初加工型、服務低層次型、資源開發等產業類型。這種產業結構會嚴重制約山東省經濟的發展,應當大力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四是自主創新能力差。山東省中小企業產業層次較低,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核心技術缺乏,其科技水平一般處于產業的中下游水平。研發投入相對較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偏少。
二、山東省中小企業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謀求新模式、新技術、新發展日益增多,財稅政策尤為重要,其主要問題分析如下:
(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首先,財政資金投入少。我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性資金總規模雖然逐年增加,但中小企業體量大,資金需求量大,具體到企業和項目中的可用資金依然有限,有限的資金對企業發展而言“杯水車薪”。此外,財政資金的支持多針對發展較好的企業,發展較差的企業難以享受到財政資金的支持。其次,政策落實不力。財稅政策實際執行中,存在“上冷下熱”、“上緊下松”現象,高層部門重視政策,越往基層政策重視程度越低,甚至設置門檻,導致中小企業在同等政策面前不能平等地享受。
(二)財稅政策體系不完善
我國的財政政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是從目前實行對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角度分析,稅收政策中缺乏對于把中小企業當作一個特殊群體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扶持的理念。稅收政策將各種稅收法律、法規和補充通知分散且不分類別的應用在中小企業的扶持里面。很多時候都是新規定的補充條款或臨時知會,僅僅從形式上針對中小型企業,缺乏行之有效且針對性強的稅收法規。因此,中小型企業的稅法政策在執行時就缺乏嚴謹性,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并未發揮出相關體系應有的作用。
(三)稅收優惠存在缺陷
首先,稅收優惠的目標不明確,針對性較強。現行稅收優惠政策有按地區制定的,也有按產業導向制定的,但沒有從中小企業本身的特殊性考慮,對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的地位缺乏應有的重視。其次,稅收優惠政策的法律層次不高,穩定性差且內容零散。再次,稅收優惠形式單一,支持力度不夠。現行稅收優惠的主要形式是減免稅和優惠稅,其他形勢少。對于中小企業利用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資源稅等其它稅種以及利用迅速折舊、投資抵免、延期納稅、稅前還貸等稅收優惠方式扶持較少,不能從根本上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費壓力。最后,優惠政策缺乏連續性、系統性。稅收優惠政策比較多,政策零散,不夠系統。多數政策臨時通知,在三五年后取消,缺乏長期的持續的政策,不能持續實施,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規劃。
(四)稅收負擔偏重
一是增值稅的稅負偏重。中小企業大都劃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即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和大型企業相比,優惠待遇少,導致實際稅負偏高。二是中小企業稅前扣除項目少和經濟效益低,最終更顯得其稅負重。三是社會負擔重。基層部門往往把中小企業視為收費、攤派、集資的重點對象,使其不堪重負。四是社保負擔過重。社保新政實施后也會產生企業負擔加重,特別是中小企業。
三、新舊動能轉換下山東省中小企業財稅政策的完善建議
(一)落實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我國可結合實際國情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以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拓展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及規模,實施稅費減免和補貼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鼓勵大中小企業的聯合發展,用大企業的優勢帶動小企業的發展。另外,政府應當放寬小型薄利企業的認證標準,這樣能夠使更多的中小企業得到振興和提高。
(一)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社會負擔
全面清理整頓涉及中小企業的收費,重點是行政許可和強制準入的中介服務收費、具有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收費,能免則免,能減則減,能緩則緩。嚴格執行收費項目公示制度,嚴禁地方和部門越權設立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不得擅自將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健全各級政府中小企業負擔監督制度,嚴肅查處亂收費、亂罰款及各種攤派行為。嚴格執行稅收征收管理法律法規,不得違規向中小企業提前征稅或者攤派稅款。
(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為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財政部門逐年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著力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加強中小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不足,靠財政資金直接投入遠遠不夠,關鍵還是要發揮市場力量,引導社會資金流向中小企業。近年來,財政部門通過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實施金融財務政策等措施,積極撬動社會資金流向中小企業。
(三)促進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與轉型升級是影響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促進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與轉型升級,一是制定實施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與轉型升級規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制定行業規劃和技術標準、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作用,根據不同行業、企業規模和地區的具體情況,對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指導。二是安排發展專項資金,促進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鼓勵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加強中小企業與骨干企業專業化協作,促進中小企業產業升級和延伸,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鏈的延伸。
四、結語
現階段中小企業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政府應該在財政及稅收上對其進行大力支持,促進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的發展,從而推動我國新舊動能的持續轉換與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柏.集群創新視角下的中小企業財稅政策支持[J].稅務研究,2016,(08):114-116.
[2]韓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