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雯
【摘 要】“楓橋經驗”是上世紀6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建的一種社會矛盾化解的一種特殊方式。“楓橋經驗”不僅在理論層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而且在實踐層面也發揮了多元化糾紛解決作用,滿足了社會和諧穩定的現實需求,具有極強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楓橋經驗;時代價值;矛盾化解;社會穩定
一、楓橋經驗的含義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當年毛主席在了解到“楓橋經驗”之后十分重視,曾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在以后的48年里,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學習推廣“楓橋經驗”,堅持用“楓橋經驗”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歸結起來,“楓橋經驗”就是我黨領導人民創造性地建構的一種依靠人民群眾采取的多元化基層糾紛解決方式,它是“以人民為中心”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一種創新機制。“楓橋經驗”自產生以來,幾十年間不斷在社會實踐中鞏固、檢驗、創新、發展,歷久彌新,至今仍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楓橋經驗”,有著穿越歷史時空的深遠意義,更有著創新發展的時代內涵。“楓橋經驗”的生命力,恰恰體現在它與時代同步發展的“新鮮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中。
二、楓橋經驗的時代價值
(一)理論價值
“楓橋經驗”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實踐中創造性運用的典型。“楓橋經驗”的誕生、發展以及豐富、升華的歷程,就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的過程。
1.“楓橋經驗”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楓橋經驗”從一開始誕生時期的“矛盾不上交,依靠、發動、組織廣大群眾,把絕大多數‘四類分子改造成為新人”,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初改造流竄犯、幫教失足青少年和一般違法人員的成功經驗,再到后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典范”、基層社會治理的“樣板”等。“楓橋經驗”始終是堅持相信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理念,這一理念無不體現了我黨長期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楓橋經驗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多解決的社會矛盾與糾紛的途徑,讓人民群眾更好的感受到了國家和黨對他們的關愛愛護,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成就了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
2.“楓橋經驗”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楓橋經驗”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斷活躍至今,就在于他能緊跟時代步伐發展不斷充實新的元素,賦予新的特色。正是由于不斷創新,“楓橋經驗”才體現出時代性,把握住規律性,激發出創造性,從而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正是由于與時俱進,“楓橋經驗”才能迅速適應環境,找到新的載體和結合點,吸收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新鮮“養分”,從而在具體實踐中大膽運用,得以大力推廣。“楓橋經驗”的生命力和活力源自不斷創新,“楓橋經驗”的適應性來自與時俱進。創新是“楓橋經驗”永不褪色的靈魂,與時俱進是“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力量之源。
3.“楓橋經驗”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從毛澤東開始大力發展楓橋經驗到黨的十九大以來,“楓橋經驗”都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以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要求共產黨人必須時刻不忘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可以說,“楓橋經驗”是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精神的展現,是“以民為本”“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定有序”的最新表達,體現了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具有極強的時代價值。
(二)實踐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在積累的基礎上深化,推動“楓橋經驗”的實施。從鄉村“楓橋經驗”衍生出城鎮社區“楓橋經驗”、海上“楓橋經驗”、網上“楓橋經驗”,從社會治安領域擴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楓橋經驗”在實踐領域也創新不斷,比如,一些地方把積極推進平安城市建設作為踐行“楓橋經驗”的重要舉措,助力推進平安城市和諧街道法治社區建設;一些地方堅持筑牢政治安全防火墻,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一些地方堅持嚴格司法,不枉不縱、織密公共安全防護網、嚴禁打擊黃賭毒等;一些基層檢察院致力于當好社會矛盾化解員,以建“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為抓手,有機融合網格員、12309檢察服務中心建設,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網絡檢察版等。實踐充分證明,“楓橋經驗”是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案,是新時代各級黨和政府尤其是政法綜治戰線必須堅持和發揚的“金字招牌”。
1.“楓橋經驗”的推動實施,能夠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在我國現階段矛盾主要來自于人民內部的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必須依靠人民的力量解決。學習“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做法,有助于我們依靠人民群眾,不上交矛盾,及時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現在楓橋的干部為了及時地處理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事情,通過網絡平臺,把老百姓需要辦的事情及時反映到平臺上,主管部門限期辦理。依據“楓橋經驗”,我們就會想法把矛盾解決在矛盾產生的時候,解決了矛盾,社會才能更穩定。而且,通過多種預防措施化解矛盾,消除糾紛激化的隱患,確保基層和諧穩定,也是“楓橋經驗”所追求目標。
2.“楓橋經驗”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定有序”。新時代,只有及時的化解人民之間的矛盾,才能讓國家社會更加的和諧穩定,百姓才能安居立業。化解矛盾、維護基層穩定是“楓橋經驗”的內容和目標。從開始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到如今通過黨的領導和引領解決社會各類的矛盾,有利于更好的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3.“楓橋經驗”有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楓橋經驗”通過依靠發動群眾、夯實基層組織、整合力量資源、創新方式方法,努力化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各個領域的矛盾糾紛,創造平等發展、安居樂業、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助于促進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不斷增強發展,有助于繁榮富強文明的中國的更快更好的發展,也有助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中共紹興市委政法委課題組 戴輝. “楓橋經驗”是維護基層和諧穩定的法寶——五年來紹興市探索實踐“楓橋經驗”調研報告[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 2008.
[2]劉建.新時期楓橋經驗[J].西部大開發, 2013.
[3]蔣國長 徐向群 施崢.新的歷史起點上“楓橋經驗”的時代內涵[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 2009.
[4]蔣國長.“楓橋經驗”的本質與當代價值[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