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力源
【摘 要】隨著認知水平的提升,數據的重要性開始為人們所熟知,如何為個人數據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易平臺,自然成為人們探討的關鍵問題。文章首先概括了制定個人數據交易法律的意義,接下來又分析了個人數據交易具有的特點,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能夠提升個人數據交易所具有規范性的策略,例如,建立數據交易所,希望文中討論的內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給人以啟發,減少甚至杜絕非法數據交易活動的發生。
【關鍵詞】個人數據;數據交易;法律法規
大數據時代賦予了數據更多的價值和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數據類型為個人數據,合法交易渠道的缺乏,導致個人數據交易的合法性始終無法得到保障,要想從源頭處阻斷非法數據交易產業鏈,關鍵是將非法數據交易參與者納入刑法的處罰范圍,具體包括提供方、協助方和購買方。另外,還應當以個人數據所具有的財產和人身屬性為依據,建立能夠滿足人們在數據方面所具有需求的交易中心,這與大數據時代發展所提出的要求不謀而合。
一、制定個人數據交易法律的意義
作為生產資料的一種,市場成為了大數據的主要去處,由此而引發的問題也浮出水面,例如,大數據所涵蓋數據是否具有隱私權;針對大數據所展開的監管和分享工作,是否仍舊無法取得和預期相符的效果。基于此,為個人數據交易提供公平、公開、公正的平臺,自然很有必要,具體來說,就是建立與法律法規相符的交易規則,通過交易規則的高效運轉,使經濟發展、商業模式創新和個人數據權利相協調的目標成為現實。制定個人數據交易法律的目的,主要是保證交易的合法性,而影響交易合法性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規和個人數據的所有權兩個方面[1]。雖然我國已經針對數據交易制定并出臺了《網絡安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但是,作為組成數據的重要內容,與個人數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仍然存在著明顯的不確定性,另外,個人數據所有權的不確定,導致大數據平臺針對個人數據展開的處分工作,缺少法律法規的支持,由此而引發的問題,主要是個人數據交易帶來的不利后果無法從法律層面上進行彌補。
二、個人數據交易具有的特點
(一)多方參與交易
參與數據交易活動的主體,包括提供方、協助方和購買方,無論數據交易合法與否,中間商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對不合法的交易而言,中間商需要直接參與到買賣的過程中,在合法交易中擔任中間商的機構多為數據交易所。對于沒有中間商參與的數據交易,提供方和購買方需要完成的工作,則包括清洗數據,也就是將數據中與用戶信息相關的內容進行刪除,然后再進行接下來的交易步驟。
(二)隱蔽性相對較強
大部分數據都被存儲在計算機中,正是因為如此,針對數據展開的交易活動,才具有其他交易活動所不具備的隱蔽性,各方人員無需進行登記,就可以參與到數據買賣的過程中,交易過程也不需要依托實物展開。網絡傳輸是對數據進行交易的首選方法,除此之外,網盤、實時聊天工具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數據交易具有的便利性,即使交易的過程需要應用到移動硬盤或其它實物,也難以被察覺,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個人數據的獲取和買賣難以被察覺,非法產業鏈自然也就無法從源頭處被截斷。
三、如何對個人數據交易加以規范
(一)建立數據交易所
數據特有的可復制性,使其成為少數能夠針對同一主體展開多次交易的對象,數據交易機構在此過程中,則發揮著“倍增器”的作用,交易效率自然會隨之提升。作為數據交易所依托的主要平臺,確立數據交易所具有的法律地位,既能夠提高數據交易平臺的完善程度,又可以為個人數據提供公平、公開的交易環境,研究結果表明,這樣做可以加快數據交易市場向著更加規范的方向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完善的大數據產業,為資源配置所具有合理性的強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可以說,只有正規、系統的數據交易所,才能使市場對數據具有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非法數據交易不再有其存在的意義。建立數據交易所時,有關人員應對下文所提及的內容加以明確:其一,數據交易所既是數據交易所依托的平臺,還是對數據市場進行監管的機構;其二,數據交易所雖然被賦予了監管數據交易的功能,但是它也需要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管。
(二)打擊非法數據交易
由于非法數據交易具有隱蔽性,因此,要想精準打擊非法數據交易,僅僅依靠公安部門的難度極高,如果只追蹤并處理已知的非法數據交易,通常難以彌補已經給受害者造成的損失,由此可見,要想徹底打擊非法數據交易,關鍵是借助多個部門的力量,定期開展以非法數據交易為核心的專項行動,對非法數據交易進行多角度的遏制與打擊,參與到該項行動中的部門,主要有工信部、網信辦和公安部。另外,多方主體的存在,也使得打擊非法數據交易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現有法律將出售方視為懲處的主要對象,卻忽略了協助方和購買方在非法數據交易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宣傳、清洗等協助非法數據交易展開的行為,也應當被納入懲處范圍,保證非法數據交易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有詳細的法律法規與之對應,例如,視情況對購買方進行停業、罰款或是吊銷執照等處罰等。
(三)對監管職責的重要作用加以明確
大力開放并應用數據,已然成為各國發展的主要方向,要想提高個人數據的應用效率,監管機構在保駕護航方面具有的作用,應當得到充分的發揮。監管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風險,對個人數據的交易過程進行嚴格把控,要先實現該目標,關鍵是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防控機制。因此,監管機構應嚴格遵守監管原則,避免人們的個人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上文中提到,非法數據交易往往涉及到多方參與者,這就要求監管主體加大監管力度,重點懲處違法相關法律的數據交易行為,例如,數據購買機構對個人數據進行濫用、出售禁止交易的數據等,除此之外,需要監管機構引起重視的內容,還包括定期對個人數據受保護的情況進行檢查,將檢查結果公之于眾,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人們對個人數據的利用情況具有準確了解。
四、結論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各項活動的開展都需要以數據為依托,法律法規的缺失,導致我國難以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主導地位,正是因為如此,要想增強國家的競爭力,明確保護數據資源的意義,并對個人數據交易涉及的內容加以完善,就顯得很有必要,需要明確一點,要想為個人數據交易提供法律保障,僅僅通過建立法律制度的方式,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落實參與個人數據交易的各方需要承擔的義務和享有的權利,同樣具有較為突出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林穎,鐘小飛.大數據時代個人數據交易行為的合法性探究[J].圖書情報導刊,2017,2(02):58-63.
[2]史宇航.個人數據交易的法律規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39(05):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