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梅 尚睿 吳佳慧
【摘 要】近年來,共享單車因其隨取隨用和停車“無樁”理念便利了公眾的出行,解決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受到了社會公眾的歡迎,但因其便利性也產生了以無序停放為代表的城市治理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利用問卷調查法、描述統計分析對共享單車停放現狀進行研究,以提出規范共享單車停放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共享單車;規范停放;調查分析
近年來,共享單車這一新業態的出現豐富了出行服務的選擇,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據交通運輸部2018年數據,目前我國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超過2300萬輛,日均使用量約1000萬人次。但是,共享單車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逐漸暴露了野蠻生長模式下亟需解決的問題:押金難退、車輛損壞、無序停放等。本文基于高校共享單車停放狀況的問卷調查分析,提出治理無序停放問題的相關對策及建議。
一、高校共享單車使用情況調查分析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主要以江蘇大學學生和教師為調查對象,于2019年3月在江蘇大學共發放并收回有效問卷271份。問卷調查結果分析情況如下:
(一)使用目的及使用頻率
根據調查結果,約有50%的調查對象會使用共享單車,其中63.1%的使用者使用共享單車上學/上班;23.62%的使用者用于購物;37.27%的使用者用于出游。每周使用頻率超過5次的使用者達到30%,每周只使用1-2次的則為50%。可見共享單車在高校校園內有較大的需求空間,給廣大師生帶來了便利,發展前景廣闊。同時隨著共享單車在高校校園的普及,豐富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選擇,促進更多人選擇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積極響應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指出的“美麗中國”號召。
(二)共享單車停放情況
54.61%的調查對象使用完共享單車后會自覺停放到共享單車規范停車點;33.21%的調查對象會按照已有的非機動車停放秩序停放;剩余極小部分的使用者會隨意停放,認為只要在還車范圍即可。可見高校師生思想道德素質普遍較高,因而在停放共享單車時基本能夠做到自覺遵守停放規則,維護公共秩序,促進美好城市的建設。
(三)共享單車停放問題
調查發現,共享單車無序停放問題較為嚴重,如擋住人行道、隨意丟在草叢花叢中、私人占有(如上私人鎖或停放在封閉樓道、住宅內)等。當看到這些現象時,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會視而不見或只要求自己做到規范停車,僅有11.07%的受訪者表示會向共享單車企業、物業公司或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或舉報,而另4.8%的受訪者會拍照到社交APP吐槽。可見對于亂停亂放共享單車這一不文明行為,人們普遍有著事不關己的心態,忽視公共環境的維護和治理,這對于城市建設的進步和共享經濟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綜合以上問卷調查結果,可見共享單車在高校內已占據一席之地,其出行增加了出行選擇,便利了師生生活。但城市共享單車無序停放現象較為嚴重,破壞市容,造成資源的浪費,給公共環境治理增加了負擔,也給相關部門帶來了考驗。本次調查受訪主體高校師生普遍能遵守規制,規范停放單車,并且能從企業、政府及個人三個角度提出相關建議。
二、共享單車停放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停放問題及其影響
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主要集中在阻礙道路、私人占有、惡意毀損三個方面。受訪者表示,共享單車停在車道、擋住人行道這類阻礙交通出行道路的不良現象時有發生,一方面反映了此類用戶的道德素質低下,另一方面反映其安全意識薄弱,阻礙道路會導致交通擁堵,破壞正常的交通秩序,更會增加出行時的安全隱患。其次,受訪者表示共享單車停放、丟棄在草叢花壇中,掛在樹上,或隨意堆放的現象也屢見不鮮,說明部分用戶不但不愛惜公共財物,還對其惡意損壞,破壞市容的同時造成資源的浪費,違背了共享經濟的初衷。更有甚者,將共享單車私人占有,比如給共享單車上私人鎖或停放到封閉樓道、住宅內,這類用戶將公共資源占為己有,未能做到遵守共享單車使用的最基本規則——共享,給其他用戶帶來不便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共享經濟的發展。
(二)無序停放問題的分析
1.用戶從眾心理
大部分共享單車采用“無樁”停車原則,隨用隨取、隨停隨放,使用者們在行程結束時觀察路面狀況即可選擇停車區域。受從眾心理影響,共享單車匯集在非停車區域,特別是在商超、寫字樓、地鐵站、學校等人流量較大的地區。且由于目前監管體系不夠完善,尚未有具體的懲治措施,使用者違規停車并不會給其自身帶來實質性損失,所以部分用戶規范停車意識較為薄弱。
2.共享單車企業自身局限性
共享單車企業作為商家,具有追求經濟效益的特性,在公共服務和管理上難免存在漏洞。例如按照交委的相關規定,共享單車總數與企業調配人員的比例為5‰(即如果投入1000輛共享單車就應該有5名專職運維人員進行調配),但是各大共享單車企業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并沒有按規定投入適量的運維人員。此外,各個共享單車企業為了搶占市場盲目增加投放量,使得市場趨于飽和,進一步加重了無序停放亂象。
3.政府相關部門管理力度不夠
政府是公共資源的規劃者和分配者,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對共享單車的投放量、投放區域、停車區域加以監管和適當調度。但是就目前的共享單車行業而言,無論是共享單車停車區域的合理規劃還是共享單車無序停車亂象的改善,政府發揮的作用還不夠。
三、規范共享單車停放的對策與建議
面對共享單車停放亂象的問題,本文從政府、共享單車企業、信用管理機制和使用者四個角度,構建多元主體協調發力的聯動治理機制(如圖:聯動治理機制)并提出規范共享單車停放的對策與建議。具體如下:
(一)共享單車企業
一是深入用戶群體調研,調整各區域的投放量。按照不同區域需求合理投放,促進共享單車資源的合理配置。適當增加日常營運維護人員的數量,提高各區域單車調配能力和效率。
二是將毀損車輛及時收回,減少其對停放區域的占用。共享單車日常營運維護人員應及時修理毀壞車輛,保障用戶出行安全,同時及時回收報廢車輛,避免其占用公共停車區域,造成資源浪費且影響市容。
三是向管理部門申請規劃共享單車專用停車區域。共享單車企業應主動向政府主管部門申請在停車需求大的區域開設共享單車專用停車點,如公交地鐵站臺、校園內人流密集地點、商超、寫字樓等地點附近。
四是在共享單車app上增加停車指引裝置,亂停亂放者加收罰金,嚴重者禁用單車。停車指引裝置即用戶在使用單車前掃碼時,可在app上輸入目的地名稱,系統自動列舉除目的地附近的停車點,并且用戶可根據需要選擇導航到規范停車點;在用戶行車結束上鎖時,若沒有將單車停放到規范停車點內,共享單車將播放語音提醒,用戶應在一定時間內返回規范停車,否則將會產生相應的罰金,作為人工調配費用。若累計一定次數將提高其騎行計費標準,屢次不改則采取禁騎措施。因此,共享單車企業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科技手段約束性更強,運行效率將高于人工調配效率。
(二)政府主管部門
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門要進一步規范共享單車行業的停放問題,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出臺,及時考察城市共享單車停放現狀,審核共享單車企業的劃分停車區域申請,統一規劃停車區域、禁停區域;為加強規范停車監管,政府要頒布相關政策,嚴格管理共享單車企業,敦促其做好調配監管工作,營造嚴格的共享單車停放監管氛圍;同時依法對使用者的監管力度,對于破壞共享資源、擾亂公共秩序的用戶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引導、宣傳教育。政府要加強對居民道德素質的引導,如拍攝相關公益廣告,樹立公益標語、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形式,引導人們愛護共享單車,規范使用和停放共享單車,增強用戶文明出行的意識。對用戶引導、教育的同時應鼓勵用戶對于不文明用車行為進行提醒,嚴重者予以舉報,在社會公眾間形成一個互相監督的機制。
(三)信用管理機制
隨著我國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了公共信用信息的收集與共享,為此應當加快互聯網共享單車服務領域的信用記錄建設,建立共享單車企業和用戶信用基礎數據庫,定期推送給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用戶的不文明行為和違法違規行為記入信用記錄,對用戶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建立政府部門與共享單車企業信用信息的共享機制,一方面,可以將政府部門掌握的可公開的各領域信用信息與共享單車企業共享,對嚴重違法失信的人,限制其使用共享單車,對信用狀況良好的人,可以優先使用、提供免押金等便利服務;另一方面,共享單車企業可以將自身掌握的信用信息共享到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為各地方、各部門治理違法失信問題提供參考依據。總之,要充分發揮好政府和企業的作用,通過構建社會信用機制來促進共享單車領域健康發展。
(四)客戶使用者
對于共享單車廣大用戶,應主動認真閱讀共享單車使用協議,增強規則意識,了解規范停車點,自覺規范停車。要主動學習思想教育活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用戶應端正不良動機,不私自占用共享單車,不侵犯他人的用車權利,方便自己的同時方便他人,爭做共享經濟的推動者,共同享受共享經濟帶來的便利生活。
【參考文獻】
[1]栗繼紅. 基于問卷調查的共享單車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 北京警察學院學報, 2018, 178(05):28-32.
[2]金夢婷, 張文昊, 李路曼, et al. 共享單車停放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案探究[J]. 中國集體經濟, 2019, 588(04):68-69.
[3] 沈宇晨. 共享單車無序停放的規制現狀探析[J]. 現代商貿工業, 2019(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