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亨茂
【摘 要】水利水電關乎國計民生,現代化建設中,國家部門給予水利水電工程充足的資金支持。為進一步提高其施工技術,首先強化管理制度完善,以有效的規章制度約束作業人員,便于發揮出制度的約束作用,同時要求作業人員加強現代施工工藝研究,廣泛利用混凝土施工技術和BIM技術,通過引入新工藝,增強工程施工效果。
【關鍵詞】水利水電建設;建筑項目;施工工藝創新;BIM技術運用
在下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及時明確建筑工程在水利水電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強化施工技術提升。平時工作中,不斷總結先進的施工工藝運用經驗,主動學習專業內容。根據工程建設現狀,及時考慮如何提高施工技術的問題,注重施工信息共享,將現代技術:BIM技術引入建筑項目施工中,由此工程項目三維模型,便于進行現場模擬,這樣一來,不但體現出BIM技術運用優勢,還大大增強了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
一、水利水電建設項目運用新技術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發展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工程品質,為了保證水力資源能夠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應根據建筑項目現狀,同時結合工程管理目標,重點考慮工程項目的社會效益。穩步推進建筑工程項目,借助完善的管理體系,及時開展建筑工程新技術探討活動,合理安排施工任務[1]。為了保證施工過程更為清晰化,管理人員要求作業人員將BIM技術滲透于工程施工中,利用現代技術構建工程項目三維模型,便于清晰展示各個工序的進展及新技術運用的具體情況,提高了工程質量,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
二、混凝土施工工藝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中,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施工的環節,作業人員明確混凝土碾壓技術的運用要點,對混凝土混合物進行分層澆筑,確保碾壓強度。利用混凝土碾壓技術改善路面,借助這種技術施工速度快的優點,將混凝土施工技術用于水閘底板施工中,先搭設腳手架,保護地基,在軟土地層上墊上一層12cm厚的素混凝土,水閘底板搭設模板,將底板呈麻面狀,增強水閘底板與混凝土之間的摩擦力,保持底板澆筑強度與混凝土澆筑強度一致,嚴格控制混凝土質量指標[2]。大壩澆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工藝得到合理運用,對大壩進行分層澆筑,使用專用設備進行大壩澆筑施工,每層澆筑的厚度相同,及時處理大壩接縫部位,采用灌漿技術處理好接縫部位,灌漿作業中設備運行壓力為0.3MPa,加強預應力監測,先處理縱縫再處理橫縫,更好的保持側向壩塊的穩定性。
三、防滲工藝
施工人員采用導流技術進行圍堰處理,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施工環節,及時明確質量控制指標,以提高整體質量為主。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控制水流速度和流量,關注水流對大壩整體的沖擊力,提高對圍堰結構防滲性的關注,及時采取導流技術,減少水流對大壩的沖擊力[3]。增強導流施工的實效性,強化導流施工技術完善,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將導流技術與圍堰技術結合起來,避免建筑工程受到自然環境不利影響,提高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加固大壩結構,采用防滲技術對壩體的裂縫部位進行灌漿施工,形成一定的灌漿防滲體系,在壩體兩側均布置兩排灌漿孔,孔距為3.6m,順著灌漿口慢慢注漿,形成豎直防滲體。具有一定抗壓強度的剛性材料作為防滲墻材料,比如設計防滲墻的環節,先造孔,及時測量定位,設置導向槽,根據實際情況將防滲墻的高度控制在2.3m,并且高出地下水位0.6m,便于自然排漿更重要的是以免地下水倒流。采用分層推移建槽法進行,。在松散的地層上進行造孔,加強防滲處理,采用灌漿法將槽內泥漿與地層泥隔離,確保側壓力作用于孔壁上,增強槽壁的穩固程度[4]。
四、BIM技術
BIM具有模擬性、可視化等特點,利用BIM構建建筑工程三維模型,便于作業人員清晰的看到各個部分的施工進度及過程信息,運用BIM技術形成水利水電建筑項目安全評價體系,堅持質量第一、安全為主的根本原則,形成完善的安全評價體系,便于對作業過程進行專業化指導和評價。構建工程項目三維模型,讓水電接口自動化。保持項目進度與施工進度的一致性,為了讓作業人員清楚的看到各工序的作業現狀,及時引入BIM,利用三維模型展示混凝土施工、大壩澆筑、防滲墻加固等過程,采取三維立體模式展示施工信息。利用BIM了解各項材料的使用情況,明確防滲墻施工技術運用要點及加固處理的工作進度,讓施工過程更為形象、具體,預防安全隱患,及時考慮優化工程施工方案的問題,構建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施工模型。將工程施工中各項參數信息輸入計算機內,系統自動形成三維模型,采用現場模擬的方式,及時處理好質量問題,并進行管理措施完善,優化作業環境[5]。例如運用三維模型展示大壩填筑施工概況,顯示澆筑施工的過程及各個工序情況,便于作業人員掌握大壩填筑施工工序及專業技術標準,及時減少自然環境和施工技術對作業質量的影響,將機械碾壓長度控制在100m以內,分層碾壓、分層填筑,保持碾壓機械勻速向前行駛,保證填筑施工過程規范化。
五、結束語
本文主要講解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工藝,為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穩步推進,作業人員要嚴格按照規定標準進行,嚴格把好工序質量關。搭設腳手架,在軟土地層上墊上一層12cm厚的素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施工工藝進行水閘底板施工,及時處理大壩接縫部位,加固大壩結構,合理控制水流速度和流量,嚴格控制防滲墻高度,采用防滲技術對壩體的裂縫部位進行灌漿施工,及時補充泥漿,避免滲漏,利用BIM構建建筑工程三維模型,便于優化工程施工方案。
【參考文獻】
[1]黃國兵. 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水力控制及災害預測關鍵技術[J].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8, 35(7):1-8.
[2]閆文杰, 劉永強, 肖俊龍. BIM與RFID集成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作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水電能源科學, 2018, v.36;No.213(05):123-127.
[3]黃誠. 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討[J]. 珠江水運, 2018, 468(20):66-67.
[4]方培茹. 水利水電工程中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應用管理研究[J]. 現代物業(中旬刊), 2018, No.419(4):204.
[5]李超. 水閘施工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當中的應用研究[J]. 建材與裝飾, 2018, No.545(3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