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摘 要】為滿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并減緩其心理上的孤獨感,作者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復合型養老模式的構想,此種模式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吸取國外優秀養老模式的精華并結合具體中國國情予以實施。其特點是能夠讓老年人獲得精神生活的滿足、自身價值的實現以及與家庭團聚的訴求。本文內容主要以復合型養老模式為切入點,進行關于營造復合型養老院環境空間的設計策略和方法的討論及研究。
【關鍵詞】復合型養老院;環境空間設計;設計策略
養老院設計屬于比較特殊的類型,是由服務人群所決定的。老年人群作為特殊群體,在日常生活、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上有著特殊的要求,所以在相應的空間規劃布局、建筑設計、景觀設計以及室內設計都要考慮老年人使用的舒適度、安全性等問題,同時也應滿足老年人情感的需求。
一、復合型養老院環境空間設計概念
(一)生態心理學概念
生態一詞指的是所有生物的生活狀態,和各種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自然環境與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在心理學層面具有一定的關聯性。20世紀中后期在美國出現了一種心理學運動——生態心理學理論,它提出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將患者心理的變化與外界相關聯,這兩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適應、共同變化,能夠起到令人驚喜的結果。渴望自然、崇尚自然這是每一個人心里的訴求,我們來自自然,同時我們也在改變著自然,自然與我們是互相作用的兩個個體。老年人能夠回歸自然,無論是改善老人心理感受或疾病康復都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生態設計概念
生態設計指的是將周邊環境因素考慮到設計中,也被稱為綠色設計。綠色設計是上世紀80年代后期出現的國際設計潮流,并成為20世紀90年代現代設計研究的焦點問題。其主要內容是:從環保角度出發,減少資源浪費,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從商業角度是節約成本,提高與同類產品的競爭力。它體現了人們對于發展所導致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和反思,也體現出設計師社會責任的回歸。在設計中始終貫徹生態環保的理念,不僅滿足設計功能的需求,同時不污染生態環境,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設計應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一)設計應符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養老院的設計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變化再進行設計,由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外表體型變化、感官機能退化、神經系統退化運動系統退化、免疫機能退化等方面。這些因素導致老年人在各個感官器官接收外界的形狀、色彩、氣味、聲音等方面的刺激的能力減弱,在部分情況下對位置高差的判斷會出現誤差,導致絆倒、摔倒情況的出現,這對于老年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大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出現下降的情況,有時候對于汽車鳴笛或人說話都不能聽得清楚,在安全性上也是一種隱患;老年人的記憶力也會出現下降,有時候會出現記不清楚家的位置,所以要考慮明顯的指示設計。
(二)設計應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當今社會將老年人視為特殊群體,是被人們照顧和關注的對象,可是過度的關注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很多老年人剛剛退休之后的生活與曾經的規律、充實的生活存在很多不同,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退休之后與人的交往和溝通也越來越少,時間久了就會出現與社會的脫節,加之老年人在生理上的變化也會影響其情緒,所以我們更應該給予老年人更多的尊重和認同,他們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是非常豐富的,所以在養老院設計中,我們更應該給予老年人更多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讓他們增加更多的被認同感。
三、復合型養老院環境空間設計策略
(一)功能復合性
在有限面積中,將每一個空間賦予更多的功能,功能區日常以老年人使用為主,設計充分考慮老年人使用的可行性。日常可供老年人使用的運動場地、休憩場地、公共交流空間、休閑娛樂空間同樣可以供家庭其他成員使用。如陽光花房,主要使用人群為老年人,可以作為家庭其他成員學習花藝、插花的教室,也可作為一個較為私密的家庭聚會空間,還可以在此進行兒童自然教育的課程。
(二)空間開放性
傳統養老院建筑的形式為盒型建筑,并且與外界空間分割開來,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這種形式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人的生命來自自然,也應與自然融為一體。為了消除一般養老院帶給老年人冰冷和孤獨的感受,讓其有接近自然的感受,所以在建筑設計中考慮更多的開放與半開放空間,使人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建筑材料采用玻璃,能夠讓自然光進入內部空間,視覺上更加通透;建筑內部各個功能區相互連接,使內部空間更加靈活、開放。景觀設計方面,利用植物圍合起來的半開放空間,可以提供給人們在自然環境中的交流空間;將綠植引入半開放空間中,創造更多人與自然接觸的機會。
(三)通用設計
通用設計又稱為共用性設計,其核心思想是公平的使用原則。在進行設計時應考慮讓所有人都可以相同的使用,如果不能相同的使用,則應盡可能的采用類似的方式使用。在此次養老院設計的空間布局、功能劃分以及建筑設計的使用主體以老人為主,同時又能夠滿足家庭其他成員的興趣和使用,將空間賦予更多的功能性。
(四)無障礙設計
設計的使用主體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退化,無障礙設計可以增加老年人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無障礙設計包括室內無障礙設計和室外無障礙設計兩方面。無障礙設計主要是建筑物相關設施的無障礙設計,同時也包括信息無障礙以及交通無障礙等。
1.室外環境無障礙設計
交通組織設計中,應遵循人車分離的原則,保證老年人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的安全,室外臺階及平臺設計避免高差,臺階的踏步高度應較低,同時地面鋪裝材質應進行材質和色彩的區分,建主入口設計在材料和色彩上進行區分,明確行進目標。
2.室內環境無障礙設計
室內無障礙設計從衛生、健康、安全三個方面考慮。室內無障礙設計衛生方面,第一,洗碗機,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退化,長時間彎腰會產生不適,同時洗碗機自帶殺菌,可以保證老年人的飲食健康。第二,洗漱臺,洗漱臺高度考慮輪椅的尺寸,洗漱盆的高度設定在65厘米左右,水龍頭深度約為30厘米,接觸到水流的深度約30cm左右(出水向外傾斜),手插入的容納空間需水龍頭吐水高度在10cm以上。第三,智能馬桶,智能馬桶蓋自帶殺菌、清洗、恒溫等功能,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室內無障礙設計健康方面,第一,床,床的高度應設計在40-50cm,便于老年人上下床,床墊應偏硬,避免老年人起床困難,同時應在床邊設置扶手,便于起床時借力。第二,室內濕度,老年人對于溫度和濕度極其敏感,室內濕度應保持在50-70%,可以采取利用加濕器增加室內濕度,但冬季為了避免細菌繁殖,應減少加濕器使用。第三,地暖,地暖比常規取暖方式更加安全舒適,地暖通過腳步發熱,可以保持腰部一下的溫度,同時不需燃燒無味無風。
四、結語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養老問題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為了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會有更多的學者會探索出更多的養老模式以及相應模式下的環境空間設計策略。復合型養老模式作為目前我國養老模式的補充,對于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希望復合型養老模式環境空間營造策略所提出的設計方法可以作為養老院設計實踐的規范,能夠將兒童教育與休閑度假與養老機構結合,更多的關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張紀軍,張彤娟,王慧.基于老年人視覺與心理特征的養老院光環境設計[J].藝術科技,2018,31(09):188.
[2]王雅靜,黃海靜.老年人行為活動及光環境滿意度調研分析——以重慶地區養老院為例[J].照明工程學報,2017,28(04):47-54.
[3]陸海波,張晨雨,黃燕萍.以“常青養老空間環境設計方案”為例的養老空間環境思考[J].住宅與房地產,2017(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