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明 李瑞國 張雪明
【摘 要】本文從國家環保形勢及要求,油田生產與環境保護、效益開發與城市建設的矛盾出發,介紹了濱南油田濱37塊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實施集中開發、智能采集、超前預警、清潔生產的一系列環保技術措施,建設成了白鷺湖井工廠,實現了集約化、信息化、清潔化建設與生產,在解決油田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上做了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環保;井工廠;探索;實踐
油田開采必然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采出的原油、天然氣、地層水,如果處理和利用好,是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戰略資源,否則就會對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其中原油是各種烴類組成的復雜混合物,伴生的天然氣主要是低分子量的烷烴(甲烷、乙烷等)組成的混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蒸發和易于積聚靜電的特點,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從而對周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對人類等生命體、對周圍環境危害嚴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科學論斷,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這一理念。發展經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堅持注重效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合理開發油氣田,合理利用資源,達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和統一,是油田開發的最高境界,也是石油人的期盼和追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城區面積日益擴大,原位于偏僻之處的油藏,在開采過程中為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又越來越受到城市建設的制約,面臨著地下有資源,地上無土地的尷尬。
一、概況
濱南油田濱37塊位于濱州市東北部,含油面積3.8平方千米,地質儲量460X104噸,采出程度只有17%,比較低,具有加密調整,提高采收率的巨大潛力。濱南采油廠負責編制并組織實施濱37塊油藏開發井網加密調整方案,規劃新鉆井43口,其中油井30口,注水井13口,布置在一個井臺內,采用叢式井臺,地面上南北走向,東西兩排相距20米,井口與井口相距5米,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比常規布井節約土地近10萬平方米,白鷺湖井工廠也成為我國東部最大陸上采油平臺。2012年編制井網加密調整方案,2014年4月開始鉆井,2016年2月新井全部投產。
二、白鷺湖井工廠環保技術
1.鉆井泥漿不落地技術。鉆井液是在油氣田鉆井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棄物,這些廢棄鉆井液具有成分復雜、粘度大、脫水困難、有害物質摻雜等特點,其性質與鉆井過程中所使用的鉆井液體系有關,大量的化學添加劑是其中有毒有害物質的主要來源,添加劑種類越多,廢棄鉆井液的組成及化學性質就越復雜,無害化處理的難度也就越大。
在濱37塊油水井鉆井施工過程中,利用工藝技術對巖屑進行處理,廢水和部分泥漿進行處理后再利用,減少土地使用量和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基本原理是:泥漿經過稀釋、絮凝、分離三個步驟,可以把廢棄泥漿變成巖石碎屑、泥餅和液體三部分,巖屑通過水洗、絮凝分離和化學反應處理作為鋪路材料回收利用,泥漿中的有害物質成分和氯離子被析入水中后,再用真空吸附或擠壓方式脫水制成泥餅,將液體中含有的大量有機無機雜質,通過預處理——反滲透膜處理達到排放的標準。固體廢物的資源化、無害化清潔生產,有效降低了廢棄鉆井液造成的環境風險,取消直接挖設地面循環池,減少了土地占用面積,分離出來的巖屑可以作鋪路等建筑材料,廢物利用,節能減排。
在鉆井過程中,一開采用清水作為鉆井液體系,罐內循環確保鉆井液的凈化;二開采用鈣基強抑制強封堵聚合物潤滑環保鉆井液體系。廢液放噴至緩沖池,加藥處理、沉淀至達標后,用罐車拉至回注井回注,減少廢液排放3.1萬方。
2.空心桿清蠟采油技術。濱37塊油井結蠟嚴重,為此工藝技術人員潛心研究,推行油井空心桿熱洗清蠟采油技術。將加熱后高溫熱洗水經過空心桿、空心桿單流閥進入油管,隨產出液返出并進入地面流程,熱介質在如此循環過程中傳遞熱量,起到融蠟效果,與常規熱洗方法相比較,用熱洗水量大大減少,能耗降低,對環境影響較小。
3.模塊化建設技術。濱37塊井臺內油、水管線以及供配電、自控電纜,通過橋架、管廊集中設置,油井統一采用700型皮帶式抽油機。由于井工廠井距只有5米,井口流程和電機電纜、抽油機采用了工房預制,現場組裝的方式,既提高了工效,也使得現場流程、管網、設備整齊劃一,美觀大方。
4.管線防腐、密閉輸送技術。濱37塊采出液礦化度高,對于管線腐蝕性強。集油管線管徑大于150mm采用內襯HDPE管內防腐;管徑小于150mm采用環氧粉末內防腐。所有管線均采用2PE+泡沫黃夾克外防腐,降低腐蝕穿孔幾率,延長管道壽命。油氣集輸部分采用單管串接加密閉管輸工藝,將油井產出的油、氣、水全部管輸至接轉站,再由接轉站管輸至聯合處理站。
5.污水、雨水收集技術。井場地面采用混凝土夯實硬化處理,場區周圍建30厘米高擋水墻,擋水墻內側建排水溝,井場東南角建雨水池一座,配套雨水泵2臺。防止管線泄漏、井噴、井溢等突發事件污染地下水,同時落入場區內所有污水、雨水全部通過排水溝進入雨水池,用雨水泵提升到采集流程,與油井采出液一起匯集入流程管網系統。
6.套管氣回收技術。油井在生產過程中,套管內會富集伴生天然氣,隨著氣體聚集,套壓升高,壓低油井動液面,進而影響油井泵效,套壓過高會產生嚴重氣鎖,油井不出液。過去的做法是將套管閘門打開,將套管氣(伴生天然氣)直接排入大氣中,對環境造成污染。在白鷺湖井工廠全部安裝油套連通裝置,將套管氣回收到采油流程,與采出液一起輸送到接轉站,并通過油氣分離裝置,回收利用天然氣。
7.數據采集技術。勝利油田深入推進“兩化”融合,白鷺湖井工廠按照“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標準化采購、信息化提升”進行建設。油井安裝載荷傳感器和死點開關,井口安裝溫度和壓力變送器。注水井安裝高壓流量自控儀及壓力變送器,配套RTU控制系統,實現油井示功圖、電流、電壓、電量、套壓、注水井流量、注水壓力的自動采集和遠傳。
區域內設有可燃氣體報警器,四周配套紅外高速球機四臺,對井場范圍內空間視頻監控全覆蓋。所有采集到的數據及視頻圖像通過RTU傳輸至交換機,再通過無線網橋傳輸至管理區生產指揮中心服務器進行統一處理,然后輸送至顯示終端。
值班人員坐在辦公室就能查現場實時生產情況,及時準確遠程操控,現場無人值守,極大的節省人力、物力,工作效率和質量大幅提高,異常判斷處置快捷。
三、結論
石油產業的迅速發展,為我國的能源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做為當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石油開采企業生產要求加大,追求高生活質量,也更加希望穩定安全的能源供應。隨著油氣田大規模的開采,資源開發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油氣田開發環境保護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濱南采油廠通過一系列技術措施的實施,確保了白鷺湖井工廠生產過程中“油不落地,氣不上天、水不外排”,井景共融、油地共贏,實現了清潔生產,打造了“集約型、高效型、智能型、和諧型、環保型”現代化的井工廠典范,充分體現了“價值引領,資源優先,低成本發展、創新驅動和安全綠色”五大發展理念。白鷺湖井工廠獲“中石化優質工程”、“勝利油田青年綠色生產示范班組”等榮譽稱號,同時成為濱州市工業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牌。推動了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對于解決油田生產與城市建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矛盾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陳琳 油氣田安全環保隱患成因分析及治理技術研究[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8(21)
[2] 唐玉攀 油田采油安全環保工作的探討[J],石化技術, 2017(11)
[3] 林墾 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探討[J],建筑學研究前沿,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