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偉 李梓銘 隋倩
【摘 要】瑤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占比較多的民族,亦是金平縣內主體民族之一有紅頭瑤、平頭瑤、藍院瑤、沙瑤四個支系,其中“紅頭瑤”支系服飾絢麗多彩,是云南金平縣內數量最多的民族支系,是少數民族服裝中富有特色服飾之一。紅頭瑤頭飾色彩紅色而得名為“紅頭瑤”,其支系的婦女在婚嫁后需要剃光頭,在頭部裝飾銀箍,并在銀箍內佩戴極具特色的紅色錐形尖帽。紅頭瑤支系傳統銀飾的形,不僅與自然人文環境有關,還與生活需求以及民族審美感官有著極大的聯系,這形成紅頭瑤銀飾藝術審美的主要原因之一。
【關鍵詞】銀飾;瑤族文化
現代民族首飾設計若忽略圖案背后的民族文化內涵,這是一種民族文化的流失。本文就如何將維系著茶山瑤民族血脈的元素在現代設計應用當中更好的展現光彩,進行一定的研究和探討。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民族首飾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物質載體,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廣西茶山瑤族飾品的數量和品質的優差都是瑤族群眾家族經濟地位的標志和象征,透過對于茶山瑤族飾品尤其是銀飾品鮮明的本土性特征研究,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了解茶山瑤的文化傳統與藝術哲學,更好的進行設計。
傳統的茶山瑤飾品在材質的選擇上主要采用的是通過古法銀提煉后的瑤銀,瑤銀是包含了銀、銅、銻、鋁在內的一種銀合金。
茶山瑤的服飾有盛裝和便裝的區別,盛裝服飾的銀釵式頭飾需要先梳四條辮子將銀殼梳子插上;再將三塊銀釵與用黑布包起的一塊薄銀片綁在一起,并連接銀梳;最后依次纏上三條紅色、兩條黑色的帶子;銀簪式則是在包頭之后戴上十支并排焊好的銀簪和一塊長方形鏨刻有山川、植物、花卉等紋樣的銀板。銀板下端焊有四個小銀鈴,在十支銀簪兩側再插上兩支別致的小銀簪,與其成約70°自上而下穿過銀板;最外邊纏上一條穿有銀制的長筒形的珠子,結上五彩絲絮的帶子。此外,茶山瑤盛裝時需戴耳環、銀項圈五個、棱形龍頭銀手鐲和戒指一套。其中戒指為三個一套,一起佩戴在中指上,最內、外側的為細圈形,中間指圈為扁形。
茶山瑤平時穿著便裝,但三塊銀釵是當中必不可少裝飾部分。茶山瑤頭飾中的銀釵形式,是用三塊銀板彎成中間尖頂凹陷,兩側扁平弧形的形制焊接在方形銀板上之后再佩戴在頭上;另一種銀簪形式則是將頭發梳成發髻后,插上一支四齒長方形的大銀簪,銀簪上裝飾有植物類紋樣。
一、材料選擇及制作流程
在廣西茶山瑤聚集地走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茶山瑤的銀飾制作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程序:鏨刻出反面鐵質磨具→加熱銀材料后反復輾壓成為銀片→將銀片放置在鐵質磨具上進行反復捶打形成圖案→對銀片上的圖案進行修整→銀片焊接、修整、成型。
首先,將銀料放入坩堝當中進行加熱,加入一定量的硼砂加速銀料的融化,在加熱過程中還要注意將熔融過程中的雜質去掉;其次,將熔融后的銀液倒入卡條槽中,略微凝固時變取出進行壓片處理;再次,將銀片剪成比磨具略大的尺寸,放到磨具中壓制成花紋形狀,取出后墊在松脂板上將細微花紋進行鏨刻;最后將處理好的銀片配件進行焊接,用銼刀對焊接點進行修整成形。完成之后將成品放入明礬水中去除雜質,銅絲刷刷洗,完成成品。
二、茶山瑤銀飾造型分析
茶山瑤族銀飾都源自于對質樸生活的體驗和對大自然的情感傳遞,通過服裝與服飾的方式傳統民族文化以圖案、造型的形式進行傳承,從崇拜類別上大致可以分為: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幾種。
瑤族銀飾多以圓形、半圓弧形、倒角的長方形等形制為主,圓形代表太陽的形狀,半圓弧形代表月亮的形狀,倒角的長方形代表的是大地的形狀,這是茶山瑤人對于自然萬物崇敬心理的一種表達形式。此外,銀飾當中的樹紋、八角紋、幾何紋等都是與自然崇拜有關的紋樣。
遠古先民認為自己的族群與某一種動物或者植物之間會存在一種超自然的血親屬關系,通過對于這些動物或植物的祭祀能夠從中獲取到自然界神秘力量的保護從而形成圖騰崇拜。有五色皮毛的龍泉盤瓠是茶山瑤的圖騰,《后漢書》中記載“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盤瓠……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狗形的雕刻制品不僅出現在茶山瑤人的進門兩側、門窗上、銅鐘頂端,也以狗爪紋等形式出現在銀飾紋樣當中。茶山瑤頭飾中所使用的五色絲線也來源于盤瓠五色毛發的顏色組成。
此外,在茶山瑤銀飾當中以瑤王像或瑤王印為主題的設計,瑤王像多數處在中央位置,周圍裝飾的點狀的突起形狀代表圍繞在瑤王身邊的茶山瑤族人。也有完整的圖案化人形圖案以祭祀、慶典等集體性活動場景的表現,結合植物紋樣、龍紋使用,是對族群繁榮昌盛的祈愿。
三、茶山瑤銀飾文化傳承內涵
以茶山瑤的狗爪紋為例,其形制為五道豎向紋路,中間紋路最長依次向兩側漸短,且在紋路頂端有呈十字方向排布的四個頂角三角形構成的紋樣。這一紋樣的來源據說是瑤族先民的祖先在一次激烈的戰爭中差點掉下懸崖,犬神盤瓠救了瑤族先民的祖先,并在瑤族先民的祖先身上留下了血色的爪印,后人為了緬懷盤瓠對先祖的救助,將這一爪印進行幾何化之后應用在了服裝和服飾當中。
八角紋樣與幾何紋樣的組合,代表的是有植被、有山、有水的茶山瑤生活,不僅僅是對于現有生活狀況的一個記錄,也是他們渴望家園有山有水有田地的美好愿望體現。在多種崇拜形式的共同影響下,銀飾當中所出現的幾乎所有的紋樣,都是茶山瑤一部立體的民族文化史書的展現。
四、結語
茶山瑤銀飾當中的造型與紋樣忠實的記錄了茶山瑤社會的文化歷程,反映了他們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以及審美情趣,是整個茶山瑤民族精神文化的外放,也是茶山瑤民族文化發展史的體現。要讓這些珍貴的民族造型樣式及紋樣形制得以傳承和發展,就必須挖掘其內在深層文化內涵,通過現代首飾設計技法來激發茶山瑤民族文化內涵的新生命。
【參考文獻】
[1]李佳.金平紅頭瑤服飾[M].云南民族,2011.
[2]李昆聲、周文林、云南少數民族服飾[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