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中,開啟了黨領導人民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征程,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具有深刻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法治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是關于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新理論系統。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開啟了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征程。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
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核心內容包括三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第一,要堅持黨的領導。
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四點: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領導立法,黨要在法治中發揮領導作用,首先要在立法中體現黨的領導。保證執法,強調的是法律得到執行和實施。支持司法,黨組織不能干預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帶頭守法。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同時黨要帶頭遵守法律。
第二,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我國憲法規定,每個公民作為人民群眾的個體,享有一系列權利,包括政治權利、人身權利、宗教信仰自由、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權利等等,都要通過法治這種比較完善的國家治理形式得以維護實現。法治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遵循的行為,只有所有的人民群眾都遵守憲法法律,法治才能真正得到實現。
第三,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方面。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立法平等是從立法上保證所有的社會成員享有的權利義務是平等的。執法平等,要求政府各機構、所有的執法人員,在執法中不論其身份、地位、官職,都要同等對待,實施既定的法律規則。司法平等,要求司法機構在處理具體案件中,不能因人的身份地位而給予不同的處理方式,適用法律規則必須是平等的。守法平等,即所有人有同等的守法義務。
第四,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理論,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找到了進步、文明、理性的治國方式;德治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理論,對于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價值;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理論,為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五,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在從中國實際出發推進法治建設中,一要吸收作為世界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普遍意義的法治的精髓。二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的法學理論體系和法治話語體系,把理論學習的成果轉化為法治建設的實際成效。三要從中國古代法治經驗中汲取營養、擇善而用。
(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第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就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執政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依法行政是對各級政府而言,要依法處理各項具體的政務、事務。
第二,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要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也要堅持黨的領導。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思考中,國家要依法治理。黨內的治理要依照黨章黨規來進行,所以強調要從嚴治黨,依規治黨。
第三,堅持法治國家和法治文化的協同建設。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法治文化教育中,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的、基礎性工作,從領導干部的法治文化建設抓起,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觀念。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實踐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是一套科學的理論系統,對中國新時代的法治實踐具有深刻的意義。
(一)為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提供規則指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不斷豐富具有中國特色的法治思想,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規則性的指引。建設法治國家,道路如何選擇,需要事先擬定規則,按照規則執行,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最根本的實踐意義。
(二)為新時代走中國法治建設奠定理論基礎
如何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管理國家、治理社會、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對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強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為世界法治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靈魂,其蘊含的統籌布局的戰略觀、治國理政的方略觀、公平正義的價值觀、黨法統一的政治觀、人民為本的主體觀、憲法至上的權威觀、民族復興的強國觀、命運共同體的全球觀等新觀點新理念新思想,是傳承中華法文化精華、汲取全球法治精髓、借鑒國際法治經驗的最新法治理論成果,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法治文明和人類法治文化的原創性理論貢獻。
【參考文獻】
[1]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劉劭君.湖南社會科學.2018年5月
[2]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徐小芳.文化學刊.2018年7月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張恒山.領導科學論壇.2018 年第7期
[4]楊小軍,姚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內涵與特征.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李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年3月
[6]孫德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科學內涵.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