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鳳輝 盛澤虎 張碩 王坤
【摘 要】本次調查以黑龍江省高校醫學生為研究對象,了解高校醫學生惰性問題現狀與表現形式,分析醫學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因素,給予高校醫學生克服惰性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黑龍江;醫學生;惰性;調查
當今大學生普遍存在惰性心理,約有9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惰性。所謂惰性心理,是指做事情懶散,意志消沉,不求上進的一種消極心理表現。一些高校醫學生面對繁重枯燥的專業課程,表現為學習懶散,求知欲不足,安于現狀、得過且過,這種惰性心理的形成有礙于他們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對其身心健康也有負面影響。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基于查閱文獻,咨詢高校心理工作中心專業工作人員,詢問相關專業老師的建議,設計調查問卷,針對黑龍江省高校(哈爾濱醫科大學、佳木斯大學醫學部、齊齊哈爾醫學院、牡丹江醫學院)在校醫學專業大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使用SPSS22.0軟件,運用二元回歸法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問卷回收情況
共收到537份問卷,哈爾濱醫科大學127份,佳木斯大學醫學部101份,齊齊哈爾醫學院188份,牡丹江醫學院121份。其中:女生59.40%,男生40.60%;大一92份,大二129份,大三246份,大四50份,大五20份。
三、醫學生惰性問題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85.29%的醫學生認為惰性心理問題普遍存在,但有45.81%只是聽說過惰性心理的相關知識,了解相關知識的僅占29.42%。
(一)醫學生惰性心理主要表現形式
在“您覺得惰性心理最重要的表現形式”這一問題中,四所高校的醫學生選擇拖延心理的最多占55.87%,依賴心理次之,占14.90%,其次是自卑心理,占7.08%,6.33%的醫學生選擇空想心理。拖延是一種個體自發做出的非理性行為,有三個特征,即非理性、自發的和回避。拖延心理居首位,依賴心理居第二位,這說明了醫學生在當代環境下的依賴性太強,缺少獨立自主性,與社會的發展及其大多為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有關。
表1 醫學生課余時間活動場所及學習時間統計表
調查顯示70.95%的醫學生課余時間待在寢室,其中女生占44.51%,男生占26.44%;35.2%的醫學生選擇去圖書館學習,課后自主的學習時間也有所不同。30.73%的醫學生每天自主學習時間小于1h,在1~2h內占39.85%,而每天自主學習時間在2h以上的醫學生僅占29.42%。大多數醫學生很難在寢室做到專注學習,易被當時的氣氛同化,缺乏主見產生思維惰性,他們選擇寢室這種安逸的環境來放松自己,學習變得被動,自身惰性占主導地位。
(二)醫學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因素
1.內在因素
針對形成惰性心理的內在因素進行二元回歸分析,自控力差、時間觀念差、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厭惡風險這四項影響因素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醫學生普遍認為缺乏自控力是實現目標的最大絆腳石,這是一種主觀原因導致的惰性存在,自控能力的高低與目標達成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高水平的自控能力能夠克服或減輕消極影響,而低水平的自控能力不僅無法克服,甚至還會加強消極影響;時間觀念越強的人往往成功的概率越大,時間觀念差是形成惰性的內在因素之一,醫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搶救病人,爭分奪秒,需要克服這一問題;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吃苦耐勞精神對于一些學生來說越來越陌生,這在他們的擇業觀上也有所體現,大多數醫學生畢業找工作想去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少有人愿意去縣城或鄉鎮衛生院。
2.外在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電子科技和外來文化的沖擊給醫學生帶來的影響尤為明顯。醫學生面對周邊不良環境的誘惑很難抵擋,調查顯示,42.46%的醫學生認為電子產品、娛樂軟件、互聯網的負面沖擊是形成惰性心理的主要原因,16.01%的醫學生認為醫學專業課程繁重枯燥,衍生厭惡的心理情緒,表現為逃避、反感、消極的態度,缺少學習興趣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平時的娛樂和使用互聯網上,消磨虛度時光,產生了消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有13.04%是覺得學習環境寬松,競爭壓力小,相比其他專業,醫學專業未來“鐵飯碗”,薪資高,這種想法是就業觀念上存在的誤區。
四、克服惰性的措施
(一)加強教育,提高自律性
調查顯示,68.34%的醫學生認為提高自律性,嚴格要求自我是較為合理的措施。學校要加強教育學生對時間的管理,加強醫學生克服惰性心理的引導,開設各種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程,一對一心理輔導等,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習和未來的工作。從而提高自律性。
(二)明確目標和規劃
61.08%的醫學生認為明確目標和規劃是首要克服惰性的任務,一些醫學生認為進入大學意味著舒適的生活,他們沒有職業規劃,大多數醫學生對現有的學習缺乏激情,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明確追求,確定目標和規劃是驅使其不斷向前邁進的動力。
(三)養成良好習慣
70.02%的醫學生希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惰性行為,學校要規范學生各種行為,制訂各種規矩使學生在大學這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中不過度放縱自己,從而克服惰性。
【參考文獻】
[1] 朱洪斌.大學生學習惰性成因探析及治理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35):4-6.
[2] 張殿國.走出惰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3] [期刊論文]王旭江- 《勞動保障世界》2018年23期
[4] 田月明.自控能力在學業倦怠與學業成績間的調節作用[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4(03):110-112.
[5] 田晨苗,葛涵博,程秀花.論大學生自律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2018,(19):37-39. DOI:10.16871/j.cnki.kjwha.2018.07.016.
[6] 楊新旺,王瀅,李小潔,楊美鳳- 《心理醫生》2018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