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盧成乾 王悅 何羽豪
【摘 要】軟件工程這門學科,迄今為止已有30年的歷史,它起源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軟件工程的概念是應用計算機科學的理論和技術以及工程管理的原理和方法。[1]根據預算和進度,實現對滿足用戶需求的軟件產品的定義、開發、發布、和維護,或者對課題進行研究。結合軟件工程技術發展歷程及目前發展的現狀(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我們預測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全球化、開放性、模板化。
【關鍵詞】軟件工程的概念;發展歷程;現狀;發展趨勢
一、軟件工程的概念
軟件工程(SE)是一門通過工程手段研究實用、有效和高層次軟件的構建和維護的學科。它主要涉及軟件開發工具、編程語言、數據庫、系統平臺等,目前正成為計算機科學領域的一門獨立學科。軟件開發的目的是實現從“高級(概念,處理邏輯)”到“低級(概念,處理邏輯)”的映射,并且小型軟件系統的開發是好的。但如果是大規模軟件系統的開發,完成這一映射就要困難得多,因此人員、使用的技術、采取的方式、成本和進度的約束就要復雜得多。
二、軟件工程的發展歷程
1960年代,由于先進語言的普及,電腦應用的范圍大大擴大,對軟件系統的需求急劇上升。由于軟件開發在質量和效率方面無法滿足應用需求,因此出現了所謂的“軟件危機”。為了解決軟件危機這一問題,為了解決軟件危機問題,1968年北約會議首次提出了“軟件工程”的概念[2]。軟件工程技術開始進入讓大多數人的眼中。軟件工程技術的主要發展歷程可參見表1。
表一
三、軟件工程現狀
中國的軟件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并保持了增長趨勢。軟件也在朝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近年來,中國政府也密切關注軟件產業的發展和軟件產業。發展還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為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制定了系統的計劃,指導和推動了軟件產業的發展。為了促進我國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認識到我國軟件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牢牢把握機遇,選擇正確的途徑,使我國軟件產業快速發展。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發展,軟件業發展一直都是持續高速的發展。據大部數據顯示,2013年之前軟件業的收入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長。而軟件外包收入更是以比軟件業8倍的速度增長。中國軟件外包服務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十幾個城市為例展現出軟件業務蓬勃發展狀態。由此看出軟件工程的發展前景,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和嚴厲監控下,軟件工程發展空間和范圍均十分優秀。
軟件工程技術人員的職業方向非常廣泛。軟件工程專業人士對員工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這使軟件專業人員可以在軟件開發公司、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等多個領域展示自己的才能,就業方向十分廣闊。
四、軟件工程發展趨勢
互聯網是20世紀末最偉大的技術進步之一,它是一個全球性的信息基礎設施。這個不斷擴展的網絡基礎設施構成了一個資源豐富的計算平臺,構成了人類社會的信息化和數字基礎,成為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環境。軟件技術研究如何進一步整合互聯網平臺上的資源,形成一個龐大、高效、可信、統一的虛擬環境。從而更方便的服務與各行各業。
1.全球化。目前軟件工程不僅僅在中國熱,其余國家也很重視,僅僅一國無法使軟件工程技術得到全面發展。在此背景下,出現了一個軟件協作和交互的全球模型。伴著軟件外包產業和軟件工程的迅速發展,大型企業團隊通過美國實現軟件概念生成,通過歐洲實施軟件系統框架設計,通過中國實現軟件測試,并為用戶提供售后服務。
2.開放性。據軟件工程技術目前的發展狀態,軟件工程這項技術的發展趨勢必然走向“開放計算”的方向。開放計算(開放軟件、開放構架、開放標準)。通過全球統一的標準開放,各企業各行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各種軟件來聯系,各軟件可以集成運用,各國的技術經驗開放以達到共享的目的。
3.模板化。現如今,軟軟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所處的IT環境更加復雜。為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不斷變化的IT環境中生存,企業應該深入增強創新能力和業務靈活性。模塊化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解決上述問題。
網絡軟件是軟件系統在互聯網的開放,動態的,不斷變化的環境的基本形式的抽象。它不僅是傳統軟件結構的自然延伸,而且是在集中、封閉環境下開發的唯一的傳統軟件形式。基本特征:
(1)協同性:指網絡軟件系統中的軟件實體之間可以互聯亙通、協作。并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根據各種靜態連接和動態協作的方法進行統一。協同將其與傳統軟件系統區分開來。在封閉的集中環境連接模式下的單個靜態連接。
(2)反應性:網絡體系結構軟件具有感知外部運行和使用環境的能力,為系統演化提供有用的信息[3]。反應性使網絡體系結構軟件系統具有適應互聯網開放、動態和多變環境的感知能力。
(3)演化性:是指根據應用需求和網絡環境的變化,網絡軟件結構的動態演化,主要表現為物理元素數量的變化、結構關系的可調性、Internet形式的動態可配置性;演化使得網絡軟件系統具有適應開放、動態、多變的直接組網環境的能力。
(4)多態性:這意味著網絡軟件系統的效果反映了多個目標的兼容性。基于一定的合作基本原則,在網絡環境的動態變化下,可以滿足多種兼容的目標形式。多態使得網絡軟件系統具有靈活性,能夠滿足個體需求。
軟件工程自誕生以來,一直在發生著變化,經歷了許多變化,從而發展到了現在的軟件工程。軟件工程技術自成立以來一直在不斷發展。要不斷創新和發展,找準發展趨勢,推動軟件工程整體發展。使軟件工程為人民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我們相信未來的軟件工程也將滿足未來人類生活的需要,它將永遠為人類服務,為人類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參考文獻】
[1]劉馨月、申華.軟件工程專業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M] 《計算機教育》2014.
[2]許家治.軟件工程理論與實踐[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07月.
[3]王丹丹.軟件工程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