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姍姍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職業院校的教育也日益得到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們的共同重視。而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成為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在教育上培育素質高、技能強的人才的一種方式[1]。目前來看,產教結合雖然經過了數年的發展,但仍存在許多現實問題。而協同創新是結合思想和方式進行創新的模式,先使各方面參與者在思想觀念上發生改變在進行模式上的創新。當前,推動協同創新視角下的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我國職業教育建設的關鍵環節,對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產教融合;現實問題;協同創新;現實意義
在黨十八大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的關于要推進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以便更好地促進產教深度融合。而學院與企業的合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校企合作,正是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一種方式,因此在國家和政策的號召下,也更明確了產教融合的不斷深化是未來職業教育前進的主要方式和途徑。職業教育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將產教融合不斷進行深化,并在產教融合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在一些的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在我國當前推進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情況下,產教深度融合不僅要積累發展經驗,還要在思想和模式上協同創新,最終實現人才不僅綜合素質高而且專業技能強的目的。本文將通過分析產教融合的現狀進一步探究在協同創新視角下產教深度融合的途徑和意義。
一、對產教融合的簡要介紹和重要性分析
(一)對產教融合的解釋
產教融合不僅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區分職業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的重要特點。所謂產教融合,其基本含義是將是產業和教育一體化,使兩者進行融合并相互促進,以便于職業類院校能在培育專業性人才的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基礎知識的傳輸,還能最終實現將教學知識、科學研發探究、素質提升、技能培養、生產實踐和實際工作一系列的過程和職業教育的內容相互融合并能有機結合。而職業教育中的產教融合最終就是為了全面提高專業技能型人才的綜合素質,實現培育出滿足當前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二)產教融合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當前我國教育體系已經有了多年積累的經驗并相對來說比較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方面還有一些局限性。而其特有的產教融合對其教育的實施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產教融合的教學方法既能更好地鼓勵學生開拓創新思維、培養實踐能力,還能夠解決當前部分職業院校教師能力不足的問題。
二、對當前現狀和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的簡要分析
(一)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參與度不足
由于在當前模式下企業方面擔任著投資高風險大的情況,可能企業使用大量人力物力培養出的人才最終沒有留在本企業,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往往面臨高投資且難以得到回報的風險。
(二)學校和企業的不同立場使其二者存在一定矛盾
職業院校意在培養高素質水平的專業型人才,開展產教融合是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而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來參與的,企業方往往更注重收益和回報,甚至部分企業將進入企業進行實習的學生當作更加廉價的勞動力,試圖花更少的成本得到更多的利潤。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都無法得到提升[2]。
三、在協同創新視角下的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含義和途徑分析
(一)協同創新視角下的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含義介紹
在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的體系中,還存在一些具有局限性的思維。即使是在當前國家社會大力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產教融合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職業教育體系在思想觀念和教學模式上的矛盾導致一些問題日益凸顯。而在協同創新視角下的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正是在思想觀念和教育模式兩方面共同的創新和有機融合。而首先就要在思想觀念上發生轉變,不再受到局限思想的影響。然后在模式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創新真正滿足當前社會需求的教育模式,并將思想和模式進行有機結合。
(二)協同創新視角下的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途徑分析和探討
1、職業院校制定培養方案與企業方簽訂合同并安排組織教學培訓
由職業院校根據相應企業提出的行業標準、用人標準和規章制度的一系列規范,來制定針對院校內學生來制定的專業方向的培養計劃,規定安排、組織進行教學培訓的項目,通過兩方簽訂的訂單合同,來進行產教深度的融合。學生通過學習安排的社會實踐和實習活動可以更好的將自己的專業與企業內實際的工作對應,有利于學生明確就業方向和工作內容,也有效地提升了就業率和人才的綜合素質水平。這種創新的模式不僅能提高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參與度,更有利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3]。
2、學校、企業一體化的模式
由職業院校來提供實習場所、勞動力和一些設備,而企業只需在該校園設置一個將研發部門。這種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習的機會,增加了校內培養的實踐性和真實性,另外,企業也能節省開支,避免高投入難以得到回報的尷尬情況。這種模式更能滿足和適應當前的社會需求,在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的同時,節省企業開支。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不僅能更好地得到鍛煉和提升,而且企業也更愿意參與進來。
3、全面構建一個校企共贏的教育體系
要想更好地深化產教融合,院校和企業雙方應秉承互利才能共贏的思想觀念,共同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共贏體系。首先就是要轉變思想觀念,統一人才培養為產教深度融合的首要目的,明確校企合作的真正意義,使產教深度融合得到創新和發展。在協同創新視角下的產教深度融合中,職業院校向企業輸出高素質的專業技能型人才,而企業所提供的實踐機會和資金也促進了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另外,企業通過吸收高素質的人才也能得到生產技術方面的發展,更具有社會競爭力。這樣的校企之間高度合作, 不僅有利于產教的深度融合,還能促進雙方共同參與,最終實現共贏。
4、在產教融合形式和模式方面的創新
(1)創新產教融合形式,首先就是要改變當前具有局限性的較為傳統的辦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進一步創新職業院校的產教融合的形式
職業院校在進行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從以院校為中心轉變為以所在地區的行業為重心來進行人才培養和科研教學,這樣不僅能更好地充分發揮本地區的行業優勢和特點,切實提高所培養人才的質量和實際性,更能滿足社會和企業要求。同時,以區域內行業標準為標準來進行人才培養工作有利于院校服務當地的地區經濟發展,而所在區域的經濟得到更好地發展反過來又將促進該院校的教學和科研發展。
(2)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新思維和新模式,創新性地將高素質人才培養與互聯網相結合,從而探究產教深度融合的方法途徑
當前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我國當前各方各業都充分將互聯網應用于其中,教育行業也不例外。而職業院校的教育體系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種,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新技術、新思維,利用互聯網的大平臺去創新性的發展產教融合的新模式。一方面職業院校仍要抓住產教融合的本質,結合著當地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并與“互聯網+”充分結合。在我國當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普遍方法——校企合作上加強產教融合,將“互聯網+”更多地應用到其中,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和職業院校之間的了解和交流,從而促進二者的合作,最終實現共贏。同時,職業院校還在可以有針對性的制定實習內容和計劃,企業能更加明確學生實習的安排,更好地參與到人才培養中。這樣一來,產教深度融合得到更好的促進的同時,學校和企業也能建立起更信任、更密切的合作關系,真正將學校傳授的理論知識和企業提供實習中的實際進行有機融合。
四、結語
全面推進職業院校中產教深度融合不僅是我國當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還是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目標、更滿足當前需求的有效途徑。職業教育中的產教深度融合有利于學??蒲薪逃陌l展,還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現代化專業型人才,成為職業教育這一體系的改革和發展、最終服務于社會的重要方法途徑。因此,只有在協同創新的視角下,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的產教深度融合,密切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嚴格簽訂校企合作的相關合同并努力保障學生權益,才能最終實現校企合作的共贏和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術強的人才的培養。在協同創新視角下進行的產教深度融合才能切實地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與社會脫節的局限性,真正實現教育和就業的無距離對接[4]。這樣一來,不僅職業院校能真正將教學、研究和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出更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同時,企業也能更充分地發揮作用,更好地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將實際工作的需求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實現“零距離”對接,并使職業院校在進行教學時參照我國最新的職業標準和崗位規范。協同創新下的產教深度融合不僅能實現職業院校和企業的共贏,還能更好地培養綜合素質水平高的專業人才,最終實現我國職業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夏繼偉,王偉麗.職業教育院校的產教深度融合各項機制改革思考[J].南方農機,2018,49(15):148+160.
[2]張瑩,周靜.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需求分析與推進建議[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06):122-126.
[3]張騫,勾景秀,秦月培.基于協同創新視角的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分析[J].民營科技,2017(02):236.
[4]鮑桂楠.協同創新視角下的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J].教育與職業,2016(2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