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青茹
【摘 要】新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科技水平不斷提高,高校黨建工作中,學生思政教育出現了新的方法。此種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與學生思政教育發展逐步融合。基于此,本文主要論述了新時期高校黨建中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相關知識。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學生思政教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信息化與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文化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復雜社會形勢下,黨建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作為黨建重要陣地,高校只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才能對工作思路進行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其先進性作用,從根本上為高校可持續性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全面提高高校學生思想與政治綜合素養。
一、新時期高校黨建與學生思政教育現狀分析
1.1忽略了兩者間的相關性
新時期,在高校黨建與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不重視該工作,各項投入少。有的高校也只重視其中某一方面工作,不能將兩者有機融合在一起,對于黨建與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間的相關性并非顯而易見的,因而高校做不到深入探究。當前,高校黨建與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建設隊伍認識不全面,有的老師對黨建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黨建建設與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結合更是無從談起。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要積極發揮入黨積極分子的作用,為黨建工作提供高質量的人才保障[1]。高校黨建與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間存在很多共通性,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契合點與共同核心,即堅持黨的領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與科學發展觀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同時,兩者相同的終極目標也體現了其相關性,旨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養與能力,為祖國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1.2落后的教育方法
高校大學生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依然采用傳統教育方法,以傳統理性教育為主,為學生灌輸大量知識,忽略了學生是否理解并認真學習這些知識。簡單而枯燥的知識內容,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學習興趣,這種現象是極為不利的。新時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極有可能改變這一現狀,依靠互聯網技術,創新各類學習思政教育知識的方法。高校黨建工作也不例外,在黨建工作中,學生可能會討厭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講座活動,因而依靠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提供在線學習機會,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高校黨建工作中,還要抓住互聯網發展機遇,結合思政教育,吸引優秀人才參與,為學校與社會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1.3黨建工作重數量輕質量
高校黨建工作中,吸納入黨積極分子時,因人數比較多,因而高校不會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觀察與教育,此種情況下使得黨建隊伍中很多學生思政水平不高。另外,高校重視學生入黨前教育,但卻忽略了學生入黨后思政教育,甚至有的高校學生入黨后,學生政治覺悟降低。
1.4高校黨建與學生思政教育存在很大的難度
剛進入大學,學生學習激情與入黨積極性高,有主動學習黨知識的意識,愿意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培訓活動,此階段黨員發展人數增加。隨著時間的改變,高中階段高壓教育在老師沒有監督情況下,很多學生自身逐漸放松,渾渾噩噩的學習,不求上進。校園中,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一般是一名輔導員老師擔任很多工作,因而工作重心難以集中于黨員發展與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對黨員監督與管理不到位。另外,高校學生人數多,入黨學生人數隨之增加,黨員考察與管理工作量也隨之加大,從而加大了工作難度,對學生與高校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新時期,高校黨建中學生思政教育建議
2.1為高校做好思想理論建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理論建設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加強理論根基建設,積極推進理論建設與宣傳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思政課骨干老師構建宣講團,為全校師生宣講中央路線方針政策,組織宣講會,定期編印《高教視點》與《學習參考》等理論性學習材料。借助校園媒體設立理論教育“專欄”,貫徹落實中央全會精神[2]。根據高校辦學特色,印制多理論結合的推廣節目與理論傳播刊物。實際課堂教學中,從根本上進行思政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模塊化專題、共享微課及體驗式實踐”等相結合的創新教學模式,利用課堂社會實踐,將課堂教學延伸到社會領域。另外,將價值塑造與學生日常學習融合起來,拓寬人文素質課堂教學內容,促進課內外教學協調發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文化底蘊與綜合素養。
2.2拓寬思政教育工作渠道
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時,采用不同渠道開展教學會獲得不同的教學效果。實際教學中,學校要針對性拓寬教學渠道,結合現有教學環境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積極探索與分析,研究更廣泛的教育渠道。比如歷史教育工作中,將紅色精神和故事與思政理論課結合期考,以“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開展實踐調研,參觀重點紅色革命基地,以此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自體驗紅色文化,實現紅色教育踐行的目標。高校黨建中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紅色文化能夠拓寬教育渠道,同時將紅色文化與多元化教學模式融為一體[3]。比如,新生入學之際,設立專門課程,參觀校史與展覽校情,結合不同年級學生成長特點,分層次確立“適應、養成教育及學習生涯規劃”、“一日生活制度”、“我的大學我做主”及“未來路在何方”等為主題的活動。將這些教育主題活動與紅色教育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融合現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紅色文化,接受主題式教育的基礎上,親身體驗社會主流價值理念的影響力,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2.3加強思政教育制度建設
高校黨建中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制定加強與改進網絡思政教育實施意見,加強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提高網絡文化的供給與服務職能。新時期,制定不斷加強與改善思想工作宣傳實施意見與形勢報告會、哲學社會科學報告會、研討會及講座等管理辦法,抓住并發揮大學生思政教育主陣地的作為。針對老師行為規范與師德考評,頒布相應的條例,加強師德與師風建設。制度建設工作中,高校要深入研究分析本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只有牢牢掌握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為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發揮輔助作用。所以,制度建設,要逐步完善對癥下藥,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發展目標,借鑒教育制度優秀內容彌補現有教育制度的不足,在此基礎上,確保高校嚴格制定大學生思政教育制度,全面實現思政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中,要結合黨建工作面臨的形勢,主動開展各項黨建工作,加強實踐探索,深入反思,對黨建工作思路進行優化,以此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三觀”,更好的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思想素質硬且政治立場堅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昆.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的思路[J].才智,2018(36):16.
[2]李昆.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之研究[J].才智,2018(31):184.
[3]韓革軍,周東濱,葉明紅.對新時期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調研的幾點思索[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10):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