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璠 陳筱
【摘 要】儒家思想具有教育教學價值,應該被各個理論教育課程采用。本文以高校作為研究的背景環境,首先對該環境中學生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述,旨在通過問題簡述,為后期的應用途徑提供具體的研究方向。其次,文章對高校思政教育體系融入儒家思想的現實意義展開敘述。最后,文章對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用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望文中內容,可為各個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教學融合儒家思想方面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儒家思想;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文化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將儒家思想融入現代教育體系中,具有促進文化傳承,優化現代教育的雙重作用。當前,儒家思想正在高校環境中不斷傳播。但怎樣將儒家思想完善和匹配的應用至思想教育工作中,仍然需要各個思政教育人員進行研究。針對此,部分教師選擇先分析校內學生思想方面的問題,再依照問題設定解決辦法,在解決途徑中融入儒家思想。因此,當下多數高校便使用這一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融入儒家思想。
一、高校環境中學生思想方面現存問題分析
(一)利己主義思想
當代時代背景為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正高效發展,人們不接觸互聯網,等同于與時代失去緊密聯系。當前絕大多數的高校大學生正在被網絡文化和網絡信息影響,而網絡文化和網絡信息中,不僅包含正面的思想價值觀內容,也包含一些利己主義思想。在利己主義思想中,存在犧牲群體利益維護個人利益這一問題。而這一思想,明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和諧等思想相悖。因此,存在于大學生群體中的利益主義思想,應在思想教育過程中被徹底拔除。
(二)缺少誠信意識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也屬于重要價值觀詞匯。人們只有做到誠信,社會行業才能正常發展。但當前部分大學生受到社會中灰色規則的影響,在潛意識中即認為每個產業內存在的灰色規則屬于正常現象。一旦大學生長期帶有這類思想,將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未來工作積極性。因此,教師也應找出一種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大學生重新塑造誠信意識。
(三)心理素質較差
當代大學生面對學業壓力、就業壓力和升學壓力,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日漸加重的壓力作用下,已經呈現出比較脆弱的狀態。而大學生因缺少心理健康知識,使得他們即使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也不會第一時間發現和驗證。心理健康問題長期存在后,會降低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繼而出現抑郁、躁郁等病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員也需要承擔心理教育人員的作用,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程中融入儒家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可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當前高校所用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多以課本素材和PPT素材為主,應用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已經對這類信息產生厭倦心理。只有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獲取到預期內的教學效果。但當前多數思政教師的課程改良難點為,自身無法采集有效的教育信息并融入思政教育體系內。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在誕生之余即屬于教育素材,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的文化結晶。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融入儒家思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可幫助傳統文化實現有效傳承
儒家思想屬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應被后人學習和傳承。當前,雖然在國家建立文化自信的過程中,儒家文化逐漸得到各個教育體系的重視。當儒家文化可在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占有固定地位時,儒家文化的傳承工作也能夠被穩定。因此,思政教育工作人員應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既利用儒家文化優化教育體系,也要通過教育體系,做好儒家文化的宣傳工作。令更多的大學生能夠熟知傳統文化,明確儒家文化在現實社會中的傳承價值。
三、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方式
(一)加入儒家文化,更新思政教學基礎結構
首先,思政教師應建立在教學體系中融入儒家文化的思想,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其次,教師自身需要通徹學習儒家文化,理清儒家文化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內涵,在保障自己能夠理解儒家文化的狀態下,再將儒家文化傳遞給學生。最后,教師應該審視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選擇不同的教育結構,有規律的將儒家文化加入到教學設計中。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解價值觀相關內容時,加入“貧賤不能移”等思想。并結合社會中的實際例子,既達到價值觀教育的作用,也能夠令學生對儒家思想產生深入的認知。教師在講解儒家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儒家文化以文言文形式為主。教師需要為學生仔細講解相關內容,加深學生對于文化的認知印象。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將文化與現實結合,真正認可儒家文化所具有的實際價值。
(二)理論實踐同步運行,踐行“知行合一”思想
儒家文化中包含“知行合一”這一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見真知概念不謀而合。針對此,教師在將儒家思想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做到將理論與實踐同步運行。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傳達“熬不可長、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等思想。學生在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實例分析,對相關思想產生深刻的見解時,教師可在班級內開展研究會。這樣一來,學生可不斷踐行“知行合一”思想,在實踐中夯實自己對于政治思想文化的理解。
(三)應用互聯網技術,塑造儒家文化學習氛圍
首先,將儒家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應用和傳播,僅將視線放置在課堂方面,將無法取得預期內的應用效果。針對此,思政教師應適當拓寬眼界,具體可以通過優化校園文化和課堂文化的方式,令儒家思想可以被滲透到校園內每個角落。教師可以開展儒家文化講座,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其中,學生們在聽講過程中,也更容易被教師吸引。其次,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內學生成立儒家社團,社團內資源由教師提供,社團內對儒家文化有著深刻見解的學生,可充當講解者角色。當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動性作用時,校內將正式具有濃郁的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氣息。最后,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新媒體賬號,定期發布儒家思政教育文化相關內容,占領新媒體信息傳播空間,起到隱性教育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背景,對儒家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方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教育體系中融入儒家文化,將理論與實踐同步運行,以及應用互聯網技術塑造學習氛圍等方式,為可參考的應用方式。
【參考文獻】
[1]郭繼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研究概述[J].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01):109-116.
[2]劉世通,許蘭杰. 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代價值[J].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05):112-115.
[3]孫小恒. 儒家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初探[J]. 福建茶葉,2018,40(0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