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巖 賀立飛 鄧天嬌
【摘 要】大學生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那么大學生作為時代的新鮮血液,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成為重要課題,這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之路。因此,在當前的經濟社會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的協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在高校的思想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強化了思想教育在大學生心理方面角色地位,也進一步拓寬了新形勢下大學生教育的途徑,從而解決高校要始終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把大學生培養成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人才,從而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
在2019年,00后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主力軍,這個被稱為千禧一代的群體出生于物質的幸福時代,除少數民族外,獨生子女較多,父母過度“保護”和信息快速滲透的時代成長背景,使其能夠盡情的追求和展現個性。他們朝氣蓬勃,充滿青春活力。在全球化時代接受多元文化熏陶的今天,社會意識形態亦呈多元化發展趨勢,這其中包括積極向上的,也包括消極墮落的。如果不能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則會導致大學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這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社會事件。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育為先,因此進一步強化高校思想教育和心理育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把握思想教育方向,發揮主體積極作用
從哲學層面來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源于主體生活又注重反思性的自我精神重構,是實現人的最高本質、通達彼岸世界的意義體悟教育。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提高自我思想水平就要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自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還要不斷升華自身思想覺悟,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是帶新人。與此同時,高校也應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的研究方向,秉承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針對如何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這一問題進行思想教育相關研究。在當下互聯網時代,QQ、微信、微博、抖音等手機APP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在沒有辨別能力的前提下,大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大學素質教育失衡,而對“實業興邦”的觀念產生動搖。因此在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服務”和全國教育大會的精神,了解國家大政方針使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緊貼國家政策文件。在做大學生個人生涯規劃的同時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
二、增強思想教育體系,提高心理教育效果
大學的學習生活環境,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要學習的內容也越來越多,社會要求也迫切需要其更多地向復合型人才發展,大學年年擴招,就業壓力增加,感情問題也越來越多,這都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要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做好思想育人的同時還要做好心理育人。幫助大學生緩解不良的心理情緒,釋放心理壓力,培養他們強大的心理素質去面對社會壓力。因此在大學生的學習中,要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幫助大學生掌握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方法,這是辦好現代化大學的動力源泉,也對培養未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強化思想教育運用,開展意識形態教育
(一)開展主題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要讓新時代的大學生充分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無論是在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都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大學生的生活習慣與思想教育緊密結合。例如:可以通過周末班會時間,利用班會課程化的形式,開展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同時還要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廣大學子,這不僅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新使命,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擔當。要避免對大學生單向的“灌輸式”教育,導致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式化,使大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抵觸。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要讓廣大學生不知不覺當中自覺的去學習,要充分利用好團委學生會、易班、社團等相關學生組織作用,讓廣大學生在通過學生組織進行專業技能的提高,同時,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使他們能夠更好的學會團隊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團隊意識,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從分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實現比理論教學更好的教學成果,使大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新時代孕育新希望,新思想引領新征程,一定要抓住新時代的特殊歷史階段,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牢牢守住大學生思想政治這條防線,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
(二)思想教育有效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式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在新時代背景下,必須要進行路徑創新,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教育是創新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堅持在提高中創新,在創新中進行突破,在發揮傳統課堂教學育人模式的同時,還應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與大學生進行分享,如:《感動中國》、《厲害了、我的國》,通過這些優秀的案例與同學們進行課上、課下討論分析,使廣大學生產生共鳴,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從而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科學性,使廣大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這些思想理論。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僵化的將書本知識機械性地照搬出來,而應該是將思想教育與心理教育的理論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做的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思考,從而實現“高水平”的師生互動。
(三)開展有效輔導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其主要目的是育人。社會在快速發展,針對大學生的工作方式需要隨之進行改進創新。當前大學生更加關注自己,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對未來的憧憬與他們的實際心理健康水平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高校要進一步加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良好的心理健康輔導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具有積極的影響,要在高校中營造良好的兩者結合的氛圍。要充分利用校園報紙、宣傳欄、廣播站、微信公眾號等校園媒體進行大力的宣傳,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利用好主題班會,開展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利用易班進行心理網絡知識競賽,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心理健康知識。要充分發揮好班級心理委員的作用,密切關注學生動態,做好相關的預警機制,對于突發情況以及特殊情況要立即上報輔導員,并做好相關工作。
【參考文獻】
[1]劉峰.貼近特殊學生群體 構建和諧大學校園[J].中國電力教育,2008(1):142-143.
[2]齊立強,李智慧,龍躍.“大學生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90-92.
[3]牛娜.高校大學生特殊群體心理健康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7(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