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笑
【摘 要】高校的思想認識不足具體表現在思想短板和認知錯位兩個方面。思想短板指的是部分高校對沒有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錯位表現為一些高校不能深刻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沒有深度塑造創新創業教育思維。經過不同維度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能夠系統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無論對學生的知識素養或是工作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反思;模式構建
為了滿足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綜合國力、增強教育厚度、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需求,我國正在大力推廣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為了解決當下各地高校存在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落后、課程教材不合理、課堂方式效率低等問題,應該對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體制進行改革。健全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應當能夠科學地培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反思
1、思想認識不足
高校的思想認識不足具體表現在思想短板和認知錯位兩個方面。思想短板指的是部分高校對沒有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新的教育任務只是表面履行卻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地到實處,在教育模式的整改中,部分高校存在明顯的模仿心態,導致不能很好的結合學校自身特色,對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反而是一種阻礙。[1]認識錯位表現為一些高校不能深刻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沒有深度塑造創新創業教育思維。一來過于看中實踐經驗而忽視了理論基礎,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創新土壤;二來重視創業多于重視創新精神,一定程度上渲染了功利心態;三來著重精英教育而忽視了通識教育,削弱了學生的創業能動性和創業毅力,使得學生很難融入真實的創業環境。
2、教育結構混亂
[2]首先,創新創業教育本身仍在摸索階段,因此十分欠缺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而部分學校的協同育人工作并不做的十分到位,詳細表現為“政府熱、社會冷”,“學校熱、企業冷”,“校方熱、集團冷”這三種現象。其次,教師資源中存在很大問題,兼職教師數量大于在編教師數量;理論教學類教師數量多于經驗豐富型老師。還有就是教育手段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不能滿足學生的創新創業需求。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構建
1.科研項目孵化模式
該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導師的研究項目+導師輔助+學生獨立研究+創新培訓+創業培訓”的形式,由導師公開研究課題,吸引學生參與項目,可以提升學生的基礎理論水平,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完成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挖掘創業機會。[3]二是“企業的研究項目+導師輔助+學生獨立研究+研究項目產業化”的形式。通過企業尤其是學校合作企業公開所需的技術項目,學生在校內外創業導師的聯合指導下,得到滿意的科研項目成果或實現企業發展產業化。相比較來說,前者更鍛煉創新能力,多見于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課題研究或分析實踐;后者更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在專業粘合度頗高的校友企業招聘中比較常見,稱為科技企業項目孵化。
2.政產學研金介用合作模式
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高校、孵化機構和科技中介等等創業組織,分別在社會中發揮著不同的創新創業功能。高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樞紐,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環境和鍛煉平臺,由老師進行統一的知識解答和技能傳輸;科研所是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和項目合作的重要對象;企業能夠為學生開創實踐和創新的機會;政府則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和經濟支持;金融機構如銀行等主要為有潛力和發展前景的創業項目進行評估和投資;科研中介和孵化機構能為創業項目提供創業指導,例如審批流程、財務相關、工商稅法等基礎服務。[4]要構建成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需要綜合各個組織的優勢,努力創建一個統一的戰略構架——以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為核心層,以金融機構、孵化機構和科研中介為框架層,以政府作為管理層。給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全面的知識、數據、經濟和技術支持,共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
3.專業實踐模式
該模式有如下幾種形式。(1)“專家引進”。以高校的王牌專業與相關友好企業開展合作,構建一個創新培訓性質的實踐平臺,由企業派遣專業人士,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創新創業服務。[5]學校的王牌專業是學校的重要資源,能夠為社會輸送大量相關人才,通常也會配備專業的重點實驗室,具備設備、人才、項目、專業上的多重優勢,能夠與企業建立友好關系,在完成教學任務和一般科研項目的前提下,可以拓展與企業的進一步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2)“人才送出”。和高校臨近的企業或者友好企業共同創建實踐學習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積累創新創業經驗,增強創業能力。(3)“豐富體驗”。高校內部開展創業體驗活動,學生可采取模擬創業公司、搭建創業市場、體驗創業流程等形式參與活動,增強對創新創業知識的了解。讓不同專業的學生盡情發揮特長,積累協調合作、構建創業團隊的經驗。(4)“競賽比拼”。學校可以構建創業競賽類型的實踐模式。開展各類型的創業競賽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例如創業知識競賽、創業專題辯論賽、省級和國家級的創業演講等。
4.綜合模式
綜合模式是面向高校各個專業各個學生搭建的綜合發展平臺,著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系統性。這其中包括課程培訓、創業實習、實踐平臺等多種類型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目的十分明確,即鞏固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業技能,為日后的創業發展鋪墊堅實的基礎。[6]對課程培訓來說,分為創業基礎理論課程、創業創新實踐課程和創業創新教學課程。對創業實習而言,學校可以定期開設創業競答、創業辯論、創業實習、創業交流等項目,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技能和創業協作技能。最后對實踐平臺而言,學校要增加對創業教育的支持投入,豐富創新創業環境的客觀環境,完備各種實用器械,讓學生有創新思考的土壤和創業的動力。經過不同維度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能夠系統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無論對學生的知識素養或是工作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
三、結束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大學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門課程,它不止是一項簡單的知識學習,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建立未來的職業規劃。經過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學生能夠樹立科學的創新精神,提升卓越的創新能力,從而增強在走出社會中的創業競爭力,在職場中實現良好的發展。所以,對當下創新創業教育中出現的弊端和漏洞,高校應當在第一時間落實分析舉措,完善現存的創業創新教育機制,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長足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小青.拓展訓練對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16)
[2]楊曉慧.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的國際比較和中國特色[J].中國高教研究,2018,(1).
[3]高桂娟.高校創業教育實效性的評價與提升策略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
[4]陳昌蕓,侯長林.找準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生態位[N].中國教育報,2017-09-19(09).
[5]曹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厘清與重新構建[J].繼續教育,2017,31(7):12-14.
[6]陳寧.“互聯網+”下高校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8(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