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
【摘 要】核心素質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文結合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分析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際,從更新教學理念,將課堂的主動權交換給學生;營造互助教學環境,促進師生牽手合作;運用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 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等方面提出課堂改良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課堂改良
當前,新時代的高中歷史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不僅有效地促進課堂改良,更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從填鴨式的傳統課堂中解放出來。但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是一個新鮮的事物,與傳統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沖突。近年來,雖然國家大力倡導,但從現實來看,不乏少數的一線教師仍沒有更新觀念,堅持采用傳統的課堂模式,對核心素養的理解也比較片面,不善于用新鮮的教學方式,不能體會到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對于這種現狀,廣大高中歷史學科教師,要從學科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重新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緊緊圍繞著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開展卓有實效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獨立思考。為此,探究高中歷史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在時下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一、更新教學理念,將課堂的主動權交換給學生
在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環境下,為使學生提高應試能力,教師總是將知識強制灌輸給學生。教材上的“勾勾畫畫”,課后背誦檢查已經成為傳統課堂的一種常態。但在這種“分數至上”理念指導的課堂教學之下,高中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自主學習意識逐漸弱化,學生完全依賴老師預設的重點,缺乏對問題的獨立思考。分析歷史事件原因時,老師講過的、書上畫過的會,但不能夠舉一反三,長期以往成績也不能得到質的提高。此外,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在教師強壓之下,枯燥乏味的背誦也會誘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厭學情緒。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產生了厭倦,不可能實現提高成績的初衷。為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觀念,結合新時代的要求,樹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開展探究式、問題式、合作式課堂,讓學生自主地體會歷史學科的無窮魅力,從而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更為重要的是,核心素養的落實不能僅僅放在口頭上,不能換湯不換藥,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完全落實。當前,部分一線教師刻意逃避課堂改良,片面地認為核心素養“好聽不好用”,提高成績還是要靠強背和題海戰術。這種想法本質上是對核心素養的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殊不知,核心素養是一種能力,指導學生能夠學會學習,與提高考試成績并不沖突。相反,只有學生學會學習了,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才能有效地提高成績。
二、營造互助教學環境,促進師生牽手合作
核心素養的提出對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改良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期盼。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為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從核心素養的理念中出發,積極融入到歷史學科素養之中,根據不同課堂類型,探究不同的學習環境,在正確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情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解析。通過教學環節的合理設定,層層遞進,突出時間脈絡,讓學生形成思維導圖。同時,要巧妙設計學科活動,將核心素養的要求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入腦入心。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根據歷史學科學習能力的差異,在小組內結成“幫扶對子”,深化核心素養學習的深度和質量。要善于創設合作學習問題,使學生能夠用已知的學科認知,建立合作關系,相互討論,合作探究,牽手共贏。使課堂教學有深度、有層次、有質量、有溫度。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相關歷史脈絡及結果制作成微課或微視頻,向學生播放,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據此合理預設問題,對照微課中的圖片和情節進行小組合作探討,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提升,引導學生對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背景和原因進行深入地探討,在找出其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的影響,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辯證思維。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探究學習要注重實效,不能流于形式,關鍵在于問題是否合理,要充分考慮到設問是否有討論的必要,是否符合現有的學情,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為了討論而討論。對于歷史事件的分析,不能行云流水,要注重層層遞進,養成學生的學科分析思維,促進學生更科學、客觀地對歷史事件進行學習和探究。
三、運用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厭學情緒對于學生的傷害是巨大的,這雖然有一定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但更多的則是由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導致。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主旨, 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著力點,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習的探究性、趣味性,打破單一、乏味的傳統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由教師創設歷史情境,將教材中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手段再現真實場景,不僅要達成知識與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更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拓展學生的思維,使核心素養的要求得到全方位的貫徹。例如,在在進行“工業革命”的教學內容時, 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下關于卡特制作蒸汽機的簡單過程, 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蒸汽機運轉的視頻, 再讓學生想象一下, 假如沒有蒸汽機, 如今的社會發展狀況將如何, 從而引出工業革命的意義和影響。這樣, 學生的探究熱情和興趣就被充分挖掘出來了, 能夠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全面地釋放, 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結語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將核心素養的相關要融于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已經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在這場改革中,高中一線教師必須發揮主力軍作用,積極適應,對標整改,要樹立對核心素養的自信,充分借助上述策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助推學生養成歷史學科的思維,真正懂得如何來學習歷史。這樣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解放,也是對教師的一種解放。
【參考文獻】
[1]王凱.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微觀史學應用——基于“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26-27+14.
[2]馮秀惠.核心素養下的歷史價值觀養成——以高中歷史《神權下的自我》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24-25.
[3]吳波.核心素養視閾下的歷史學科知識觀[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23):32-35.
[4]譚嵩香.淺談高中歷史課堂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