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摘 要】當前,新媒體已成為高職學生獲取信息、社會交際、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總體而言,高職學生新媒體使用對其學習生活的影響是積極的,但部分學生因使用不當,出現了過度依賴、虛擬“生活圈”等問題。高職院校應注重加強學生教育引導與輿情監控,全面提升學生媒介素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職學生;新媒體;使用現狀;教育引導
隨著新媒體的普及與應用,高職院校學生使用新媒體的頻率不斷提升,新媒體也成為其學習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由于教育引導不足,很多學生出現了新媒體使用不當的問題,并對自身學業造成了不良影響,無益于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樹立。對于這一問題,高職教育工作者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全面掌握學生新媒體使用現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導策略,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并合理使用新媒體,以促進自身成長與成才。
一、高職學生新媒體使用現狀解析
新媒體具有溝通便捷、資源豐富、覆蓋面廣等優勢,因而其發展和普及為高職學生工作、生活帶來了重大的變革,并成為學生汲取信息、情感互動的主要途徑。調查顯示,手機與電腦是高職學生使用新媒體的首要載體,而不少學生是為了獲取教育信息與就業資訊,而更多學生是為了社交娛樂而使用新媒體,這就引發了諸多問題。
(一)機不離手,依賴成癮
當前,高職學生中不少人對新媒體產生了過度依賴,并出現“手機綜合癥”。調查顯示,新媒體在高職學生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84%的學生認為手機的影響很大;69%的學生表示自己離不開手機新媒體;還有55%的學生提到,若未攜帶手機,會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調查還反映,69%的學生斷網后會頻繁嘗試聯網,若接收不到信號,會產生心煩意亂、坐臥不安的情況,甚至少數學生會有手腳發麻、虛汗淋漓的癥狀。這表明,高職學生已經被新媒體所綁架,學生越來越“宅”,現實交流不斷減少,虛擬社交圈成為主流,對于新媒體依賴成癮。
(二)信息泛濫,是非難辨
新媒體的海量信息不僅傳播政策、新聞等正能量信息,還充斥著陰暗內容與不良信息。高職學生是充滿好奇心的新一代,對于新鮮事物都有著強烈的渴望,面對諸如此類信息的誘惑,自制力仍顯不足,極易受誘導而誤入歧途或阻礙前行的步伐。調查發現,對于十分重要而難辨真偽的信息,40%的學生“傾向于相信”,23%的學生“傾向于不信”,還有37%的人表示“捉摸不定”。由此可見,“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學生與“吃瓜群眾”眾多,這種盲目性會導致其無意中淪為謠言的傳播者與炒作的幫腔者。
(三)逃避現實,疏漏學業
新媒體使學生自由安排時間增多,更多學生愿意面對冰冷的機器,卻不愿意面對現實。調查顯示,93%的學生利用QQ、微信與他人交流,人機交流逐步取代了人際交流。學生一味沉浸于新媒體所構筑的虛幻世界中,導致現實交際能力持續弱化,課堂不愿發言互動,出現“網絡相聊甚歡,網下沉默寡言”之象。不僅如此,新媒體使用導致課堂上玩手機者不斷增加,不少學生出現課上注意力不集中、學業疏漏等問題,還有些利用網絡行抄襲舞弊之舉,導致作業、考試不良風氣蔓延。
二、加強教育引導,使新媒體發揮應有之效
(一)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學生走出“宅”門
應玩轉新媒體,還非被新媒體所玩轉。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新媒體科學使用宣傳教育,開展“手機利與弊”等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充分意識到新媒體這把雙刃劍的兩面性,特別是過度依賴使用產生的不良影響,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使其合理安排自身的學習、生活、作息時間,防止新媒體干擾到學業與生活秩序。作為現實社會的一員,培育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方為上策。為此,高職院校應鼓勵社團發展,以豐富多彩的體育娛樂、人文藝術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新媒體轉移到現實中來,吸引其走出“宅”門,使之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養成廣泛的興趣與愛好,形成良好的生活情趣。在實踐中增進友誼、提升社交能力。
(二)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增強網絡霧霾抵抗力
新媒體作為海量信息的集散場,各類道德“反轉劇”的上演持續干擾學生敏感的神經,為了使其在喧嘩與熱點中找到重心,還需高職教育工作者的助力。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素質教育體系中,積極舉辦新媒體知識講座,開設選修課程等,使學生在媒體生活中自覺樹立起科學的自律意識與強烈的責任擔當;另一方面,教師應加強高職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使學生能夠細致而嚴謹地求證信息,理性而客觀地分析信息、綜合而科學地辨別信息,以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抵制不良思潮與網絡霧霾,并做到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此外,教師應注重加強實踐教育,引導學生正確操作和運用新媒體服務學習,提升學生維護網絡安全的能力,使之成為善用網絡的新一代優秀人才。
(三)開發信息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網絡學習
針對學生新媒體使用不當而導致學業疏漏的問題,高職院校應轉換思維,加快開發翻轉課堂、微課、私博課等信息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積極開展網絡學習。一方面,高職院校應鼓勵廣大教育工作者主動創作與高職校園文化相貼近、反映高職生活的網絡文化作品,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之中提升自我新媒體使用能力與素養,調動其創新與創作熱情。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加快推進教育模式改革,在不斷提升傳統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同時,不斷開發慕課、微視頻等在線學習課程,把新媒體的科學使用與在線課程學習、知識擴展內容有機結合,全面發揮新媒體在教育方面的優勢功效,引導廣大高職學生將新媒體由“娛樂工具”轉變為“學習工具”。
三、結語
一言以蔽之,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職學生對于新媒體的依賴性將不斷提升,新媒體的使用固然方便了學生的信息獲取與分享,但也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因此,高職教育工作者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加強學生教育引導,以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推動校園優秀媒體建設,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翟小紅,陳昕琦,彭展鴻,王子豪.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現狀調查及思想政治教育應對分析——以三峽大學為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0(06):47-48+68.
[2]王葉紅.大學生手機新媒體使用狀況調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8(Z1):33-35.
[3]朱西括.高職學生新媒體不當使用現狀及教育引導[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2):61-62.
[4]朱松挺.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研究[J].高教學刊,2018,(9):166-168.
[5]馬艷波.關于改進新媒體語境下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思考[J].新聞知識,2013,(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