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玲
【摘 要】醫學高專院校里英語學困生的存在是一種普遍現象,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學困生的特點及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轉化策略,期待為高專英語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醫學高專;英語學困生;轉化
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漸提高對醫學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農村、基層缺乏大量高層次的醫學人才,醫學高職高專教育正肩負著此重任。高職醫學生的綜合素質關系到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廣大人民的福祉,其中一項重要的素質就是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然而,醫學高專院校普遍存在英語學困生,這部分學生勢必影響整個醫學教育的大環境,也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因此,如何幫助這些“學困生”盡快實現脫“困”,是我們廣大醫學高專英語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醫學高專英語學困生的界定及特征
醫學高專的英語學困生是指在讀的學生中“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其英語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其他學生,不能達到一般學習水平或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水平的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這部分學生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有限、聽說能力差;課堂不積極參與、不喜歡大聲朗讀;課后不會自覺的預習和復習;對英語學習有畏懼心理或抵觸情緒,缺乏自信;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興趣不高;不會科學合理安排時間等。
二、醫學高專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上述種種現象造成了這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感覺英語學習力不從心,從而對英語學習持部分放棄或者完全放棄的態度。通過觀察和訪談,筆者總結醫學高專英語學困生的成因,主要表現如下:
(一)缺乏適度的學習動機和端正的學習態度
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得以發動、維持和完成的重要條件,并由此影響學習效果。對于醫學高專學生來說,是不可能在低水平動機下獲得滿意的學習效果。特別是英語這門課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沒有適度的學習動機是不能堅持學下去的。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進入高職院校,學好專業課就可以了,英語學習與否對自己沒有太大影響,只要通過英語考試就萬事大吉了。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的動機是外部動機,不能長久激發學習動力。平時不努力學習英語,只是突擊應付考試,其學習結果可想而知。
(二)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得心應手。當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就會熱愛英語學習,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反之,則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心理負擔,從而出現了逃課、上課心不在焉、無精打采、影響課堂紀律、作業應付等行為,這樣,直接導致學困生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愉悅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更加努力的學習。然而,英語學困生卻感到英語學習困難重重:單詞記不住、語法不理解、聽力聽不懂、發音也不準,不敢張口說。即使學了多年的英語,也無法流利地與人交流。久而久之,英語學習不得法,就會使學生受挫,學習興趣降低。
(三)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
現在的醫學高專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普遍吃苦精神比較差,意志較為薄弱,自主自立能力較差,自我要求不嚴格。高專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由一個憑借外界高壓學習的狀態轉入一個自覺學習的氛圍之中,難免會因為缺乏自制力而放松學習,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誘惑,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有些學生沉迷于手機,浪費了大好學習時光,甚至玩手機到深夜,睡眠時間得不到保證,嚴重影響第二天的學習。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更不喜歡背單詞和朗讀課文,面對高職英語快節奏的教學,他們感到越發難以跟上。因此,不良的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正是“英語學困生”轉化過程中的難題。
三、高專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激發學習動機 端正學習態度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學第一課教師就要從實際出發,結合個人前途,社會當前需要,使學生明白無論將來就業、深造、生活等都離不開英語。把生活目的與學習目的的理想教育結合到一起,使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在今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不失時機地結合身邊的實例,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目前他們所受的職業教育僅僅是當今提倡的“終身教育”的一部分,將來的工作、生活等都離不開英語,以此來激發學困生的強烈學習英語的動機。學生深刻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之后,教師應幫助學困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和培養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二)培養英語學習興趣
1.改進教學方法 優化課堂教學
信息化背景下,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今的高專英語教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培養他們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等多種能力。同時,教師也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有效性、互動性和趣味性,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教師可以從“英語學困生”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專業特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專業英語知識講座、英語經典影視欣賞、英語書法展、英語故事會、英語配音、英語短劇表演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的過程中接受英語語言的熏陶。還可組織學習競賽、評比活動,如英語
單詞競賽、英語朗讀競賽、英語演講比賽、優秀作業展、優秀筆記展等,在這些競賽與展覽中,學困生體驗到了自已通過努力得來的成績,自信心得到加強,培養了學習的興趣。
3.加強學法指導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大部分學困生并非不愿意學英語,而是感到英語學習費時低效,無從下手,教師就應根據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其自學能力。如詞記記憶方面,教師可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發音規則,根據讀音拼寫單詞同時記憶詞義、詞性,鼓勵學生用新學的單詞造句,從而鞏固單詞的用法。教會學生運用詞根、詞綴、派生、合成等方法記憶單詞。單詞的記憶需反復進行,提醒學生經常復習,復習的過程中多聯想,由一個單詞聯想它的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同音詞、形近詞等。堅持這樣科學的記憶單詞,背單詞再也不會是最讓學生頭疼的事情了。
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習慣。高專英語學困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從新學期開始就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制定詳細的預習標準,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執行并堅持檢查。引導學生課后及時、認真完成作業,嚴把質量關,還可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如學生的學習日常表現和平常成績掛鉤。只要教師嚴厲監督一段時間,學生就會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導致學困生的原因很多,轉化學困生的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靈活實施不同的轉化策略。學困生的轉化又是一個艱巨復雜的系統過程,需要廣大的英語教師在科學理論的幫助下,在教學實中不斷摸索前進。我們相信只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并堅持不懈地努力,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定會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伊小琴. 高職英語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