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改秀
很有幸參加了教育辦組織的片區教研活動,由于多年來一直在教學點工作,面對的學生很少,尤其近幾年來一直是不到十個學生,上課的形式幾乎是手把手教學,真的很難再體會到在很多學生面前授課的感覺了。這一次不但讓自己體會到久違的當老師的那種愉悅的心情也收獲了不少東西。
這次活動形式是“同課異構”低年級識字教學。剛接到任務時真的有些緊張,因為現在教的是二年級,要上的內容是一年級的。有些知識點難免會忘記。利用有限的時間上網查看了一下,對要上的內容做到心里有數。這次面對的學生還是陌生的,為了對老師和學生有所了解,提前到搞活動的學校。因為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也不知道怎么才好,剛開始和老師商量準備把學生分兩半,以免上課雷同,可都又想聽對方的授課方法,最后決定學生不分了,也讓學生一起體會一下不同老師的授課特點。
該校老師的上課特點真的是與時俱進,利用電子白板做了很新穎的課件,明顯的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課堂上就留給了學生很多的學習機會。一年級學習的生字分兩部分,一部分要求認會;一部分要求認會并寫會。通過聽課發現本校老師上課的重點是認字部分和課文閱讀。課文導入和授課模式和自己設計的基本相似。面對這種情況,自己在腦海中對課文導入和教學重點都做了一些調整。真的不想讓聽課者感到厭煩而是有一種新鮮感。
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時有發生,這一次體會真的很深。在讀課文的時候,自己本意是讓學生輕聲的讀,老師大聲讀,讓學生體會一下閱讀的特點,這就要學生做到“一心二用”。但在真正讀的時候學生聲音越來越大,自己讀已經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就沒有再讀。突然發現自己的設計是錯誤的。那么面對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不用著急,讓學生發現問題所在。課文讀完以后,就問學生,你們發現了什么,孩子說:“老師讀了一會再沒有讀?!本透嬖V學生:“你們讀得好棒,從你們認真讀書的勁頭就說明老師的想法是錯誤的。做事還是要一心一意,不能像老師說的一心二用”。也就是說通過這件事讓學生知道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關鍵是要有知錯就改的習慣以及要養成一心一意做事才能做成一件事的好習慣。還有一個狀況就是在教學寫字的時候,由學生當老師,教學生空書。有一個筆畫應該讀“豎彎鉤”。而這個學生讀成了“豎折鉤”。當時自己就覺得孩子讀錯了,應該及時的進行糾錯,讓孩子來寫“豎折鉤”,結果幾個孩子都寫不出“豎折鉤”,自己也真的忘記了,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那就問我們一起聽課的老師吧,老師說“豎折折鉤”通過寫和讀的比較,才發現真沒有“豎折鉤”這個筆畫,有的是“豎折”和“豎折折鉤”
一堂課結束了,可是在課堂上發生的一幕幕還在腦海中回放。從自己的兩處失誤中不難看出,老師也有犯錯和遺忘的時候,這就要求要不斷地回頭看,同時更要多學習,和同事多研討。更重要的還是對學困生的幫扶。如果愛好學生是人的天性,那學困生就應該是老師的教學重心。課堂上發生的一幕:提問時叫了一個學困生,當時其他的學生就大聲地說:他不會……一聲聲打擊的語言讓自己也很受刺激。面對這種情況,就問小孩子“你們誰愿意幫助他呢,結果很多孩子說愿意。借此機會就告訴這個學困生,你看這么多的同學會幫助你,以后有不會的地方,你就可以找小伙伴幫助了”。有些時候總覺得不是老師在教學生,而是學生在教老師。因為面對不同的個體,又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很多時候都是老師難以預設到的。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的孩子的思維真的很活躍,但就是有那么幾個讓老師頭疼。人真的生病了,我們會找醫生看病。那針對這幾個頭疼的學生,自己應該就是醫生的角色。不一定把他們教成和優秀的學生一樣出色,至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讓孩子學會一些生存技巧:如有困難了會尋求幫助;敢于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總之,老師首先要想著怎么去幫助他們,相信一定會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讓他們走出心理陰影,應該比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重要得多。
真的是學無止境,這次活動真的讓自己受益匪淺,以后真應該走出去多學習。
參考文獻
[1]朱朕紅,羅生全.教師課堂情緒及其調控[J].教學與管理,2013(28).
[2]張鵬君.論課堂教學中的虛假互動及其超越[J].中國教育學刊,2013(08).
[3]王勇.學生課堂沉默的分類與引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9(05).
[4]石麗媛.中學生課堂沉默現象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