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 ?要:戶外游戲的開展對幼兒心智的發展、視野的開拓具有重要作用。對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游戲中模擬對現實生活中的認知。自主游戲即幼兒本體性游戲,是幼兒自發自主的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科學觀察策略可以讓戶外自主建構游戲更加高效合理。
◆關鍵詞:幼兒教育;戶外自主建構游戲;觀察策略
戶外游戲是充滿自由、自主、愉悅和創造的。但是,在日常活動組織中我們發現,教師們投放了很多戶外游戲材料,替幼兒預設多種游戲內容,其結果是幼兒對預設的游戲內容根本不感興趣,他們喜歡與各種材料產生新的互動,生成新的游戲。于是,我們在觀察基礎上,改變指導策略,即通過新發現(教師用影像捕捉到的幼兒在預設內容中或幼兒自主生成的戶外故事),采取新跟進(教師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學習特點后,順勢而導,再次提供更豐富的經驗與物質材料支持),來促進幼兒游戲的新發展(幼兒在物質、材料發生變化或者得到豐富后的新的行為表現)。現以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生成的“保齡球”游戲為例,談談教師該如何開展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觀察策略。
一、積極觀察關注,運用多樣化的游戲形式讓幼兒愛上玩
1.調整游戲形式。幼兒年齡小,喜歡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我們為此展開了《以游戲活動促進幼兒自主發展》的小課題探究活動,下面以球類游戲為主展開系列活動研究。如:游戲活動開始,老師將幼兒帶到相應場地后提出如下要求:先自由玩,再結伴玩。一定的時間后,教師集合全體幼兒進行集體球類游戲:趕球、背對背運球、跨下運球等。又如教師組織活動時則將幼兒帶進事先預設好的場景后,請幼兒利用手上的球(皮球、紙球、刺球等),好好與場地上的器械互動起來。有滾球區、彈球區、擲球區、踢球區(男孩子們最愛)……當聽到小鈴聲,請互相交換區域進行游戲、玩耍。兩種方式組織的游戲都比較新穎,幼兒也十分喜歡,相對來說,后一款游戲的組織形式更讓孩子們自主、自由。
2.拓展器材內容。如何利用現有的材料調動幼兒的興趣,在玩中更喜歡游戲。在活動中我們添置并收集了大量的紙管、易拉罐、布料、軟泡沫板等,一筐筐的盛裝并放置在相應器械區,方便孩子們自主取用。如:在組織戶外建構活動時:教師對幼兒說:“今天天氣好,老師帶大家去操場進行大型的建構活動,我們以‘紙磚塊、‘紙管和‘易拉罐為主要材料,請大家利用操場上你想利用的任何器械、材料,進行‘我們的家園建構。”到了操場,將班級幼兒自主分成四個小組,讓各組推選出一名小組長,由小組長自主帶小組成員選擇相應的活動區域進行建構活動。不一會兒,各個小組有不同的表現,有利用倒扣的蘿筐上進行紙管建筑的;有利用輪胎、木板輔助的,有直接用紙管與易拉罐不同組合的;有借助小型滑梯的進行擴展的;一組一組都是不同的家園造型。
二、持續觀察,隨時調整,相機而動,強化材料互動
材料投放的層次性、科學性是實現幼兒與材料互動的基礎,但是材料的準確投放通常只是一種條件的創造,高效戶外游戲活動的開展仍然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這種引導并非是對游戲的高控制,不需要教師進行密集性預設,而是應該提供給幼兒主動發展、主動提高的機會,根據戶外游戲開展的實際動態,進一步強化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互動。
我在戶外游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就以主題為基礎,讓孩子們自己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可以利用的低結構材料,并在區域環境中設置了諸多的材料籃,將多種游戲材料放在藍色的置物箱中,讓幼兒自己去挑選材料。在這樣一種鼓勵與調動下,幼兒從游戲的盲目跟隨者轉變為游戲的“有心人”,隨時隨地都在身邊搜索一些容易獲得的、衛生的、安全的廢舊物品;另外,在搭建小村莊的后期,我又向孩子們提出問題:“小朋友們,我們的小村莊即將搭建完畢,現在請利用一些小物品裝飾一下咱們的村莊,讓村莊變得更好看!”這一任務的布置給了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的機會,孩子們紛紛通過樹藤、塑料小象、花朵等材料對村莊進行了裝飾。
教師在幼兒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幼兒表達對材料的感知,讓幼兒自主去嘗試不同的游戲材料;同時,教師還應該學會耐心地等待,這是因為幼兒與材料之間的高效互動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教師必須合理安排好戶外游戲的每一個環節,讓幼兒沉浸于游戲活動的樂趣之中,引導幼兒深入探索與發現。
三、密切關注游戲動態,有效調控游戲活動
以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鏡頭:晨間活動時,操場上人滿為患,你玩大型玩具,我玩球,他跳繩……看上去很是熱鬧,鍛煉的目的也基本有達到,但真正從幼兒的角度去看一看,去想一想,活動空間的不足導致諸多“告狀”、“糾紛”四起;看似熱鬧的場景下也存在著“放羊式”,太多的幼兒混合在一起,造成管理上的缺失。幼兒園安排的上午活動三或者下午活動也基本是戶外活動最繁忙期,往往會造成“器械”上的沖突,好幾個班級教師會同時選擇了“玩球”,但球只能滿足一個班級。有的班只能臨時改變活動內容,使原來的計劃性無法好好實施與體現。針對以上諸多問題,幼兒園一改以往集中式的安排戶外活動,巧妙地分散到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將小中大各班級有機地進行錯時或整合安排,合理利用室內外大小型玩具器械,定點定位,定時定班,從晨間活動開始至晚學離園前,每時每刻,只要天不下雨,操場上始終有玩耍的班級與幼兒,有獨立一個班玩的,也有混年齡玩的。這樣一轉變后,操場上的各類器械使用率普遍提高,哪取哪放的整理習慣有所改善。
總而言之,戶外游戲的開展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在此過程中必須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權,尊重幼兒的層次差異、個性需求,積極關注和觀察讓戶外自主建構游戲更加貼近幼兒的喜好。
參考文獻
[1]倪亞亞.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觀察行為的特征與類型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