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在英
◆摘 ?要: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簡稱,是近幾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是一種由單一文本的閱讀教學走向多文本的閱讀教學策略。群文閱讀就是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之后,根據(jù)一定的主題來選擇類文閱讀的方式。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看完自己喜歡的書,這樣就能持續(xù)地以濃厚的興趣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因此,本文就小學語文高年段群文閱讀教學的運用展開了一系列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段;群文閱讀;研究
為了抓升學成績,到了小學高段的語文教學被很多老師占用為作業(yè)訓練課,學生與老師一起跳進題海,結果不僅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了恐懼和痛苦。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累,還沒有什么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嘗試,可以讓老師從繁重的題型訓練中解脫出來,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一、小學高年段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研究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閱讀時間少
小學高段的教師要面臨學生升學的問題,群文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優(yōu)勢讓不少教師進行了教學嘗試。但是有的老師卻不去思考自己的學生情況及自身的條件而盲目地采取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群文閱讀的目標是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但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陷入到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的教學中,對作品本身的文字的美感的熏陶與教育卻很少涉及。
(二)教師的關注點錯位
不管采用哪一種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教師的關注點仍然是結果,就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仍然以問答的方式來逐漸完成任務。教師的問題解決完了,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導致很多學生在閱讀中難以走進文本,更多的是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去尋找目標段。有的學生甚至連文本都沒有看清楚,老師的問題就來了,根本沒有留完整的時間給學生進行靜靜地閱讀。這樣的群文閱讀也只是停留在表面,連文本都沒有走進,怎么能夠感受得到文字背后的深層次的內(nèi)涵呢?
二、對上述問題的解決策略研究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要明確整個學年度學生的閱讀目標,然后分布到每一個單元,單元之間的整合目標,最后細化到每一個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目標都應該是明確的,可以實現(xiàn)的。比如說在小學六年級下期第四單元的想象閱讀主題中,以《皇帝的新裝》《凡卡》等經(jīng)典的例文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個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學目標就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能力、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的能力、學習人物描寫手法,通過例文的學習,可以拓展到課外的閱讀內(nèi)容。教師再將這些閱讀教學目標分割到每一個課時,一個課時不可能全部完成所有目標,可以進行分割和細化。也可以在一個課時中進行閱讀指導,然后再進行消化吸收。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目標一定要十分明確,才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興趣
小學高段的語文學習相比較中低年級的語文學習更加有趣味性,但是需要的理解能力更強。如果學生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基本功不強,中年級的過渡沒有做好,那么在教學過程中也是很難貫徹群文閱讀的。群文閱讀的基礎是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寫作技巧和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滲透和培養(yǎng)才能夠實現(xiàn)的一些基本的技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群文閱讀方式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利用課堂小組合作來提高課堂效率,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實踐意義。比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的時候,教師就是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學生首先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默讀和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再讓學生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開展自學。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整理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幾個要素,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將這幾個要素進行歸納和總結,通過組織語言而成為一句完整的話。對于小學高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有一定的表達技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放手讓學生去進行自主閱讀,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很快就能夠讓學生進入到角色中,有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另一篇篇幅更長的《皇帝的新裝》的閱讀。
三、結束語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的實現(xiàn)群文閱讀,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從業(yè)務能力到思想素養(yǎng)都需要不斷的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自己要能夠博覽群書。其次,教師要有較好的文字功底和語言駕馭能力。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的點評是整個課堂中最精辟的地方,也是對學生來講最具有實際意義的地方。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中獲得的體驗與教師的理解是否能夠達到共振,學生會充滿期待,閱讀質(zhì)量也將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郝玉紅.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7(27):139-140.